于红园,边学成等:服役条件下高铁路基桩网结构土工格栅张拉试验研究

文摘   科学   2024-09-24 09:03   湖南  
  服务交通强国战略    引领铁路行业发展
●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
 服务交通强国战略    引领铁路行业发展
●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
 服务交通强国战略    引领铁路行业发展
●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


1
研究亮点

桩网结构路基已经在软土地区的高速铁路建设中取得了广泛的应用,服役期地基过大沉降、地下水淹没桩顶等引起桩网结构不合理受力,甚至导致格栅张拉破坏,目前仍缺乏深入的针对性观测和分析。建立一个全比尺的桩网结构路基模型试验,开展正常路基、桩间土过大沉降、路基浸水和路基水位下降4组典型工况的试验。同时采用前期研发的高速铁路路基动力效应试验装置施加车速达360 km/h、轴重为17 t和25 t的列车移动荷载,利用沉降板加位移传感器测量桩土的沉降变形量,利用光纤传感器测定了每组工况下的格栅拉力变化和空间分布规律,研究不同工况下相同的列车长期荷载对土工格栅拉力的影响。


2
研究方案
2.1模型试验概况

图1  模型装置设计图

图2  加筋垫层详图

图3  填料颗粒级配曲线

(a) 桩帽和桩间水袋布置;(b) 土工格栅铺设;(c) 路基填筑压实;(d) 轨道和加载系统安装
图4  模型建造过程

图5  不同应变下布拉格光栅中心波长的偏移

图6  光纤传感器标定结果


图7  光纤传感器布置详图

图8  试验工况设置

2.2试验结果分析
图9  路基填筑完成后格栅拉力分布

图10  格栅拉力测量值与规范计算值对比

(a) 工况1桩顶条带拉力随加载次数变化;(b) 工况1桩间条带拉力随加载次数变化
图11  工况1格栅拉力随加载次数变化

图12  水袋放水过程中的沉降变化曲线

(a) 桩顶条带拉力随桩土沉降差变化;(b) 桩间条带拉力随桩土沉降差变化
图13  格栅拉力随桩土沉降差变化

(a) 工况2桩顶条带拉力随加载次数变化;(b) 工况2桩间条带拉力随加载次数变化
图14  工况2格栅拉力随加载次数变化

(a) 路基饱水前后桩顶条带拉力变化;(b) 路基饱水前后桩间条带拉力变化
图15  路基饱水前后格栅拉力变化

(a) 工况3桩顶条带拉力随加载次数变化;(2) 工况3桩间条带拉力随加载次数变化
图16  工况3格栅拉力随加载次数变化

(a) 路基抽水前后桩顶条带拉力变化;(b) 路基抽水前后桩间条带拉力变化
图17  路基抽水前后格栅拉力变化

(a) 工况4桩顶条带拉力随加载次数变化;(b) 工况4桩间条带拉力随加载次数变化
图18  工况4格栅拉力随加载次数变化

3
研究结论

1)在正常填筑情况下,格栅最不利的张拉位置位于桩帽边缘,张拉力为5.9 kN/m,为其抗拉强度的11.8%,长期列车荷载作用下,格栅的拉力趋于稳定,最大张拉力为5.53 kN/m

2)水袋放水造成桩间土过大沉降情况下,格栅拉力迅速增长,格栅最不利的张拉位置仍位于桩帽边缘,为12.87 kN/m,长期列车荷载作用下,部分桩间荷载转移至桩顶,格栅拉力略微减小,最终稳定在9.3 kN/m

3)水位上升到1.5 m高度后,土的容重减小使得格栅拉力明显下降,其最大张拉力为6.76 kN/m,长期列车荷载作用下,格栅拉力大幅增长,最大张拉力最终保持在11.9 kN/m

4)在水位下降后,格栅张拉力保持稳定,列车长期荷载对无水分入侵条件下的路基影响较小,格栅最大张拉力稳定在10.9 kN/m

5)规范中的格栅拉力计算结果相差较大,且大部分都偏于保守,只有考虑桩间土体反力对格栅有利作用的德国EBGEO与模型试验实测值较为接近,但取不同的地基反力系数得到的格栅拉力值也相差较大,可见需要合理考虑桩间土的作用以使工程设计更加经济可靠


4
作者简介

通信作者边学成,博士,浙江大学教授,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和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主要从事高速铁路路基动力学与交通岩土工程领域究工作。邮箱:bianxc@zju.edu.cn

周韶泽,张军等:动车组车体模态频率贡献度和改进方法研究

张洁,王家斌等:脉动风场下二维高速列车/桥梁气动特性研究

邓朗妮,廖羚等:基于长标距光纤光栅传感技术的智能碳纤维筋性能研究

周思危,阮波等:列车荷载作用下风积沙包芯路基动力响应试验研究




网络首发

网络首发 | 2024年08月

网络首发 | 2024年07月

网络首发 | 2024年06月

网络首发 | 2024年05月


最新目录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2024年第08期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2024年第07期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2024年第06期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2024年第05期


END

一审:杨碧峰

 二审:涂   鹏 

三审:蒋学东


点击“阅读原文”获取全文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反映我国铁道科学技术发展中的新理论、新技术、新装备、新工艺和新材料,重点介绍铁路重大工程中的科技成果和国际上铁道科学技术的新发展。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