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日是第37个“世界艾滋病日”,今年的宣传活动主题是“社会共治,终结艾滋,共享健康”,旨在号召政府、部门、单位、个人等各方行动起来,共同担起防艾责任,昂首迈向2030年终结艾滋病公共卫生威胁的目标,形成强大合力,共建健康中国,共享健康成果。
在“世界艾滋病日”来临之际,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青岛医院皮肤科、疾控科专家一起走进青岛求实职业技术学院,开展艾滋病防控科普讲座与知识宣传,600余名大学生参与活动。
讲座中,专家引用典型案例,形象深刻地讲解了什么是艾滋病、易感染艾滋病危险行为人群、艾滋病的临床表现、传播途径、艾滋病的危害以及预防措施等,引导学生们正确认识艾滋病,强化警示性教育,提升自我防护意识和技能,引导学生们树立正确的恋爱观,激发同学们对生命的敬畏和热爱。
疾控科现场为广大学生们发放了“防艾”宣传手册200余份。
为坚定学生们“防艾抗艾”的决心和意志,消除艾滋病相关歧视与偏见,现场还组织了大学生签署承诺书活动,学生们踊跃签名,立志自尊自爱,不吸毒,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杜绝艾滋病感染!
艾滋病又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IDS),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入侵人体后引起的严重传染病。具有传播迅速,发病缓慢,病死率高的特点,病人及HIV携带者都是传染源,人群普遍易感。
1、血液传播
①输入污染了HIV的血液或血液制品;
②静脉药瘾者共用受HIV污染的、未消毒的针头及注射器;
③共用其他医疗器械或生活用具(如与感染者共用牙刷、剃刀)也可能经破损处传染,但罕见。
④注射器和针头消毒不彻底或不消毒,特别是儿童预防注射未做到一人一针一管危险更大。
2、性途径传播
在没有采取保护措施前提下,与已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同性或异性发生性交,并伴有体液的交换,是艾滋病病毒的主要传播方式。目前,全球2/3以上的感染者是通过性接触而感染的。
3、母婴传播
也称围产期传播,即感染了HIV的母亲在产前、分娩过程中及产后不久将HIV传染给了胎儿或婴儿。可通过胎盘,或分娩时通过产道,也可通过哺乳传染。
防线一:预防经血液传播
●严禁吸毒,不与他人共用注射器。
●不擅自输血和使用血制品,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不要借用或共用牙刷、剃须刀、刮脸刀等个人用品。
●要避免直接与艾滋病患者的体液接触,切断其传播途径。
防线二:预防经性途径传播
●尽量少参加以饮酒为主的聚会,聚会时少饮酒,以免出现“酒后乱性”“酒后失控”的行为。
●尽量少去“酒吧”“蹦迪”等娱乐场所,避免接受不熟悉的人给予的烟、饮料等,因为这些东西里面有可能隐藏着毒品之类成瘾物质。
●发生性行为时,要全程正确使用安全套,这样才能避免感染艾滋病。
防线三:艾滋病暴露后预防
●未感染艾滋病病毒的人员在暴露于高感染风险后,如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感染状况不明者发生体液交换行为,及早(不超过72小时)服用特定的抗病毒药物,降低感染风险。
●暴露后预防应当在发生疑似感染行为后的72小时之内服用阻断药,服药越早,阻断效果越好。需坚持服用28天。
来源: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青岛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