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危险了!

职场   2025-01-31 16:10   山东  
特朗普上任还不到半个月,就把全球局势搅成了一团混水,很多国家因此寝食难安,夜不能眠。

前几天,英国媒体报道,法国总理弗朗索瓦·贝鲁怒斥马斯克。贝鲁表示,社交平台X的亿万富翁老板、美国总统特朗普的亲密盟友马斯克对民主国家“构成了威胁”。如何构成了威胁呢?贝鲁表示,金钱不应该给人支配良知的权利。贝鲁为何说这话?因为看不惯马斯克“狐假虎威”的样子。

虽然,马斯克距离转正(深层政府)只差临门一脚,但在欧洲政客眼里,马斯克只不过是借特朗普上位的土豪罢了。换句话来讲,就是马斯克拿钱捐了个官,既然你马斯克都不差钱了,就不要跟着特朗普跑到欧洲家门口要钱,而且要钱也就罢了,还明目张胆地掺和欧洲“政事”,欧盟也是要脸面的。

除了痛斥马斯克之外,贝鲁还警告欧洲各国,法国和全欧洲必须站出来反对特朗普及其政策,否则就有被“支配、压垮和边缘化”的风险。贝鲁这话比之前冯德莱恩说的话狠多了,冯德莱恩只是威胁特朗普,逼急了欧盟,欧盟就去找中国。而贝鲁则直接呼吁欧洲各国团结起来反对特朗普。这一幕真是像极了二战时期法国面对纳粹德国向老欧洲们的喊话。

说实话,在拜登执政后期,法国一度沉寂,到后来欧盟几乎只剩德国一家发声,可是随着美国权力交接,受制于马斯克支持德国极右翼反移民政党,德国的声音逐渐消失,法国重新回到众人眼前。马克龙在新年贺词中,对欧洲军方喊话,强调欧洲“战略觉醒”的必要性。此前法国对特朗普不点名,此时则直接挑明号召全欧洲对抗特朗普。

全欧洲自然少不了英国,因此,贝鲁在讲话中特意提到马斯克让英国首相斯塔默辞职一事。很明显,法国是想把英国也拉进来,但英国在特朗普上台后,早就提前嗅到了局势的变化,就当特朗普还在喊话要访问中国的时候,英国财长率队就已经到达了北京。

受制于中美关系以及英国外交对美国的亦步亦趋,尽管英国首相换人的速度堪比“吃药”,但中英关系并没有得到改善,哪怕是号称倾听英国人“心声”的工党上台执政,中英关系仍处于“冷冻期”,直到特朗普迈着六亲不认的步伐上台,在历史上就善于选择的英国开始作出改变。

当然,不管是英国、法国,还是法国后面的欧盟,意图都很明显,就是拿“向东看”去施压特朗普,以此逼迫特朗普让步。英法这种做法,其实跟俄罗斯是一样的,在依靠中国同时,又不放弃对美国的幻想。想要通过这种“投机”的方式为自己争取最大的利益。

听到这,有朋友可能就会说了,既然如此,那我们为何还跟他们合作,那不是费力不讨好吗?

首先,只要欧美不抱团,我们与美国博弈的成本就会低很多。其次,我们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分化一切可以分化的阵营。不管是合纵还是连横,所谓的己方阵营永远不是铁板一块,毕竟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小心思,每个国家都想在合纵连横的局势中捞取最大的利益。最后,我们要做的就是利用他们完成自己的战略目标。

曾几何时,秦昭襄王为了促成合纵伐齐,许诺齐国出兵出力却不讨要齐国半寸土地。为何?原因很简单,秦昭襄王志在天下,只要拿下齐国这个最强的对手,其他的都是小喽啰,最终你们的土地不还是我的。

以史为镜,打着“美国优先”四处索要土地的特朗普,明显更像那个斤斤计较的“齐湣王”。以此观之,特朗普想要联合欧盟、俄罗斯对付中国,没有那么容易。因为俄欧之间的矛盾没有那么容易调和,之所以无法调和,还是因为乌克兰问题。

1月27日,俄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对记者表示,普京和特朗普将亲自讨论双方会晤的可能性和地点。俄罗斯仍愿意同美国在元首层面开展接触,但俄方未收到美国人任何信号。佩斯科夫认为,美方也仍愿意(开展接触),但显然需要一些时间。

在佩斯科夫表态后的第二天,俄方再次表示,普京相信,如果基辅弹尽粮绝,乌克兰冲突一两个月后就会结束。俄罗斯可以参加与乌克兰的和平谈判,但排除了与泽连斯基直接对话的可能性,普京称泽连斯基“不合法”。他不能签署任何文件,但可以参与谈判。

普京这话自然是说给特朗普听,俄罗斯想要和美国谈判,但谈判的对方不应该是乌克兰,因为乌克兰说了不算,俄罗斯需要美国的保证。当然,在保证之前,特朗普需要先压服欧盟,让欧盟切断对乌克兰的支持。显然,俄罗斯这是要给停火协议加保险。不过,这个保险不是这么好加的。

至今为止,欧盟援助乌克兰已经三年了,如果拿不到实质利益,如何对内交代?欧盟之所以要争夺乌克兰问题的话语权,不也是想给自己加一层保险吗?再说了,特朗普的“战略收缩”已经让欧盟很不爽,欧盟凭什么要对特朗普言听计从?冯德莱恩、马克龙、斯霍夫、贝鲁等欧洲领导人的讲话就是在施压特朗普。

1月27日,在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卡娅·卡拉斯与美国国务卿马尔科·鲁比奥的首次通话中,布鲁塞尔和华盛顿就维持对莫斯科“极限施压”的必要性达成了一致。据一位欧洲官员称,两位领导人谈到了“合作”的必要性,以期实现乌克兰的“持久和平”。

欧盟口中的“持久和平”,是让俄罗斯完全妥协让步,乌克兰这块蛋糕由欧盟和美国瓜分。而美国口中的“持久和平”,则是欧盟和俄罗斯都得牺牲,为美国的战略目标服务。如此,俄欧双方就更加不会同意。不同意,美国就祭出胡萝卜加大棒。

索要格陵兰岛、提高军费、干涉欧洲内政,都是美国对欧洲祭出的“大棒”。而同意对俄罗斯极限施压,就是许给欧盟的“胡萝卜”,是对俄罗斯祭出的大棒,结束俄乌战争则是对俄罗斯扔出的“胡萝卜”。不过,俄罗斯要想得到这根“胡萝卜”就必须要拿“真金白银”来换。

最近这段时间,除了格陵兰岛归属问题是焦点,阿富汗问题同样也是。因为美国国务卿鲁比奥表示,美国可能会针对阿富汗塔利班领导层发布“巨额赏金”,赏金可能比对本·拉登的还高。鲁比奥说这话,一方面是在威胁阿塔,一方面通过此举给俄方传话,交出“莫斯科通道”,以帮助美国重返阿富汗。

2021年9月,拜登宣布美军全面撤出阿富汗。当时,拜登并不是真的想撤,奈何俄罗斯没接这茬,再加上国际社会及时的“顺水推舟”,拜登最后只能是假戏真做。就在拜登下台之前,美国还在忙着和阿富汗塔利班政权交换囚犯。

提到阿塔政权,中国曾再三明确表示,只要其能够与恐怖分子划清界线,中国的认可和实质性帮助马上就到,可阿塔一直和恐怖分子纠缠不清,当然这背后实质上和美西方纠缠不清。1月21日晚上,一名中国公民在塔哈尔省遭枪击遇难,阿塔官员选择将责任甩给巴基斯坦。同日,中国驻阿富汗使馆再次提醒中国公民近期暂勿前往阿富汗。

在去年,中俄代表曾前后脚到过阿富汗,就是为了稳住阿富汗,毕竟阿富汗战略位置太过重要。阿富汗北接中亚,东邻中国,西靠伊朗,关乎着俄罗斯“后院”的稳定,又对中国的“一带一路”,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中俄双方目的一致本应通力合作,奈何俄罗斯一直对中国在中亚的影响力心存戒心,导致美西方有了可乘之机。

1月19日,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表示,对中国、俄罗斯、伊朗和巴基斯坦来说,与印度在阿富汗问题上进行互动是“正确的做法”。拉夫罗夫强调印度通过中俄巴伊四方会议参与阿富汗问题会谈的重要性。“阿富汗问题四方机制”最初的四国是中美巴阿。2021年阿塔掌权后,四方机制变为中俄巴伊。俄罗斯把印度牵扯进来,真可谓是熟悉的配方熟悉的味道。说实话,阿塔政权的摇摆不定,与俄罗斯的小心思有直接关系。

现在,伊朗已经妥协,俄罗斯急着和美国达成谈判,特朗普正是瞅准这一点,以俄乌谈判为契机,以重回阿富汗为跳板,试图拆解中俄战略互信,然后拉拢俄罗斯合纵对付中国。可即便如此,俄罗斯恐怕也不会轻易上钩。中国虽说是美国的最终目标,但无论是拜登还是特朗普要想对付中国,都得先解决俄罗斯。当然,这一切的前提是俄罗斯不想被彻底边缘化。

退一万步而言,即便大毛就是铁了心地要陪懂王唱这出戏,也得看龙哥答不答应。否则,大毛就只能是“舍命陪君子”了…哦,不对,是舍命陪小人,依我看,如此冒险着实不值。也许这就是大毛到现在为止,不敢轻易答应20万人入乌的根本原因。
------------------------------
觉得不错请分享

荣茂观察
原“THLDL领导力”。作者:李荣茂,清华大学工商管理硕士;THLDL大课堂、清大领导力创始人、原清华大学领导力创办人、资深投资人。站在中国立场分析国内外政经走势。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