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2月1日,据台湾“中央社”报道,大陆初创公司杭州深度求索人工智能基础技术研究有限公司(DeepSeek)推出的人工智能(AI)模型引发“资安疑虑”。台湾地区数字发展主管部门1月31日表示,基于安全考量,特别警示公务机关与关键基础设施应限制使用DeepSeek的AI产品,以避免用户相关数据或信息被有“资安疑虑”的产品传送。
【荣茂观察】
1月底,DeepSeek的热度持续升温,其创新成果不仅在中国引发关注,也在美国科技界引起震动。Anthropic CEO呼吁加强芯片管制,Open AI则寻求400亿美元融资,显示出美国对中国AI崛起的紧张。与此同时,网友们利用开源许可,制作了用DeepSeek-R1替代Open AI Operator的教程,进一步推动了DeepSeek的普及。
英伟达、亚马逊和微软等科技巨头纷纷拥抱DeepSeek-R1。英伟达宣布DeepSeek-R1登陆NVIDIANIM,处理速度高达3,872Token/秒;亚马逊在Amazon Bedrock和Sage MakerAI中上线了DeepSeek-R1;微软则抢先将其部署在Azure云服务上。此外,AI初创公司如Windsurf和Cerebras也积极集成DeepSeek模型,展现出其在工具调用和推理速度上的优势。
实际上,DeepSeek的成功揭示了几个重要趋势:
首先,中国在GenAI领域正迅速赶上美国,AI供应链格局将被重塑;
其次,开放权重模型推动基础模型层商品化,为应用开发者带来新机遇;
最后,算法创新正在降低训练成本,扩大算力规模并非AI进步的唯一途径。
DeepSeek-R1的开源和技术报告的发布,进一步凸显了中国在AI领域的创新能力。相比之下,美国一些公司却在通过渲染AI危险来阻碍开源发展。
英特尔前CEO Pat Gelsinger从DeepSeek的成功中总结了三个重要教训:
第一,计算遵循“气体定律”,低成本的广泛计算资源将推动市场扩张;
第二,工程本质是为了应对约束,DeepSeek团队在资源受限的情况下展现了卓越的创造力;
第三,开放终将胜利,AI研究的开放性对行业发展至关重要。
DeepSeek的成功不仅推动了AI的广泛应用,也重塑了行业对开放创新的看法。当然,从政治角度来看,更关键的是,它把美国维持科技霸权的唯一希望给浇灭了,因为,自六代机升空以来,它补上了在民用科技领域中国对美国的超越,这才是美国资本恐慌的原因。对于美国资本而言,美国国家利益只是其次。所以,它们并不在意,这是不是竞争对手的产品,先上车捞钱才是首要的。但是对于岛内“台独”们而言,眼看主子不顶用了,为了求生存,他们也只能选择掩耳盗铃。
总之,美国科技霸权维持的希望已经破灭,剩下的就是吃老本能吃到何时的问题。
二、鲁比奥醉翁之意不在酒!
【中新网】近日,美国新任国务卿马尔科·鲁比奥的首访目的地定在中美洲五国,分别是巴拿马、危地马拉、萨尔瓦多、哥斯达黎加和多米尼加共和国。这是2001年2月鲍威尔访问墨西哥以来美国国务卿再次将上任后首访安排在拉美,其战略意图非常明确:重点打击非法移民,并重申美国在该地区的地缘利益。
【荣茂观察】
这个决定凸显了美国对该地区的重视,意在通过打击非法移民、重申地缘政治利益,抗衡中国影响力。
首先,打击非法移民是核心任务。中美洲是美非法移民主要来源地,特朗普上台后移民政策生变,强调保障边境安全。鲁比奥此行欲与各国达成行动方案,但却在拉美引起广泛不满。移民为美经济社会作贡献,强制遣返不但损害移民人权,且侨汇是中美洲国家重要收入,大规模遣返会影响其经济社会稳定,如何平衡双方利益考验鲁比奥的外交能力。
其次,重申地缘政治利益是另一目的。由于中国在拉美影响力上升,让将拉美视作自家后院的美国感到前所未有的恐惧。最近,特朗普政府多次宣称要“收回”巴拿马运河控制权并指责中国,引发巴拿马强烈抗议,巴政府强调主权不容谈判。鲁比奥需要缓和美巴关系,可美国强硬单边政策已遭拉美多国及美洲国家组织反对,鲁比奥的行动面临阻力。
最后,统一南美事务的话语权,为特朗普的“战略收缩”再下一城。通过切断中国与拉美国家的合作(主要是针对“一带一路”),将拉美国家重新拉到美国影响的范围之内,然后再与拉美国家搞所谓的合纵连横对付中国。
但此举并不是那么容易成功的,拉美国家对特朗普的单边主义政策保持戒心,特朗普“美国优先”理念和强硬言论是拉美国家所忌惮和反感的。
因为,拉美国家奋斗这么多年,就是想摆脱美国的影响力。毕竟,拉美国家的贫困,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离美国太近,离天堂太远”。
三、美国科技霸权进一步倒塌!
【新华社】1月31日,记者从南开大学获悉,南开大学携手香港城市大学,成功研制出薄膜铌酸锂光子毫米波雷达芯片,在毫米波雷达领域取得重大突破。这一创新成果,为未来6G通信、智能驾驶、精准感知等前沿领域的应用奠定了坚实基础。
【荣茂观察】
从技术层面看,这款基于兼容CMOS工艺的4英寸薄膜铌酸锂平台设计的芯片,实现了厘米级距离与速度探测分辨率,在逆合成孔径雷达二维成像上精度卓越。它突破了传统电子雷达在低频段窄带宽的技术瓶颈,在毫米波雷达领域迈出关键一步。
美国长期在雷达技术等诸多科技领域占据领先地位,凭借技术优势构建起科技霸权,在军事、通信等领域拥有绝对话语权。而中国毫米波雷达芯片的成功研制,打破了美国在该领域近乎垄断的技术优势,展示了中国在前沿科技研发上的实力,让美国再难肆意把控技术发展方向与标准。
在应用前景方面,毫米波雷达在6G通信、智能驾驶等前沿领域至关重要。在6G通信中,毫米波是实现高速率、低延迟通信的关键,中国芯片的出现,为我国在6G通信技术竞争中赢得了先机,有望打破美国在通信领域的布局。智能驾驶领域,毫米波雷达如同车辆的“眼睛”,保障自动驾驶安全。中国芯片的低制造成本和高性能,能够推动智能驾驶产业在国内乃至全球更快速、更广泛地发展,这将对美国相关产业的全球布局造成冲击,削弱其在新兴产业中的优势地位。
从科研合作模式来看,南开大学与香港城市大学的联合研究,实现了资源高效利用和技术完美结合,树立了校际合作的榜样。美国一直凭借其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合作网络,在全球科研竞争中占据优势。中国这种成功的合作模式,为更多科研团队提供了可借鉴的范例,有助于整合国内科研力量,提升整体科研水平,在国际科研竞争中形成强大合力,从而对美国在科研合作领域的优势地位构成挑战。
总之,中国毫米波雷达芯片的研发成功,无论是在技术突破、应用前景拓展,还是科研合作模式创新上,都对美国的科技霸权发起了有力冲击,让美国科技霸权进一步加速崩塌,也为中国在全球科技竞争中赢得了更多主动权,在未来科技发展中占据更有利的位置。
最后,祝贺中国科技继续为美帝科技霸权的“坟墓”添砖加瓦!
-----------------------
觉得不错请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