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权⑲第三届“红高粱杯”全国闪小说、小小说、诗歌、散文征文(515)《陪伴(连载十九)》

文摘   2024-11-16 21:57   山东  
点击上方蓝色字体“红高粱文学”添加关注,点关注,不迷路。

                
伴(连载十九)

陈权(中国大陆)著

感悟篇

        或许是使命不同,人来到这个世界之后,就沿着未知的人生之路经历一场或长或短的旅行。这是一条始于偶然、终于必然的单行路,它没有剧本、没有彩排、不能重来。在这一过程中,既有平坦大道,也有坑洼泥泞;既有闲庭信步,也有血雨腥风;既有春风得意,也有追悔莫及……如果说人生有意义的话,对我当下而言,应该是把刻骨铭心的经历升华为照亮未来的阅历。

        人来到这个世界,或许就是一个偶然。人生,只是偶然后的一个修行过程,这个过程或长或短都有结点。人在出生前应该是做过承诺的:承诺了自己的使命和最终的死亡。如果不承诺,上天也不会让人偶然地就到了这个世界。我有一种感觉,那就是承诺还有附加条款:多做善事,上天会把人的死亡延后、把生命延长。这样想来,“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这句话应该是有一定道理的。

        既然做了承诺,那就应该按承诺去做。但承诺的内容却被人忘了,于是有人但行好事,有人丧尽天良。结果上天就把丧尽天良的人生命缩短,把但行好事的人生命延长。可具体情况谁也难以说清,于是就有了“冥冥之中”。

        冥冥之中,我感觉自己是有使命的,而这一使命的完成,需要母亲给我感悟。所以,母亲也是有使命的,也就是说,是我和母亲有着共同的使命。或许是为了完成共同的使命,今生我们有缘成了娘俩。

        冥冥之中,既有定数,也有变数。但尚未脱俗的我,一叶障目,难以看穿,故心中千千之结,越捋越乱。

        深邃的夜,近而遥远。繁星点点,或朦胧或璀璨,都一眨一眨的,既似在诉说那些留不住悄然逝去的过去,也像在告知必将到来我尚不知晓的预见。

        走过的路,渐行渐远。蓦然回首,方知岁月悠悠、时光荏苒。与母亲朝夕相伴的日子,刻于心,现于梦,亦真亦幻。唉,俱往矣,无力回天!母亲给我的人生感悟,油然而生于内心,不能自已于笔尖——千言万语、万语千言,如奔腾之野马,似喷发的熔岩……如此如此,皆因与母亲那放不下、琢磨不透、也割舍不了的缘!

        我本愚钝,天命之年,仍困惑于人世之情缘:撇不开,捺不住,心神不宁,坐卧不安,难眠夜夜,夜夜难眠。下了眉头上心头,一江春水向东流。现如今,凄凄惨惨,丢了来处;寻寻觅觅,只剩归途。

        未来的路,或长或短,或窄或宽,或荆棘或平坦,或孤单或相伴,或风风火火,或平平淡淡……觉悟之门何时敲响?修行之路又在何方?迷茫、迷茫!

        切记切记:无论如何都要保护好每根肋骨——每根肋骨都是日夜守护着心灵的栅栏!因为,因为那里,那里珍藏着,珍藏着我和母亲约定好的来生再续的缘。

        母亲是我的好妈妈,在我成长阶段,她既是我的天,也是我的地,既温暖着我,也滋润着我。在晚年,邻里都说母亲有福,但我感觉母亲也很苦。

        母亲的苦,不仅是因为父亲早逝二哥早亡,更主要的是她进入老年之后,没有完成由家长到老人的角色转换。由于没能完成角色转换,母亲总是像以前一样管我们,而很少能做自己感兴趣的事。这给母亲带来了她自己都意识不到的长久的伤害,也给我带来了很多的烦恼和无奈。

        我感觉母亲在晚年不是很幸福,因为幸福是发自内心的,而母亲所得到的往往是来自于外部的种种满足。

        是因为没能完成角色转换而导致母亲愿意管事,亦或是因为愿意管事而导致母亲没有完成角色转换,到现在我都不知那个是原因那个是结果。但这种现象引起了我的思考和警觉,我不仅思考母亲,也在通过思考母亲而警觉自己。

        我经常提醒自己——将来的老年生活应该是这样:

        一、不奢望长寿,要追求健康。

        步入老年,生理机能的老化不可避免。谁也改变不了这种趋势,但却可以把这种趋势延缓。为什么有的人还未退休就变成了老头?而有的人七八十岁了,看着却像是五六十岁的精神和容颜?这里既有先天的原因,也有后天的影响。先天的原因我们无法改变,而后天的影响完全掌握在自己手中。我可以不考虑长寿,但要努力追求健康。健康有个伴侣,名字叫长寿,追求健康的结果,必然是在健康中长寿,在长寿中健康。
   二、完成角色转换,构建和谐桥梁。
        孩子小时,我是家长。孩子长大变成子女,我就变成了老人。每个年龄阶段都有这个年龄阶段的使命:少年时忙着成长,青年时忙着奋斗,中年时忙着养家,老年时忙着健康,就像是春生、夏长、秋收、冬藏。自然规律改不了,人的生活也是一样。我现在就应做好心理准备,将来必须自我完成角色转换。到老年的时候,我要多考虑自己的事,少干涉子女的事。子女已化茧成蝶,为什么不让她自由地飞翔?我得警钟长鸣,千万不要好心地给子女帮倒忙。若如此,两代人之间就容易搭建和谐的桥梁。

        三、不拒绝子女的孝心,也不把幸福都寄托在子女身上。

        孩子长大变成子女之后,家长的任务已经完成。其实绝大多数子女都有孝心,他们内心是牵挂老人的。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他们对老人尽孝也是应该的。老人接受子女的孝心,对子女而言,既是情感需求,也是一种心里安慰。所以对子女的孝心,我要欣然地接受。

        父母和子女之间应该还有另一种关系:既朋友关系。从父母子女关系而言,当老人有需要时,子女应该对老人尽孝。从朋友关系而言,老人也应该尊重子女。如果老人把自己的幸福都寄托在子女身上,那就必然过度地关注子女的事。不仅仅是关注,而且不知不觉地就总要干涉,总要唠叨,这就容易破坏了朋友关系。老人的管事和唠叨,就像是一张无形的网,子女被束缚得受不了,往往就要破网而出,选择逃离。人就是这样,你越想控制他,他就离你越远,而你给他自由,他就愿意留在你的身边。

        我就想,当我步入老年,我要自己寻找兴趣之乐、助人之乐、与人之乐、自然之乐、健康之乐。若如此,那我就一定有了天伦之乐。

        四、顺其自然,随遇而安。

        人的生命其实很短,似乎昨日还是少年,今天却已白头。人的衰老不仅仅是因为年龄的增大,更重要的是因为经历过痛苦、磨难、迷茫后对生活的厌倦和绝望。回顾走过的路,想想不如意的十之八九,豁然明白,原来东奔西走忙忙碌碌竭力想去改变的不是别人,而是我自己呀。这样想来,就感觉社会并不复杂,生活也很简单。

        最奇妙的是缘:如意是缘,不如意也是缘;聚是缘,散也是缘;得是缘,失也是缘;健康是缘,病痛也是缘……一切到来的都是缘。

        当我步入老年,要随缘顺缘。有缘才相聚,来的都是客,如意是客,不如意是客,幸福是客,痛苦是客,健康是客,病魔也是客……我要学会和它们交朋友,与它们和谐共舞。我接纳它们、善待它们,它们就会把我当朋友,就容易与我和睦相处;我厌恶它们、排斥它们,它们就会把我当敌人,就必然得和我发生冲突。多一个朋友多一条路,多一个敌人多一堵墙。是朋友还是敌人,不取决于对方,而取决于我抱着什么态度。有缘的终将到来,它来时我要笑脸相迎;缘尽的必将离去,它走时我应惜别相送。我曾有过沾沾自喜的辉煌,也经历过苦不堪言的沮丧。人生啊,幸运往往由磨难中萌生,而痛苦也常常在幸运中酝酿;当初的忧伤可能是今天的幸福,今天的幸福也可能正是明天的惆怅。浮沉过后,现在终于懂了:欲无止境,平淡为真;量力而行,平安是福。今后我所努力追求的,应该是不烦不燥,不妒不攀,知足常乐,宁静致远,顺其自然,随遇而安。

        其实,人生都是在品尝酸甜苦辣咸,区别就在于是否品尝得津津有味。

        五、自娱自乐,创建自己的天堂。

        当我步入老年,一定要将重心转移到自己的生活上,要发现自己的兴趣,培养自己的兴趣,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步入老年,不用再按部就班地工作了,那时就有了大把的时间。我要把它变成实现兴趣、目标和新追求的起点。因为能做自己感兴趣的事,身体就有了忙碌,生活就有了追求,精神就有了寄托。若如此,哪还能整天无聊地干涉子女的事并对子女唠叨?人最怕闲,闲是无所事事,使人心烦意乱,让人坐卧不安。闲的原因,就是没有自己感兴趣的事可做。

        我注意到一个现象,在兴趣中忙碌的人,他们不仅健康长寿,精神也快乐逍遥。忙是长寿丹,忙是开心果,在兴趣中忙着,忙在兴趣中,这就是天堂般的生活。我明白了:天堂原来就这么简单,自己是可以创建的。

        老不老,年龄大小不是尺度,健康状况才是标准。

        年轻时的奋斗目标是“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而老了之后的生活追求,应该是把余生用在做自己感兴趣的事上来。

        当步入老年的时候,我所做的一切,应该是保护好自己的身体而快乐地活着。自己健康快乐,就不会给别人增添负担,不给别人添乱,这其实就是做贡献。

后记

        在陪伴母亲——现在想来也是母亲陪伴我的过程中,因一些情景的刺激和感染,我时有情感喷发,偶有感悟闪现。这种感觉持续的时间很短,很快就从我身体里蒸发了,随风飘散。如果都飘散了也行,却偏偏在心里留下那么一点点。它不安地躁动着,让我忘不掉又想不起,既觉得有还说不出。这种如鲠在喉的感觉,经常藕断丝连地纠缠着我。

        终于想到了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那就是把稍纵即逝的特殊情感和感悟及时地记录下来。在记录的时候,我既感到了心潮的澎湃,又觉得心头像火一样在燃烧。此后,我的床头、桌上、兜里都准备了笔和纸。有人告诉我,喷发的情感和闪烁的感悟,那叫“灵感”,及时地记录,就是捕捉了“灵感”。但事后品味时,觉得似乎还有缺憾。我捕捉到的“灵感”,就像是鲜花缺了绿叶,筋骨少了血肉,于是就把喷发情感、感悟闪现的原因和背景也记录了。这么做了之后,不但一吐为快不受折磨了,我还能随时很投入地品味和享受那种情感、那种感悟。

        情感是不宜长期憋在心里的,就像种子,它不仅要扎根,还得发芽,还得长出来。否则的话,埋在土里时间长了,就容易粉。对于那些澎湃着的真情实感,需要找到一种释放的方式,不然的话,方寸承受不了啊。而我的方式就是把情感化做文字,并让它流淌到纸上,以此来平静和解脱那躁动心灵。

        随着时光的流逝,母亲一点儿一点儿地变老。她把衰老过程中的每个细节都淋漓尽致地展现在我的面前,极力地通过一系列的故事让我思考和感悟。正是这种思考和感悟,渐渐地觉醒了我吃喝玩乐游戏人生还沾沾自喜的春秋大梦。当我完成了由被动到主动、由感性到理性、由起草文字到初稿形成这一蜕变过程后,母亲似乎已完成了使命,油干灯灭,安然离世。

        我有个朋友,是学中文的,早年当过中学语文教师,后转入机关,做过多年的领导工作。2022年他回来的时候,我把这些文字材料让他看了。他说看时深受感染,看后由衷惊叹。他告诉我当今社会需这样的书籍,并建议系统整理一下,争取出版。

        出版书籍对我而言,应该是遥不可及的。当初,我主观上并没想写什么,也没有能力和勇气写东西,是心中的情感和感悟憋得我实在受不了,是不得不写。虽然这期间我也读了一些书,甚至学时如饥似渴,写时废寝忘食。但我总觉得是在被“逼”没有办法的情况下写出来的。准确地讲,我不是写作,而是对陪伴母亲过程中的点点滴滴,用心灵去体味,用情感来诉说。

        朋友还告诉我:“这些文字材料可不是轻易能写出来的,没有长期丰富的生活体验及深刻的思考和灵动的感悟,谁也难以写出这样的文字:纯朴、真实、独特,源自生活,拙中带巧,既闪烁出人性智慧之美,也散发着泥土本真之香。这与其说是你写的文字,不如说是你灵魂的呼唤——它能唤醒沉睡着的人。”

        能写出关于孝道的书籍,这对于从未写过作品的我而言,原本是不敢奢望的。但我不仅写出来了,而且还是“得来全不费工夫”地写出来了。对此,我也感觉奇怪,就回想这些文字材料形成的过程。这些文字都是在母亲身边默默地生成,慢慢地积淀,汩汩地流淌出来的,都和母亲有关,部分内容是一边观察着母亲一边写的。母亲不仅生我、养我、教育我,还在她生命的最后阶段,竭尽全力地化神奇于无形,巧妙地用各种独特的方式,潜移默化地让我思考、给我感悟,从而帮助我将十多年的生活体验转化成了生命体验。如果没有母亲的启示,那我是一点也写不出来呀。我懂了,文字是我写的,但文字的灵魂是母亲给我的特殊礼物!而我只是被动地把礼物归纳整理了一下而已。

        我恍然大悟。这时才真正明白了母亲顽强活着的良苦用意。

        我越来越觉得对母亲的陪护是本分的,是有形的,而母亲给我的礼物是意外的,是无价的。

        当初一念之间选择了陪伴,结果却出乎意料地是母亲成就了我呀!

        母亲为什么要给我这么珍贵的礼物呢?猛然想起那位朋友说的话:“社会需要”。既然是社会需要,我想母亲应该是给社会、给众生的。而我,只是母亲的信使。由此而言,本书的幕后作者应该是我的母亲。

        母亲给社会、给众生的礼物,我不能私存,应秉承母亲的意愿将它献给社会、献给众生。母亲就像是一颗燃烧了自己的火种,不仅点亮了我,还让我去温暖他人。

         
        我的母亲——于桂芬(乳名小桂着、小淘气)

        母亲给我的启发、母亲给我的思考、母亲给我的感悟,在我心中慢慢地沉淀着、沉淀着,终于结晶成了系统性的文字。我没有辜负母亲的良苦用心,没有辜负母亲的殷殷期盼。可当我把母亲的心血转化为成果之时,母亲却不在了。如果母亲能看到这本书,那她得多高兴啊!唉……

        文字材料要是变成书,那它得有个名。我本想将书名定为《母亲的礼物》,这既符合实际情况,也是我内心的情感需求。但这个书名很难让人准确地联想到书的内容,故只能退而求其次,带着少许的遗憾,将书名改为《陪伴》。

        心中的一点遗憾,柔然而成了《母亲的礼物》。

        我收到包-礼物

        层层剥开后

        惊讶地发现

        那是母亲的-期盼

        时光悄悄地走了

        留下太阳和月亮

        太阳说离合的故事

        月亮诉圆缺之情感

        我把礼物

        镶入不朽的字符

        将字符

        钻木取火般点燃

        那燃烧的字符啊

        愿你的光和热

        永远温暖着

        母亲来过的人间

        谨以此书,感激、怀念辛辛苦苦把我拉扯大并启发感悟我写出《陪伴》的母亲——于桂芬。

  

        母亲简介:

        于桂芬(1927-2021),河北省满城县人,童年有幸读书两年。做过纺织工人,当过夜校老师。20世纪50年代后期,离乡投夫到东北。育二女四男,1965年长女夭亡,十年后丈夫撒手人寰。寡居艰难,供子读书,一生要强,任劳任怨,白发丧子,浪打漏船。暮年,拖羸弱之身,尽弩末之力,启发后人感悟陪伴。斯人已去,《陪伴》永存。

(完


        作者简介:陈权,辽宁省新宾县人,早年做过专职律师,后在财政部门工作。不懂文学,此前亦无任何作品。在与老娘朝夕相伴的日子里,常被情感的波涛淹没。因情感的趋使,对“孝道”这一传统的话题悟出了暂新的认知。情蓄于内不得不发,于是,拿起了陌生的笔……





《高粱红了》文集征文启事

        经高密东北乡作家协会发起,继《秫秫》(已出版)《青草湖》(已出版)《孤山泉》(2024年9月份出版)三书后,受到了全国及国外广大华籍、华侨文学创作者的高度评价,应广大文友要求,根据近日收到的大量优秀闪小说、小小说、诗歌和散文实际情况,高密东北乡作家协会拟将编著第四套文集《高粱红了》一书,由中国科学文化出版社出版,国际书号。
      《高粱红了》一书依旧延袭《秫秫》《青草湖》《孤山泉》模式,分闪小说卷、小小说卷、诗歌卷、散文卷;文章内容要求具有家国情怀,反映现实,体现真善美,杜绝错别字。
         顾问:
毛维杰(莫言文学馆馆长)
         封面油画:
刘铁飞(红高粱抗战纪念馆、铁飞美术馆馆长)
          封面题字:
元之(元之美术教育校长、莫言旧居门牌题写者)
       书内题字:刘广智
       主编:笔嘴13563632167(微信同)  
       有作品入书的老师,篇数不限,请直接发文给主编,主编审核通过后,即可入书,入书文章要求原创(不需首发),每段空两字格,50字内作者简介。
       入书作者需按文章所占页码购买书,每页码一本书,每本书80元。
       出书费用欠缺部分、快递费,在没有单位及个人赞助情况下,由笔嘴书屋出资。
      书样正在设计中。
       收稿期限:即日起至2024年10月底,2025年元月1日前出版。
          高密东北乡作家协会                 2024年8月17日

第三届“红高粱杯”

全国闪小说、小小说、诗歌、散文

征文大赛启事 


        高密东北乡历来为一块文化沃土,先有莫言长小说为国争光,后有闪小说蓬勃发展,继中寓闪小说专业委会批准了山东省高密市东北乡闪小说创作基地并挂牌在笔嘴书屋后,高密市东北乡闪小说创作基地在高密市东北乡社区政府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批准成立了高密东北乡作家协会,相继已举办了二届红高粱杯全国闪小说、小小说、诗歌、散文征文大赛,举办了四届笔嘴书屋杯全国闪小说、小小说、诗歌、散文征文大赛,为继续弘扬红高粱文化,经高密东北乡作家协会、中寓闪学会闪小说研究会高密东北乡闪小说创作基地研究,决定举办第三届“红高粱杯”全国闪小说、小小说、诗歌、散文征文大赛。


一、征文日期

2024年8 月 1日至2024年12 月 31日。2025年1 月30日公布评奖结果。


二、作品体裁等

①闪小说、小小说、诗歌、散文。

②作品必须原创首发,拒绝在其他微信公众平台上刊发过的作品。

③参赛作品不限次数和篇数,不限体裁和题材。

④本届大赛总评委不参赛,赛期所刊文为“支持贴”。

⑤本届“红高粱杯”全国闪小说、小小说、诗歌、散文,崇尚正能量、野性(蓬蓬勃勃生命力)、独特性。


三、收稿方式 

①高密市东北乡闪小说创作基地主任、《红高粱文学》总编栾加合。收稿微信号:13563632167

②参赛作品刊发《红高粱文学》公刊号,参赛稿在评选结果前一律不修改,刊发即代表入围。 


四、评分 

①主观分:评委在50—60区段为每篇作品打分。

②客观分:即四个人气分,每第一名为10分,第11名为0.9分,计分到第19名,即0.1分。包括①投稿数量②打赏额③阅读量④留言量。

③主客观分数相加,决出比赛名次。


五、奖项待遇

一等奖4名(闪小说、小小说、诗歌、散文各一名)。纸质证书。名家著作一本。作品向全国及国外报刊推荐。特邀参加拟于2025年5月份召开举办的“红高粱杯”全国闪小说、小小说、诗歌、散文获奖者笔会,会址为高密东北乡闪小说创作基地。


二等奖8名(闪小说、小小说、诗歌、散文各二名)。纸质证书。名家著作一本。作品向全国及国外报刊推荐。特邀参加拟于2025年5月份召开举办的“红高粱杯”全国闪小说、小小说、诗歌、散文获奖者笔会,会址为高密东北乡闪小说创作基地。


三等奖12名(闪小说、小小说、诗歌、散文各三名)。纸质证书。名家著作一本。作品向全国及国外报刊推荐。特邀参加拟于2025年5月份召开举办的“红高粱杯”全国闪小说、小小说、诗歌、散文获奖者笔会,会址为高密东北乡闪小说创作基地。


优秀奖16名

有纸质证书,奖名家著作一本。优秀编辑奖4名。有纸质证书,奖名家著作一本,并邀请参加颁奖大会。


六、其他事项:打赏额的一半作为稿费发给作者,单篇不满十元的除外;参赛稿一旦投出,不再改动,单篇阅读量达不到50的、打赏不足十元的无参评资格。


七、颁奖典礼

        邀请组委会成员、所有获奖者和高密市文化界名流,在山东高密东北乡笔嘴书屋颁奖。议程如下:

①召开一至二人的新锐闪小说作家研讨会。

②游览莫言旧居、莫言文学馆、红高粱影视基地、红高粱文化大院、刘铁飞美术馆、红高粱抗战纪念馆、青农湾。③举行“红高粱闪小说笔会”,研讨与会人员纸质打印(并电子版)闪小说、诗歌、散文等六篇(首)文学作品。④所邀请入会人员、获奖人员,除来返路费、食宿自理外,到达高密东北乡颁奖、研讨会、游览、笔会活动期间,活动费用由高密市东北乡闪小说创作基地、高密市东北乡社区作家协会、高密市东北乡笔嘴书屋承担,包括一顿集体会餐。

八、组委会

中国高密东北乡闪小说创作基地

高密市东北乡文联

高密东北乡作家协会


九、顾问

王若冰(旅澳作家、某著名海外刊物总编)

余清平(主编/作家)

娃娃(新加坡文化艺术协会副秘书长)

毛维杰(莫言文学馆馆长)

王玉清/李大伟/丁元忠(高密市东北乡作协顾问)


十、总评委

栾加合(中寓闪小说专业委员会高密东北乡创作基地主任/《红高粱文学》总编/高密东北乡作协常务主席。)


十一、评委:

李立军《荷花淀闪小说》总编

王利(高密市十九届人大代表/高密东北乡作协副主席。)郭星月(高密东北乡社区作协秘书长)

东方/范宝林/王炳华/林殿波(作家)/李景林(作家)/张田勤(高密东北乡作协副主席/红高粱文学主编)


赞助单位:高密市东北乡笔嘴书屋

欢迎其他赞助单位加入,奖金、奖品视赞助单位赞助增加。


第三届“红高粱杯”全国闪小说、小小说、诗歌、散文征文大赛组委会


2024年7 月21日



红高粱文学
莫言文学馆,又名“红高粱文学基地”本公众号,登载全国各地乃至国际华人社区的各类题材的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