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权⑯第三届“红高粱杯”全国闪小说、小小说、诗歌、散文征文(499)《陪伴(连载十六)》

文摘   2024-11-14 18:01   山东  
点击上方蓝色字体“红高粱文学”添加关注,点关注,不迷路。

                
伴(连载十六)

陈权(中国大陆)著


孝之难——知难而进

        有人和我说陪伴高龄老人应该也很容易。我问他怎么个容易法?他说老人需要什么就给他什么呗。我问他老人需要什么?他说吃喝呗。我说可不是这么简单。他反问我老人都需要什么?我说一般情况下,老人有如下需求:一是生活照料:包括吃喝拉撒、洗洗刷刷、柴米油盐等等,得使老人能舒适地生活。二是精神慰藉:包括和颜悦色、亲情交融、听老人唠叨、和老人唠嗑等等,使老人不孤独寂寞。三是适当的活动:这类活动需要我们引导、配合、帮助、设计。四是提升自信:得想办法让老人有价值感、成就感、自豪感。五是防病治病:应及时准确地发现老人身体的细微变化,如有疾病,要早发现、早治疗……

        陪伴老人,这对我们每个人而言,往往只有一个或长或短的过程。在此之前,既没学习过,也没实践过,故而就仅凭想象盲目地认为陪伴老人很容易很简单。其实容易还是难,这取决于实践中的会与不会、精与不精、善与不善。还有一些自诩为传统文化的“大师”们,自己也没怎么陪伴过老人,更不知道如何陪伴老人,只是形而上学地读了些理论的皮毛,就“手舞经阁半卷书”地在一些平台或讲台上“坐井说天阔”。鹦鹉学舌,纸上谈兵,实践中百无一用,误人子弟呀。针对这种情况,我很希望学校能开“陪伴”这门课,哪怕是选修。

        我们陪伴老人,目的是满足老人的需求。要满足老人的需求,首先得全面地了解老人,如老人的经历、性格,心理状态、身体状况、精神需求等等,只有全面地了解了老人,才能理解老人,才能包容老人。否则的话,可能就会因误解而矛盾不断,一脸茫然。结果只能是被动地应付。不论什么事,一旦是应付,就做不好了。

        陪伴老人,往往没有轰轰烈烈的壮举,所做的都是生活中平凡的琐事,而且是默默地做,重复地做。

        陪伴老人之难:

        1、难在时间:老人需要照料之时,子女往往正处在为工作而努力、为生活而奔波的壮年阶段。他们有好多事情要做,这都需要时间,而老人需要的是长久的陪伴。这本身就是矛盾,需要艰难地抉择取舍,因为鱼和熊掌难以兼得。我女儿以前就和我爱人说:“人家老爸经常陪孩子,我老爸成天陪我奶,就是不陪我们。”我爱人对女儿说:“奶奶都卧床了,不能独立生活,你爸是奶奶养大的儿子,他应该陪奶奶,等他有时间了,一定能多陪你。”女儿说:“那时我可能就长大了,就不需要老爸陪了。”听了她们娘俩的对话,我心里也五味杂陈。这些年,爱人从没因为我陪伴母亲耽误家事甚至放弃仕途而跟我红过脸。我是既感激她的理解和支持,也感觉委屈了女儿。2020年9月25日女儿出嫁了,婚礼上,当我把女儿的手放在女婿手中的刹那,突然百感交集地意识到女儿已不再需要我的保护和陪伴了。我怅然若失,深感无法弥补对女儿的亏欠。这十多年来,我有好多事儿想做而做不了,真有种“鸟在笼中,恨关羽不能张飞”的感觉。比如,做了多年的律师工作我放弃了,县里调我任政府法制办主任也被我婉拒了,我们没有分身术,所以在时间上很难。

        2、难在心甘情愿:照料好老人的生活,这是简单动作默默地重复做的过程。比如老人尿频、尿急、尿失禁,每天十几遍甚至二十几遍,我们不仅要帮,而且要端、倒、刷、洗……,哪是一种事情呀,几乎所有的事情都是重复做——几千次、几万次、几年、十几年。陪伴老人不需要理由,如果硬要说理由的话,那理由只有一个:他们是养育了我们、牵挂着我们、爱了我们一生的老人。

        陪伴照料好老人,这也是我们内心的需求,但这种需求往往被浮躁和疏忽所掩盖。在老人离开我们之后,这种需求时常会撞击我们的心灵,但为时已晚,空悲叹。

        陪伴照料好老人,不是给别人看的,如果给别人看,那就是应付;也不需要表扬,如果追求表扬,那就是表演;更不能和兄弟姊妹推诿分责,推诿分责,那就是不担当。应付、表演、不担当,不仅待不好老人,而且让老人伤心、失望。

        陪伴照料好老人,就像是哄孩子,需要的是细心、用心和耐心。只有细心,才能及时准确地发现老人灵魂深处的渴望;只有用心,能才找到切实可行的慰藉老人心灵的好办法;只有耐心,才能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地滋养老人的精神。

        我不赞同子女轮流地赡养老人。如果这样的话,老人往往就得无奈地穿梭于不同的家庭,寄人篱下地毫无家的归属感;再者,由于是轮养,有的子女可能适应不了,就被迫地应付;还有一种现象,子女将老人分别赡养,人为地将伴儿分开。以上的情况,改变了老人的生活环境和生活习惯,限制了老人的自由空间。这会使老人感觉自己必须依附于子女,是累赘,又无奈,不知不觉中就丧失了尊严。这对老人而言,其实是一种很重的伤害。

        孔子有个学生说:“守孝三年不合理,应改为一年。”孔子问:“守孝缩短为一年,你觉得心安吗?”那学生说:“安”。孔子说:“安,那就一年。心不甘情不愿,守三年又有什么意义呢?”陪伴老人也一样,如果没有发自内心的责任感,没有时不我待的紧迫感,没有以老人幸福快乐为自己幸福快乐的感恩心,就不可能长久地陪伴好老人。陪伴照料好老人,需要的是不求回报无怨无悔的心甘情愿。

        3、难在和颜悦色:我们都有自己的家庭,有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并且在工作和生活中还有很多烦心的事儿。在这种情况下,能长期陪伴老人就很不容易了。当老人和我们唠叨的时候,当老人按他们几十年的经验管我们、指挥我们的时候,当老人大小便失禁、屋里臭气熏天的时候,当老人一个劲儿喊饿却不吃东西的时候,当老人莫明其妙地对我们发脾气的时候,当我们在陪伴老人过程中不被理解、甚至因被误解而蒙冤受屈的时候……我们有多少人能理解老人、包容老人而做到和颜悦色呢?所以孔子说“色难”。慰藉好老人的精神,必须得升华自己、破解“色难”。

        4、难在忍受苍凉:老人像孩子,但又与孩子不同。孩子幼小时不会走路,在我们精心呵护下很快会走了,能跑了。而老人本来能走路,可我们侍候侍候却不能走了,卧床了;孩子吃饭靠喂,他成长着,很快自己能吃饭了。而老人本来自己能吃饭,在我们照料过程中,却渐渐靠喂了;孩子不懂事,一天天变得聪明伶俐了。而老人很懂道理,渐渐地变糊涂了;抚养每天成长的孩子,我们始终怀揣着的是憧憬和希望,而陪伴日趋衰弱老人,我们感受到的往往是无奈和苍凉……

        5、难在持久:多少赤诚忠厚的孩子,都曾在心底发过“孝”的誓言。可现实却是“百日床前难有孝子”——陪伴老人,说说容易做好难,偶尔容易长久难,承诺容易兑现难,许愿容易还愿难……

        母亲不能自理之后,在陪伴她的过程中,我也遇到好多的难。比如晚上,母亲尿频尿急,每次都得把她抱到坐便椅上,稍不及时,就尿床了,就得换洗;母亲又多痰,一听到咳痰声,我马上得用面巾纸去接;每天深夜,尤其是后半夜,母亲经常喊饿,听到喊饿,我就赶紧起来给她弄吃的,几顿得根据她的需求,没准;晚上十一点之后,母亲心脏难受,痛苦地呻吟,不能躺下睡觉,直到凌晨三四点钟她才能安稳,我才有睡觉的机会。我的睡眠情况也不好,躺下挺长时间才可能睡着,刚睡一会,天亮了,又得起来做饭……而且她管事、唠叨、经常莫名地发脾气、闹情绪……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要说不难,那不是真话。不仅难,而且是很难很难!陪伴好一个失能老人,其难度大于抚养一个孩子。

        我因自身的原因,睡眠本来就不好。在陪伴母亲过程中,睡眠就更差了,每个夜晚的睡眠时间都不足两三个小时,有时甚至整晚不眠。苦点累点都不怕,但我很担心甚至恐惧自己的身体出问题。

        我早年得过肝病。2004年二哥病重时,我日夜不离地护理了两个多月。护理一日不如一日晚期癌症的亲人,那是怎样的无奈而绝望心情啊!在这一过程中,我不仅要考虑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治疗问题,还得抓紧时间处理二哥对外的一些棘手的事……那段时间,我身心疲惫,还强装欢颜地对二哥进行各种临终关怀。他想吃什么,他想见谁,他有什么未了心愿,以及后事的安排,我都得帮他实现。

        处理完二哥的丧事,我身体像散了架。到医院一检查,是严重肝病,医院让我赶紧转院。在省医大二院通过一系列复杂的检查后,确诊为“早期肝硬化”。治疗一个月后,复查,病不轻反重。感染科主任医师跟我说:“现在全世界也没有真正治肝病的药,你住了这么长时间的院,钱没少花,也没有疗效,还是回家养着吧。”

        我第二天就出院了。回到家,我就想:二哥刚没,我又这样。不行,我不能坐以待毙,因为我还有老娘,还有孩子。

        我和妻子一起到了北京协和医院,做最后一搏。二哥的病就是在协和医院确诊的,那时,我和肝胆科主任医师有些交集。这次我又找了他,他也给我帮了忙。经过简单的检查,他说我的病是“肝弥漫性病变”。我问:“弥漫性病变和肝硬化是什么关系?”他说:“弥漫性病变是肝受到了严重的损伤,是肝病向肝硬化转化的过渡阶段,但还没形成肝硬化。”我问:“还有救没?”他说:“肝弥漫性病变是可逆的,有没有救,不在我,而在你。”接着他就给我讲了肝病的原理,并给我提了四点建议:一、肝主情志,要调整好心态,这是重中之重。二、不能再大量吃药,是药三分毒,肝负担不起。三、多摄入富含植物蛋白和维生素的食物。四、注重休息,适当活动。他告诉我:“肝病以养为主,以调为辅。现在这种情况,谁都救不了你,只有你自己能救了你。如果你做得好,三到四年可恢复。”他还补充说:“切记,肝病可疏可泻不可补,人参、鹿茸等大补的东西你不能用。”听了他的话,我恍然大悟,一天院都没住,在北京游玩了两天,就回家了。

        回家后,我用了几天的时间,就琢磨出一套自己的养肝办法并践行之。那之后,我三年没敢体检,怕让我转院。第四年的时候,我感觉思维、精力、饮食、体重都挺好,就乍着胆子检查了一下。做彩超的时候,医师问:“你以前是什么病?”我说:“医大确诊是肝硬化,有什么事直接跟我说,我有心理准备。”她说:“我记得你肝病挺重啊,怎么现在啥也看不出来了呢?”我一听,那颗悬着的心马上踏实了,长长的舒了一口气——我终于恢复好了。

        肝病最怕熬夜和上火,而陪伴日夜煎熬日趋衰弱的母亲,对我身体而言,这将是又一次的严峻考验。对此,我也有些恐惧。如果身体因此出现了重大问题而倒下了,那不仅陪伴不了母亲,也对不起妻子和女儿。我曾经也想雇个保姆,但母亲坚决不同意。那时我认为母亲的时日已经不多了,趁她还在,我要兑现当初许下的善待母亲的愿。人终有一死,但我要力争让母亲油干而灯灭,决不能灯灭而油没干。我默默地给自己定了位:保姆,家庭医生,心理医生。后来我身边的朋友看到我消瘦、憔悴,甚至脸上都有了黑斑,就纷纷善意地提醒:“你这么干,身体就垮了,不行就雇个保姆吧。”我说:“这么干,我身体可能会垮;不这么干,我内心承受不了。接着我又加重语气说:“二选一的题,我只能这么干。”这些年我都不敢体检,因为一旦查出了问题,我是住院还是不住院?如果住院,那母亲该怎么办?如果不住院,这又增加了我的精神负担。我就想:母亲是爱我的,她只是通过特殊的方式让我体验生活并思考和感悟人生,从而有所作为;母亲决不会让我倒下,老天也不忍让我倒下。就是这种坚定的信念,让我平安地度过了漫长而艰难的岁月。当然,我也不是凭天由命,为了预防身体潜在的危险,我每天都喝“灵芝孢子粉”来提高自己的免疫力。如果不尽心尽力地陪伴母亲,我也能找到一大堆“理由”,但唯一逾越不了的,是灵魂深处那道自己感觉到的良心的关。

        有一种现象,那就是老人对偶尔回来的子女特别亲切,就像对待客人一样的热情。这时,陪伴老人的子女的心里就不平衡了,就容易抱怨:“我陪伴你,你却对他(她)好。”

        其实,老人对子女都是一样的。因为有的子女长期在外,老人对他(她)的情感需求满足不了,一旦有了机会,很自然地表现出亲近和客套;而对陪伴在身边的子女,由于整日在一起,老人的亲情需求得到了满足,故而就少了亲近和客套。就像你给了老人什么东西,老人背着你就把东西给了生活相对困难的子女一样。见不到谁就想念谁,谁弱就牵挂谁,这就是老人。

        老人对偶尔回家的子女亲近客套,这说明你做的好;老人牵挂困难的子女,这说明你能力强。所以,不要因为此类事而抱怨老人,因为这是老人尤其是母亲的天性。对此,我们可能不理解,但必须得知道。否则的话,不仅误解了老人,自己也徒增烦恼。

        据我观察,老人还有一个普遍现象:用一个字来说,是“作”;两个字来说,是“闹腾”;三个字来说,是“折磨人”;四个字来说,是“没事找事”。但这都是表象。其本质原因是老人已回归成孩子了,这主要是生理和心理的自然变化使然。当然,也和老人的经历、性格、认知等等有关。如果不了解老人的这种变化,就不能理解老人,更难以包容老人。如此的话,往往会矛盾不断,结果是老人伤心,自己抱怨,劲没少费,事倍功半。

        有的人充满抱怨地说:“老人太折磨人了”;有的人很羡慕地说:“有老妈真幸福”。这时我就能作出判断:说老人折磨人的人,他的老人尚在,正处在艰难期;说有老妈真幸福的人,他的老妈应该是不在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因为老人在的时候,许多人只感受到了陪伴老人之难,却忽视了亲情的温暖;而老人离开了之后,只想起了亲情的温暖,却忘记了陪伴之难。其实,陪伴老人,尤其是陪伴不能自理的老人,既有忙碌的辛苦,也有自豪的欣慰,既有太多的无奈,也有亲情的温暖,这是一个痛并快乐着的过程。

        老人在艰难的时候还有这样的牵挂和不安:“隔窗望见儿抱孙,我儿只知他儿亲。待到他儿成人后,莫教他儿饿我儿。”母爱之所以伟大,不仅仅是生养了我们,更在于始终无条件掏心掏肺地付出而不要求一点点的回报。

        如果我们当下不理解老人,等我们老了的时候,或许自然就理解了,但为时已晚,空抱憾。这种憾一代一代的轮回,岂不可悲?

        历朝历代,有好多文字都是讴歌母爱的,我还没看到有一本书是弘扬母爱的,因为母爱是天性,世界上最不缺的就是母爱。与此相反,我倒是看到了一些弘扬孝道的书籍,比如流传已久家喻户晓的《二十四孝》等等。

        对于《二十四孝》中的一些故事,像“卧冰求鲤”、“哭竹生笋”、“扼虎救父”、“郭巨埋儿”等等,虽然配有生动的插图,但我怎么也看不懂,是横竖都想不明白。

        还有《增广贤文》中的“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好多理论型的专家、学者都用这句话劝勉人,以致童叟皆知,耳熟能详。

        “羊羔跪乳”这种现象属实。但羔为什么跪乳?是报恩吗?对此,我也是心存质疑。在前面故事篇《轮椅上的期盼》中有母亲和小羊互动的情节。其实在那个时候,我就开始思考“羊羔跪乳”的原因,并仔细观察了小羊跪乳的细节:母羊的腿比较短,是站着哺乳,乳又大,身体下面的空间小。而羔的腿却相对长,它站着吃不到乳,卧着也吃不到乳,只有前腿跪着才能吃到乳,故而跪乳。这应该是羔生存的一种方式方法,是天性使然,难以推断为报恩。

        至于“乌鸦反哺”之说,我反复看了纪录片《动物世界》,现代设备对于不论是在天上飞的还是在洞穴藏的亦或是在水里游的动物,都能淋漓尽致地再现它们在白天或晚上的活动,但并没有捕捉到“反哺”这样的镜头。

        “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古人早就告诉了我们:孝,是人独有的行为。

        路遥说:“编造的故事再生动也很难动人,而生活中的真情实感哪怕未成曲调也会使人心醉神迷。”梁晓声说:“凡是在虚构中张扬的,都是在现实中缺失的。”编造的故事有形无神,虚构的张扬华而不实,就像那“皇帝的新装”,谁心里都明镜似的,但却都戴着遮羞布,喊着口号铆足了劲如小孩子过家家般地你糊弄我,我糊弄你。这种照猫画虎的临摹和改头换面的搬弄,不仅不能感染人,还容易引起人们的反感,很难起到“弘扬”的作用。

        我很纳闷:民间有那么多真实感人的孝道故事,为什么就没能登上大雅之堂?

        父母包容“七岁八岁讨狗嫌”的孩子很容易,但子女包容老人却很难。难易之间也可以转换:如果能把老人当成孩子,那么在陪伴过程中,好多看似复杂的问题就简单了。

        有人说:“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的确是一种实际情况。而在生活中,我的感受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山未在心中。若是胸中有成竹,慧眼岂能被迷雾?

        陪伴好老人,看是简单问题,其实也很复杂。处理好复杂的问题,办法也很简单。简单,是因为做得多,因而很熟练。复杂,是因为做得少,因而不了解。如果用心,复杂的问题就变得简单;如果应付,简单的问题就变得复杂。所以,简单还是复杂,往往不取决于事务本身,而取决于我们是否用心。

        我有克难秘诀,它适用于想陪伴好老人,但又对陪伴过程中的种种难有困惑的人。我的克难秘诀,可用三句话表述:

        一是珍惜最后时光。今日脱下鞋和袜,明日不知穿不穿。当初我选择陪伴母亲的时候,她的身体状况已风雨飘摇。我认为母亲随时都可能离开,过了这段时间,就永远没有陪伴母亲的机会了,我得珍惜这最后的时光。我就是抱着这种心态陪伴母亲的。十几年过去了,母亲仍然安康!于是,我懂了:心态决定行为,行为决定结果。

        二是把老人当孩子。一个母亲能使多个孩子快乐地成长,可多个个子女未必能陪伴好一个母亲。为什么呢?因为母亲把孩子当孩子,而子女把母亲当妈呀。这些年,我在陪伴母亲过程中所做的,无非就是“亲、摸、闻、逗、喊、玩”等等。通过长期的实践、思考、总结,我懂了:如果把母亲当妈,永远陪伴不好母亲;如果把母亲当孩子,就能油然而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情怀,就会有足够的理解和包容。而理解和包容,这是照料好老人生活、慰藉好老人精神的法宝。

        三是风雨之后见彩虹。陪伴好老人绝不是简单的事,这是个系统性工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忍耐、需要坚持、需要理解、需要包容。既要顺其自然地耐得住寂寞,也得心平气和地解决各种麻烦。这是一个自我克制,自我修炼的过程。这些年,当我感觉难以忍受的时候,就想想母亲以前对我的恩情,想想自己的责任、义务、使命,想想唐僧师徒取经历经了多少艰难险阻方成正果。这么一想,我内心就平和了。

        珍惜最后时光、把老人当孩子、风雨之后见彩虹,这是我十余年实践、思考、总结、感悟出的克难秘诀。

(待续


        作者简介:陈权,辽宁省新宾县人,早年做过专职律师,后在财政部门工作。不懂文学,此前亦无任何作品。在与老娘朝夕相伴的日子里,常被情感的波涛淹没。因情感的趋使,对“孝道”这一传统的话题悟出了暂新的认知。情蓄于内不得不发,于是,拿起了陌生的笔……





《高粱红了》文集征文启事

        经高密东北乡作家协会发起,继《秫秫》(已出版)《青草湖》(已出版)《孤山泉》(2024年9月份出版)三书后,受到了全国及国外广大华籍、华侨文学创作者的高度评价,应广大文友要求,根据近日收到的大量优秀闪小说、小小说、诗歌和散文实际情况,高密东北乡作家协会拟将编著第四套文集《高粱红了》一书,由中国科学文化出版社出版,国际书号。
      《高粱红了》一书依旧延袭《秫秫》《青草湖》《孤山泉》模式,分闪小说卷、小小说卷、诗歌卷、散文卷;文章内容要求具有家国情怀,反映现实,体现真善美,杜绝错别字。
         顾问:
毛维杰(莫言文学馆馆长)
         封面油画:
刘铁飞(红高粱抗战纪念馆、铁飞美术馆馆长)
          封面题字:
元之(元之美术教育校长、莫言旧居门牌题写者)
       书内题字:刘广智
       主编:笔嘴13563632167(微信同)  
       有作品入书的老师,篇数不限,请直接发文给主编,主编审核通过后,即可入书,入书文章要求原创(不需首发),每段空两字格,50字内作者简介。
       入书作者需按文章所占页码购买书,每页码一本书,每本书80元。
       出书费用欠缺部分、快递费,在没有单位及个人赞助情况下,由笔嘴书屋出资。
      书样正在设计中。
       收稿期限:即日起至2024年10月底,2025年元月1日前出版。
          高密东北乡作家协会                 2024年8月17日

第三届“红高粱杯”

全国闪小说、小小说、诗歌、散文

征文大赛启事 


        高密东北乡历来为一块文化沃土,先有莫言长小说为国争光,后有闪小说蓬勃发展,继中寓闪小说专业委会批准了山东省高密市东北乡闪小说创作基地并挂牌在笔嘴书屋后,高密市东北乡闪小说创作基地在高密市东北乡社区政府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批准成立了高密东北乡作家协会,相继已举办了二届红高粱杯全国闪小说、小小说、诗歌、散文征文大赛,举办了四届笔嘴书屋杯全国闪小说、小小说、诗歌、散文征文大赛,为继续弘扬红高粱文化,经高密东北乡作家协会、中寓闪学会闪小说研究会高密东北乡闪小说创作基地研究,决定举办第三届“红高粱杯”全国闪小说、小小说、诗歌、散文征文大赛。


一、征文日期

2024年8 月 1日至2024年12 月 31日。2025年1 月30日公布评奖结果。


二、作品体裁等

①闪小说、小小说、诗歌、散文。

②作品必须原创首发,拒绝在其他微信公众平台上刊发过的作品。

③参赛作品不限次数和篇数,不限体裁和题材。

④本届大赛总评委不参赛,赛期所刊文为“支持贴”。

⑤本届“红高粱杯”全国闪小说、小小说、诗歌、散文,崇尚正能量、野性(蓬蓬勃勃生命力)、独特性。


三、收稿方式 

①高密市东北乡闪小说创作基地主任、《红高粱文学》总编栾加合。收稿微信号:13563632167

②参赛作品刊发《红高粱文学》公刊号,参赛稿在评选结果前一律不修改,刊发即代表入围。 


四、评分 

①主观分:评委在50—60区段为每篇作品打分。

②客观分:即四个人气分,每第一名为10分,第11名为0.9分,计分到第19名,即0.1分。包括①投稿数量②打赏额③阅读量④留言量。

③主客观分数相加,决出比赛名次。


五、奖项待遇

一等奖4名(闪小说、小小说、诗歌、散文各一名)。纸质证书。名家著作一本。作品向全国及国外报刊推荐。特邀参加拟于2025年5月份召开举办的“红高粱杯”全国闪小说、小小说、诗歌、散文获奖者笔会,会址为高密东北乡闪小说创作基地。


二等奖8名(闪小说、小小说、诗歌、散文各二名)。纸质证书。名家著作一本。作品向全国及国外报刊推荐。特邀参加拟于2025年5月份召开举办的“红高粱杯”全国闪小说、小小说、诗歌、散文获奖者笔会,会址为高密东北乡闪小说创作基地。


三等奖12名(闪小说、小小说、诗歌、散文各三名)。纸质证书。名家著作一本。作品向全国及国外报刊推荐。特邀参加拟于2025年5月份召开举办的“红高粱杯”全国闪小说、小小说、诗歌、散文获奖者笔会,会址为高密东北乡闪小说创作基地。


优秀奖16名

有纸质证书,奖名家著作一本。优秀编辑奖4名。有纸质证书,奖名家著作一本,并邀请参加颁奖大会。


六、其他事项:打赏额的一半作为稿费发给作者,单篇不满十元的除外;参赛稿一旦投出,不再改动,单篇阅读量达不到50的、打赏不足十元的无参评资格。


七、颁奖典礼

        邀请组委会成员、所有获奖者和高密市文化界名流,在山东高密东北乡笔嘴书屋颁奖。议程如下:

①召开一至二人的新锐闪小说作家研讨会。

②游览莫言旧居、莫言文学馆、红高粱影视基地、红高粱文化大院、刘铁飞美术馆、红高粱抗战纪念馆、青农湾。③举行“红高粱闪小说笔会”,研讨与会人员纸质打印(并电子版)闪小说、诗歌、散文等六篇(首)文学作品。④所邀请入会人员、获奖人员,除来返路费、食宿自理外,到达高密东北乡颁奖、研讨会、游览、笔会活动期间,活动费用由高密市东北乡闪小说创作基地、高密市东北乡社区作家协会、高密市东北乡笔嘴书屋承担,包括一顿集体会餐。

八、组委会

中国高密东北乡闪小说创作基地

高密市东北乡文联

高密东北乡作家协会


九、顾问

王若冰(旅澳作家、某著名海外刊物总编)

余清平(主编/作家)

娃娃(新加坡文化艺术协会副秘书长)

毛维杰(莫言文学馆馆长)

王玉清/李大伟/丁元忠(高密市东北乡作协顾问)


十、总评委

栾加合(中寓闪小说专业委员会高密东北乡创作基地主任/《红高粱文学》总编/高密东北乡作协常务主席。)


十一、评委:

李立军《荷花淀闪小说》总编

王利(高密市十九届人大代表/高密东北乡作协副主席。)郭星月(高密东北乡社区作协秘书长)

东方/范宝林/王炳华/林殿波(作家)/李景林(作家)/张田勤(高密东北乡作协副主席/红高粱文学主编)


赞助单位:高密市东北乡笔嘴书屋

欢迎其他赞助单位加入,奖金、奖品视赞助单位赞助增加。


第三届“红高粱杯”全国闪小说、小小说、诗歌、散文征文大赛组委会


2024年7 月21日



红高粱文学
莫言文学馆,又名“红高粱文学基地”本公众号,登载全国各地乃至国际华人社区的各类题材的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