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之痛——欲养不在
我参加一位92岁老人葬礼时,看到他60多岁的女儿连跺脚带拍棺地恸哭诉说:“还未尽孝,(老人)怎么就走了?”这种情景虽然感人,但也引起了我对其原因的思考和探究。
孔子借用一个故事,说出了两千多年来家喻户晓广为流传的名言:“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这句话适合于大众吗?
孔子三岁丧父,十七岁丧母,他成年后想孝养父母,但父母早已离世,故而感叹“子欲养而亲不待”。如果用这句话劝勉人们早日尽孝,很好。但它不应成为没尽孝之人的遮羞布。就像我看到的那位60多岁拍棺恸哭的人,她的老人92岁离世,在此情况下,怎么能说“子欲养而亲不待”呢?还得让老人待到何时?这不是把自己没尽孝的责任推给了老人吗?
谈到孝老话题时,绝大多数人都表示应该孝敬老人,同时也流露出渴望对老人尽孝的心声。可现实生活中,老人怎么在许多子女眼中就变成了避之不及的“累赘”,变成了不屑一顾的“枯草”?君不见,多少不能自理的老人,最终都是无奈地以绝望之心在黑暗寂寞中孤独地远行!
其实,人都是有孝心,这是与生俱来的。有人说:“人之初,性本善”;还有人说:“人之初,性本恶”。而我的感受是:人之初,既有善,也有恶。善与恶就像两种截然不同的种子,在“人之初”那个阶段都处于隐蔽的沉睡的状态,我们既看不到“善”,也没发现“恶”。随着孩子的成长,随着环境的影响,原始的种子逐渐被唤醒了,发芽了,长大了。“善”的环境能唤醒了“善”的种子,“恶”的环境能唤醒“恶”的种子。有什么样的环境,就萌发什么样的种子,就培养什么样的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故有“孟母三迁”之佳话。与生俱来的孝心只有被唤醒了,才能转化为孝行。
唤醒孝心的催化剂是教育,只有教育(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自我教育等等)才能唤醒人们沉睡的孝心。教育的本质不是带着某种目的之宣传,也不是水漫金山式的漫灌,更不是“假作真时真亦假”的洗脑和欺骗,而是润物无声地在不知不觉中启发人们向上、向善、向内、利他的心智,培养人独立思考的能力,提高国民的综合素质,从而使人找到自我、了解自我、认知自我、完善自我,并在自我快乐的基础上帮助他人,服务于社会。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说:“教育的本质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所以,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唤醒人们内心的善,培养人们的感恩情结,激发国人的家国情怀,而不是一味地让人们为了名利而掌握知识、技能。《弟子规》云:“首孝悌,次谨信,泛而爱,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这是我们的古训——先教做人,后教做事。否则的话,就可能出现“知识越多危害社会越重”的问题。
这些年,某些名校因培养出太多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而饱受诟病。其实,精致利己主义的形成,这是把金钱和权力做为人的价值尺度的必然结果。而那些名校也只不过是学生的技能出众故而显山露水罢了。由此看来,我们的教育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任重而道远啊。
其实孝还是不孝,这与学历没有关系,如果硬说有关系的话,那就是学历越高,孝子越少。所以古人说:“寒门出孝子”。
我们都知道“寒门出孝子”这句话,但我们是否想过,为什么孝子往往出自于寒门?他们没有高学历,也没有高地位,甚至连生活都困难。那么在这种情况下,他们怎么就成为了孝子呢?追根溯源,是他们守护住了最本真的人性啊。
父母不是不待,绝大多数老人都是眼巴巴地盼啊盼、待啊待。当他们盼也盼不到、待也待不来,待到待不了的时候,才无奈地、失落地、伤心地不待了。他们真的是待不了了呀!
用“子欲养而亲不待”这句话自我安慰的人还有一堆理由:以前忙——工作忙、挣钱忙、应酬忙,甚至忙着玩……
现实生活中有这么一种现象:刚刚退休的人,他们有时间了,身体也还好,但上有老,老人需要陪伴;下有子女,子女又有子女,子女的子女也需要照料。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往往选择照料子女的子女,而老人或送敬老院,或雇保姆,或孤独的生活。陪伴老人,这是自己的义务,而照料子女的子女,那是子女的义务。为什么有的人优先选择照料子女的子女呢?因为照料后代是天性,落实天性的东西容易;而陪伴老人是人性,彰显人性的善就有些难。更何况我们的社会还经历过不止一次的“子与父斗”的血雨腥风。
子欲养,这只是一个想法。孝的想法与孝的行为既是咫尺之近,也是万里之遥。没有孝行的孝心,这与没有孝心在结果上并无本质区别。
老人在的时候,欲养而未养,这不是真的欲养;老人离开之后,触景生情,自觉愧对生养自己的父母,才真想养。这种真想养的想法是因为老人不在了而产生的,故对这种情况而言,不是“子欲养而亲不待”,而是“亲不在了之后子欲养”,但为时已晚,故而痛哭流涕、捶胸顿足。农村有句俗语,是“活着不孝,死了乱叫。”我想指的应该是这类现象吧。
我偶尔也参加朋友老人的葬礼。对我而言,每一次葬礼,都是对灵魂的一次洗礼。
我们总是盲目地认为老人的时间还很长,但将来回头看的时候,才知道那其实很短。有些东西一旦错过,就再也找不回来了。拥有时忽视了珍惜,失去后追悔莫及,这是永远无法弥补的遗憾。
老人离开之后,对于子女而言,不论是陪伴的还是没陪伴的,内心都有怕被触碰的伤痕。但各自的感受是不一样的,前者是无奈,后者是悔恨、自责和愧疚。
今日脱下鞋和袜,明日不知穿不穿。陪伴好老人,虽然能够提升老人生活的质量,虽然能够延伸老人生命的长度,但生老病死的自然规律改不了啊。对于高龄老人,时间是残酷的,生命是脆弱的,余生是短暂的,情感是不能伤害的;对于子女,孝心应该是醒着的,是滚烫的,是心甘情愿的,孝行是不能等待的。人的生命都有尽头,迟到的孝遗憾着两代人,可它却无声无息一代一代地重复着。这就是现实,残酷的现实啊。
都说“子欲养而亲不待”,但在我看来,不是亲不待,而是时不我待呀。为了老人当下能够岁月静好,幸福安康,也为了自己将来不悔恨、不自责、不愧疚,尽孝应该趁早,趁老人还在,趁一切还来得及的时候。
孝之安——无怨无悔
人们都认可孝道,但说法不一,做法不同。有的人认为孝道能够说清楚,有的人认为孝道无法讲明白;有的人认为孝道有标准,有的人认为孝道没尺度。是婆说婆合情,公说公有理。
孝道,从外在的形式上看,由两部分组成,即理论和实践。
如果把孝道比喻成一棵大树,那么理论就是树干,它正直、挺拔、伟岸,像山一样巍然屹立,不管风吹浪打,岿然不动,故而能说清楚;而实践则是树枝,它舒展、飘逸、婀娜,遇方则方,遇圆则圆,如水一样莫测变幻,所以永远无法讲明白。故我谈孝道,只说自己所行、所思、所感、所悟,而不妄论他人之短长。
孝道,既是自然之理,也人伦之规。
从内在的逻辑上看,孝道应该是由六个要素组成的一个整体,六要素分别是:恩、情、孝心、善、顺、道。下面就从承上启下的孝心着手,分析一下它们的内在关系。
孝心源自于情。
孝心是一种放不下老人的牵挂,是柔然而生的以老人的快乐为快乐,以老人的哀愁为哀愁的情感。
每个人对父母都有感恩之情。只有情动于衷,才能孝现于行。这种情,是发自内心的,是不能自已的,是恒久的;这种行,是主动的,是追求的,是喷发式的。所以,情,才是孝心的源泉。
情源自于恩。
父母对子女有生养之恩,这种恩是单向的。在此基础上,子女和父母之间天然地就产生了双向的情。但这种情是所有动物共有的天性。当情升华为孝心的时候,就与其它动物区别开来了。所以,孝心是人性,也是一种文化。
孝心引出善。
再从孝心往下捋。有了孝心,自然就表现为孝行。孝怎么行呢?这就涉及到了方式方法的问题。古人云:“善事父母为孝”,先贤的一个善字,道出了所有的奥妙,其智慧光芒穿透历史,思想价值跨越时空。孝是纲,善是目,纲举目张,孝存善扬。兵无常势水无常形,每个老人都有与众不同的特殊性。因此,行孝的方式方法也没有标准化,得因人而异,因需而为。孝心能够引领我们找到恰到好处的方式方法。能够找到恰到好处的方式方法,这种智慧就是古人说的“善事父母”的善。它源于孝心。
善的积累形成顺。
有人认为顺就是一味地听父母的话,是愚孝,是传统文化的糟粕;也有人极力地弘扬顺,但却说不出令人信服的所以然。前者导致了顺饱受诟病,后者使人们对顺感到茫然。
我对顺这个问题思考了很久,但至今还没有找到自己满意的答案。前面讲了一系列的故事,当初母亲不愿意搓苞米,嫌累,但最终她还是搓了那么多的苞米。针对搓苞米这件事,你说我是顺还是没顺呢?母亲不让买八块钱一斤的苹果,嫌贵,后来还是买了。我说:“这是在路边儿买的,两块钱一斤。”她一听,就笑着说:“值”。针对买苹果这件事,你说我是顺还是没顺呢?母亲最烦撒谎,而我却撒了那么多使她快乐、欣慰、自豪的谎。针对撒谎这件事,你说我是顺还是没顺呢?聪明的读者,我相信你内心已有了自己的答案。
针对高龄老人,我对顺有个粗略的尚待商榷的认知:与老人意见分岐之时,我们要运用智慧,通过一种策略、一种方法,造出一种势,势成之后,顺势而为。比如我讲的一系列让母亲活动的故事,其实这些故事都是在游戏中完成的。在做游戏过程中,我投其所好地将看似不可能变为可行,并始终把握一个原则,那就是:适可而止,见好就收。既让母亲活动了,又没累着她;既引起母亲的兴趣,又让她天天都有盼望。这就为下次做游戏打好了伏笔,做好了铺垫。再比如我对母亲说了那么多善意的谎言,这些谎言也都实现了我设定的目标。但撒谎,是不得已而为之,得慎用。我和母亲说的那些谎言,都有其历史的背景和现实的原因,都是在我的诱导下,我们俩一环套一环地共同得出的结论,都有其内在的逻辑性,绝非信口雌黄。
只有审时度势地找到了恰到好处的方式方法,才能做到顺。顺是智慧的孝行,是在善的基础上孕育出的五彩缤纷的花朵。这些花朵,不是催生的,而是自然的,不是压抑的,而是欢快的,不是扭曲的,而是绽放的,不是违心的,而是愉悦的,不是任性的,而是智慧的……
顺,它像水一样遇方则方遇圆则圆,其源自于善。
顺升华为道。
如果能心平气和地做到顺了,那不知不觉就能触类旁通地悟出好多只能意会不可言传的人生奥妙。这就升华成了道的境界,就明白了孔子说的“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的含义,就懂得了“善有善报”和“得道者昌”等等是盐打哪咸和醋打哪酸……
在孝道的六个要素中,恩是土壤,情是种子,孝心是树根,善是树干,顺是枝条和花朵,道是果实。其关系是:恩生情,情生孝心,孝心生善,善生顺,顺生道。恩是客观存在的,情、孝心、善是内在的心理活动,顺是在此基础上行孝的具体表现形式,而道是结果,是思想的升华。这是一个自然形成的螺旋式的发展过程,也是因果演变的过程。每个环节都需要细细地品味,都需要慢慢地咀嚼。只有如此,才能推己及人,才能发自内心地践行“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我多次提到“陪伴老人的目的是满足老人的需求”,但这只是针对陪伴过程中各个具体行为而言的。满足了老人的需求,他们就能感受到幸福,这种幸福感往往能衍生出安康和长寿。老人幸福安康长寿,这恰恰是我们追求的终极目标。所以,满足老人的需求和满足我们的需求是一致的。
有人说:“百善孝为先,论心不论迹,论迹寒门无孝子。”我对论心不论迹,论迹寒门无孝子之说并不认同。这种理论割裂了孝心与孝行的关系。心是里,迹是表,心是本质,迹是现象。有里必有表,有本质必有现象。对此,前面《生动的一课》中的那个残疾女人就是寒门有孝子最好的例证。如果论心不论迹,那天下皆孝子啦。只有观其行,才能见其心。孝最核心的东西是实践,离开了实践,一切都是空谈。这种观点可能会引起一些人的反感,因为它触碰到了现实的痛点。
我们不能论心不论迹地期盼、祝愿老人幸福、安康、长寿,而应当通过实实在在的孝行,为老人创造幸福、安康、长寿的客观条件。不仅要仰望星空,更得脚踏实地呀。
孝,其实很简单,它就在我们的心里,就在我们点点滴滴的行为中。只要真心想孝,就一定能孝,就一定会孝。虽然方式方法不同,但万变不离其宗。
尽孝的过程,是“生五心、灭一心”的过程。
孝的表现形式,不仅仅是满足老人明示的需求,还需要满足老人无声的需求。而只有细心,才能发现老人内在的渴望;只有用心,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只有耐心,才能持久地陪伴好老人。在这一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培养了细心、用心、耐心的品质。
尽孝是一个不求回报的奉献过程,是以老人的苦为苦,以老人的乐为乐。而老人又是苦多乐少。对此,我们感同身受。在这一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又生出了怜悯心和慈悲心。
尽孝,不图索取,不要回报。时间长了,潜移默化地就培养出了奉献的精神。而奉献精神的反面,就是贪心。
养成了细心、用心、耐心的品质,做什么事都容易成功;有了怜悯心和慈悲心,到哪都受欢迎;少了万恶之源的贪心,就远离了祸患。如此的话,人生不就“顺”了吗?这或许就是“孝悌之至,通于神明,光于四海,无所不通”的含义吧。
(待续)
第三届“红高粱杯”
全国闪小说、小小说、诗歌、散文
征文大赛启事
高密东北乡历来为一块文化沃土,先有莫言长小说为国争光,后有闪小说蓬勃发展,继中寓闪小说专业委会批准了山东省高密市东北乡闪小说创作基地并挂牌在笔嘴书屋后,高密市东北乡闪小说创作基地在高密市东北乡社区政府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批准成立了高密东北乡作家协会,相继已举办了二届红高粱杯全国闪小说、小小说、诗歌、散文征文大赛,举办了四届笔嘴书屋杯全国闪小说、小小说、诗歌、散文征文大赛,为继续弘扬红高粱文化,经高密东北乡作家协会、中寓闪学会闪小说研究会高密东北乡闪小说创作基地研究,决定举办第三届“红高粱杯”全国闪小说、小小说、诗歌、散文征文大赛。
一、征文日期
2024年8 月 1日至2024年12 月 31日。2025年1 月30日公布评奖结果。
二、作品体裁等
①闪小说、小小说、诗歌、散文。
②作品必须原创首发,拒绝在其他微信公众平台上刊发过的作品。
③参赛作品不限次数和篇数,不限体裁和题材。
④本届大赛总评委不参赛,赛期所刊文为“支持贴”。
⑤本届“红高粱杯”全国闪小说、小小说、诗歌、散文,崇尚正能量、野性(蓬蓬勃勃生命力)、独特性。
三、收稿方式
①高密市东北乡闪小说创作基地主任、《红高粱文学》总编栾加合。收稿微信号:13563632167
②参赛作品刊发《红高粱文学》公刊号,参赛稿在评选结果前一律不修改,刊发即代表入围。
四、评分
①主观分:评委在50—60区段为每篇作品打分。
②客观分:即四个人气分,每第一名为10分,第11名为0.9分,计分到第19名,即0.1分。包括①投稿数量②打赏额③阅读量④留言量。
③主客观分数相加,决出比赛名次。
五、奖项待遇
一等奖4名(闪小说、小小说、诗歌、散文各一名)。纸质证书。名家著作一本。作品向全国及国外报刊推荐。特邀参加拟于2025年5月份召开举办的“红高粱杯”全国闪小说、小小说、诗歌、散文获奖者笔会,会址为高密东北乡闪小说创作基地。
二等奖8名(闪小说、小小说、诗歌、散文各二名)。纸质证书。名家著作一本。作品向全国及国外报刊推荐。特邀参加拟于2025年5月份召开举办的“红高粱杯”全国闪小说、小小说、诗歌、散文获奖者笔会,会址为高密东北乡闪小说创作基地。
三等奖12名(闪小说、小小说、诗歌、散文各三名)。纸质证书。名家著作一本。作品向全国及国外报刊推荐。特邀参加拟于2025年5月份召开举办的“红高粱杯”全国闪小说、小小说、诗歌、散文获奖者笔会,会址为高密东北乡闪小说创作基地。
优秀奖16名
有纸质证书,奖名家著作一本。优秀编辑奖4名。有纸质证书,奖名家著作一本,并邀请参加颁奖大会。
六、其他事项:打赏额的一半作为稿费发给作者,单篇不满十元的除外;参赛稿一旦投出,不再改动,单篇阅读量达不到50的、打赏不足十元的无参评资格。
七、颁奖典礼
邀请组委会成员、所有获奖者和高密市文化界名流,在山东高密东北乡笔嘴书屋颁奖。议程如下:
①召开一至二人的新锐闪小说作家研讨会。
②游览莫言旧居、莫言文学馆、红高粱影视基地、红高粱文化大院、刘铁飞美术馆、红高粱抗战纪念馆、青农湾。③举行“红高粱闪小说笔会”,研讨与会人员纸质打印(并电子版)闪小说、诗歌、散文等六篇(首)文学作品。④所邀请入会人员、获奖人员,除来返路费、食宿自理外,到达高密东北乡颁奖、研讨会、游览、笔会活动期间,活动费用由高密市东北乡闪小说创作基地、高密市东北乡社区作家协会、高密市东北乡笔嘴书屋承担,包括一顿集体会餐。
八、组委会
中国高密东北乡闪小说创作基地
高密市东北乡文联
高密东北乡作家协会
九、顾问
王若冰(旅澳作家、某著名海外刊物总编)
余清平(主编/作家)
娃娃(新加坡文化艺术协会副秘书长)
毛维杰(莫言文学馆馆长)
王玉清/李大伟/丁元忠(高密市东北乡作协顾问)
十、总评委
栾加合(中寓闪小说专业委员会高密东北乡创作基地主任/《红高粱文学》总编/高密东北乡作协常务主席。)
十一、评委:
李立军《荷花淀闪小说》总编
王利(高密市十九届人大代表/高密东北乡作协副主席。)郭星月(高密东北乡社区作协秘书长)
东方/范宝林/王炳华/林殿波(作家)/李景林(作家)/张田勤(高密东北乡作协副主席/红高粱文学主编)
赞助单位:高密市东北乡笔嘴书屋
欢迎其他赞助单位加入,奖金、奖品视赞助单位赞助增加。
第三届“红高粱杯”全国闪小说、小小说、诗歌、散文征文大赛组委会
2024年7 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