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东上河印巷是“复星蜂巢”打造的又一“超越城市量级”的文化蜂巢作品,商业体量约2.7万平方米。项目基地位处如东核心商业三号历史街区,是如东唯一基本完整保留下来的历史区域。回望历史,如东因盐而生、因盐而兴,三号历史街区伴随着盐业的兴盛催生了老街商贸行,浓缩了如东人民生活的精华,掘港石板街因此而繁华。保留下来的石板街和传统民居是这片历史街区精神气质的写照、历史的缩影,也是未来的起点。
“
本次设计充分尊重如东掘港三号街区的场所精神,以修复九座文保建筑和石板街为基点,我们希望能够焕新文化遗产,传承如东古韵,重塑如东人民的老街记忆。 设计结合现有文保建筑,引入现代新型业态,通过保护、修缮与复原,以及对现有传统建筑元素的创新演绎,实现如东的物质形态保护与文化更新延续的目的。文保建筑修旧如旧,重现古建韵味。汲取传统建筑元素精髓,并运用现代建筑手法与现代材料进行了全新的演绎。 ”
伍兹贝格理事合伙人、上海城市更新总监
徐航 Hang Xu
1
品牌先行的规划策略
伍兹贝格的品牌策划、建筑设计团队与相关专家团队通力协作,以“双街、九巷、十二坊、十八园”为规划脉络,将文保建筑融入商业街,形成古今交融的商业街规划。
双街,即复原历史石板街“正街”“岸街”,贯穿基地形成场地发展主轴线;九巷,沿用掘港历史街巷名称,塑造巷道空间脉络;十二坊,通过街道的划分形成坊巷空间肌理;十八园,塑造一系列错落有致的多级景园空间,呼应掘港河景观。各个街坊院落遵照传统院落尺度设计。
街区内打造的三大主题系列场景,彰显了三号街区内如东传统文化特色与现代多元活力的绝佳融合。
石街忆古主题场景主要围绕南北石板街营造了“盐兴广场”、“跳马夫广场”、“石街忆古”、“国庆新巷”、“民俗体验”、“历史展览馆”六处民俗非遗场景。
“一马穿三巷”主题场景再现了掘港经典路线,经飞马教场桥,过三河六岸城隍伴水榭,穿郡庙巷-武庙巷-麻油巷,逛东永升古井苑,抵国清寺遗址博物馆。
名人故居主题场景则演绎还原了张謇纪念馆、束氏故居、丛绿山房、萍香学堂、双梧高阁、东关新貌六处古今交融的人文场景。
2
设计团队通过参数化的文保热力图确定改造力度,颜色越暖的建筑区域历史价值越大,保留力度越强,形成传统风格、融合风格、现代风格三套立面类型,组织出新旧有序的建筑界面。传统风格立面融合风格立面现代风格立面明清铺设的老石板街成为本次城市更新设计的灵感来源,被视为“设计的起点”,老石板上镌刻的图像被提取为建筑设计语言,团队还从场地的传统江南滨海建筑中提取了一些元素,如硬山、屋脊、青砖和门廊,共同融入到全新的建筑设计中。城市界面的营造表达了对现代性与地域性双重命题的回应,人民路入口以通透玻璃围合的张謇纪念馆,与两侧飞檐翘角、青瓦灰墙的商铺交相呼应。
3
修复文保建筑及石板街的同时,又引入经典品牌,以南北石板主街有机串联沪上老字号和如东本土文化品牌,打造“锦绣文化-民俗市井-餐饮娱乐”三大主题片区。商业街区在尊重“街巷坊园”的传统历史格局的基础上,沿文保建筑和石板街展开,打造“记忆如东1公里”。为营造24小时复合业态,立体富有弹性的活力街区,商业街区两侧设置三大主题特色工坊及高层花园景观式住宅,人民路江海东路街角的高层塔楼打造街区地标形象。掘港河岸遵循“三河六岸”规划,延续水城文脉,多个人文节点突出“盐兴掘港”的文化特色。工坊区域延续传统院落空间肌理,组成大、中、小院落单元,构成一、二、三进的合院形式。团队研究了传统东石板街道上的商店门面布局,这些门面的屋檐及面宽自然错落,形成了多样化的街道外观。新的商铺大小尺寸模拟历史建筑开间比例,提取演绎出檐廊、门头等历史建筑结构。
如东三号历史街区改造恢复再现了三号街区的历史肌理,彰显如东本地传统文化特色,传承其历史中心的城市区位,再现如东人民记忆中的繁华场景,必将为建设“强·富·美·高”的新如东添砖加瓦,成为如东24小时宜居宜业宜游新名片。*1月27日傍晚,随着夕阳西下,千灯启明,江苏如东首届新春豫园灯会在上河印巷街区璀璨启幕,灯光彩影结合‘三号街区’的建筑风貌与文化特色,再现了《山海经》中令人神往的神仙瑞兽,交织出美轮美奂的绝美场景。灯会共搭建27组灯组,布置约1500多个氛围灯,“家门口的豫园灯会”为如东人民带来一场极具东方美学的中华传统艺术盛会,灯会将延续至2月25日。(灯会照片来自网络)点击阅读灯会详细报道项目主要负责人: 徐航,伍兹贝格理事合伙人、上海城市更新总监项目团队:鲍天慧,王璐珩,王文卿,茅叶蕙,李鹏,王健,Edvan Ardianto, 闫可帆,唐仁杰,骆旸
亚洲 Asia | 澳洲 Australia | 欧洲 Europe | 北美洲 North America | 中东 Middle East | 东南亚 Southeast Asia编辑\图片版权除特殊标注外均属伍兹贝格
如需转载,欢迎后台留言
戳原文,前往微网站发现更多项目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