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人帮忙的最高境界,原来是刘备的这一妙招

文摘   2024-10-11 01:01   上海  


文:四叶草


今天的社群作业是关于刘备的为人处世之道的思考,现在跟大家简单分享一下我对此的感悟。


为了方便缕清思绪,先给大家分享一下今天的思考题:


1.为什么要先帮人,后求人?刘备为什么要选择帮陶谦而不是别人?


2.刘备为什么帮人以后不求人?


3.如果帮人以后不求人,别人也没再强求回馈给你,于是确实没有拿到好处,算不算有效帮人?


接下来,你也可以带着问题去看今天的文章。


大家都知道,刘备是一个完全草根出生,白手起家的典型人物,但他后来的成就足以证明了他精通人性,也很会利用人性来为自己做事情,谋取自己想要的东西。


关于刘备的故事有很多,今天要讲的是他三让徐州的故事。


在刘备的人生中,最重要的转折点也是因三让徐州而发生的。


刘备当时已经奋斗到四十岁了,但他依然还是个平原县县令,手下实力也很弱,兵不到一万,也看不到什么希望,未来一片黑暗。


所以当时刘备就决定要做一件大事,他想要求陶谦给自己提供一下资源,但该用什么方式去求别人呢?


刘备的做法很简单,那就是舍身去帮别人,他想通过帮陶谦的方式来谋取对方的资源。


你看,这就是刘备的高明之处。


当时曹操带30万钦州兵来打徐州,丹阳兵打不过钦州兵,陶谦陷入了困境。


而这时候,刘备带了平原县一万多没怎么经过训练的杂牌兵来跟曹操对决。


资治通鉴上就记载了这段故事。


当刘备带着一万多杂牌兵来跟曹操的三十万精锐部队对战时,关羽和张飞极力反对。


想想看,人家一方有三十万兵,另一方有二十五万兵,精兵粮足实战经验丰富,而刘备想着带一万兵,还是个草台班子,来凑这个热闹,这不是以卵击石吗?


奈何,刘备的态度很坚定,刘备就说了一句非常深刻的话:仁义之师天下无敌,就这样走吧。


于是,刘备带着自己的部队来了,战场上还带了老婆孩子。


在徐州城外,刘备跟曹操的先头部队进行了血战,可是双方实力相差太大了,刘备的部队熬不过半天。


结果怎么样?刘备在战场上扔了辎重,还弃了老婆孩子,只带着一百多人的警卫连,狼狈的逃回了徐州城,战场上那真是一片狼藉,遍地都是尸体。


陶谦带着文臣武将来迎接刘备,知道了刘备为了帮自己牺牲掉几乎所有兵力,还舍弃了老婆孩子之后,备受感动,当场就让刘备提出他的要求,以便表达他的感恩之心。


陶谦还坚定地认为,刘备是没见过面的亲人,因为当他困在徐州城,面对曹操的三十万大军的时候,他的儿子,侄子,还有自己原本以为的兄弟们都没有真正出面帮过忙,都在坐观成败,保存实力看笑话。


然而,只有刘备这个没有血缘关系,也没有很深的交情的人,从河北千里迢迢赶来帮他,还牺牲掉了太多。


然后,这里的重点就来了。


刘备没有向陶谦要兵马,也没有向陶谦要土地,相反,他什么都没要,什么要求都没提,这完全超出了陶谦的判断。


因为绝大多数人在刘备这个位置,为了帮别人,自己几乎血本无归,那肯定会提很多要求,甚至有可能提过分的要求。


可是,刘备却一让再让,一忍再忍,特别淡定。


那这里要注意了,刘备什么要求都没提,真的是因为他是圣人,无欲无求吗?


肯定不是啊,那他的这番超出常人的举动就有意思了。


这就是因为刘备深谙人性,他把以退为进玩得很溜。


中国民俗文化当中有一个高级的智慧,叫做推辞一下,才方便日后提更大的要求。


也就是说,与其直接向对方索取,不如先表现出谦虚的态度,这样才能让对方更心甘情愿地给自己想要的东西。


那我们来看看结局。


刘备三让徐州,结果他最终还是拿下了徐州城。


注意,这不是抢来的,而是陶谦心甘情愿地让他的。


曹操用30万大军干了两年都没做成的事,刘备用一万杂牌军,半天就做到了。


这说明什么?


如果你想要达到某种目的,比起索取或道德绑架,用付出、用舍弃的方式,反而会更容易达成。


也就是说,方式比方法更重要。


你要明白,要懂得去成全对方,要用付出的方式来换来你想要的东西。


刘备之所以从草根逆袭成功,也是因为他知道成全别人,即成全自己。


所以我们也可以借鉴刘备的经验,平时多用帮人的方式去求人,少用道德绑架,更不要满脑子受害者思维。


毕竟,这世上没有任何人有义务帮你,就算是你的父母、孩子、配偶,你也没理由强迫对方来成全你。


再说了,你也没法左右他们的行为。


那问题来了,重新回到文章开头的思考题:


1.为什么要先帮人,后求人?刘备为什么要选择帮陶谦而不是别人?


我的答案是:这世上没有任何人喜欢你直勾勾地向他索取,更讨厌道德绑架和虚伪的套路,


然而,他心甘情愿的时候,一切都好说。


那怎么样才能让他心甘情愿呢?那就先学会价值互换,但这个互换有先后顺序,先付出,再求回报。


因为现在是你更需要对方的帮助,而不是对方更需要你。


一旦你先学会付出了,而且不会赤裸裸地表现出急功近利,那么对方只要是个正常素质和三观的人,他不可能什么回报都没有。


那刘备为什么要选择帮陶谦而不是别人呢?我认为有两点,一是陶谦的野心不像曹操那么狂,二是陶谦是懂感恩的人。


想想看,如果陶谦的野心足够大,至少比刘备还大的话,那么他哪怕知道自己最终还是败得血本无归,他也会拼尽全力,就算死在战场也不会把徐州城让给刘备。


同样,如果陶谦是个彻头彻尾的白眼狼,那么他才不管刘备为了帮他几乎失去了所有,他甚至有可能认为这都是理所当然的。


所以刘备最高明之处是精准看人,深知陶谦的为人,这才有了那一次的舍身帮助。


2.刘备为什么帮人以后不求人?


帮了人之后,如果立即提出要求,那这不能算帮忙了,这叫交易。


同时,帮了人之后你立马求人,那就显得你太急功近利了,更容易让对方怀疑你帮他的初衷。


况且,人很容易有逆反心理,你偏想要对方给你,对方就不愿意给你。


因此,像刘备这样的人性高手就不可能犯那么低级的错误了。


3.如果帮人以后不求人,别人也没再强求回馈给你,于是确实没有拿到好处,算不算有效帮人?


关于这个问题,我的理解是,帮了人之后,最终自己没拿到好处的话,这也是算有效帮忙。


原因很简单。如果你一开始奔着你帮了之后期待对方的回报,那这本身就不叫帮忙,而是交换。


但帮助的本身含义是付出,是主动、是心甘情愿地付出。


换句话说,我帮助别人并不是为了求别人,或为了从对方身上拿到好处,而是我发自内心。


如果对方得到帮助后对我有感恩,也懂得回馈,那这就是额外的惊喜了。


真正意义上的帮助本身,其实是没有功利性的。


在这里,顺便提醒大家,如果你帮助别人,是为了求别人,或期待回馈,那么你干脆死了这条心,不要帮这个忙。


原因很简单。人性很复杂,你大概率会失望。


这世上懂感恩的人是少数,大多数人是要么忘记,要么你下一次不帮忙的时候就反而记恨你了。


帮人也是很有学问的,如果你不懂人性,分辨不出真正的善良,那很多时候你反而帮倒忙。


写在最后,我想说:我一直认为,帮是情分,不帮才是本分。没有任何人有义务帮我。


所以想要得到别人的帮助,还是多学学刘备,先付出,先成全对方,接下来的事情,就看对方的格局和人品了。


共勉。

-End-




欢迎⭐星标向往一片蓝天白云。
.......……………………….
我是四叶草,感谢你的阅读。

向往一片蓝天白云
所谓的成熟,就是你越长大越能学会一个人适应一切。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