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产业新篇章:科技创新引领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 科技导报

科技   科技   2024-10-29 17:10   北京  

本文基于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对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分析了科技创新赋能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理论机理和现实诉求,从科技供给、科技配套、科技吸纳3个方面分析了当前中国科技创新赋能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制约因素。重点从顶层设计、供需联动、集成融合、保障支撑4个维度分析了科技创新赋能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现机制。

党的十九大作出了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战略判断,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进一步将高质量发展确立为经济社会各方面发展的主题,党的二十大明确强调“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高质量发展已成为考量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问题的主导范式,学者从不同维度分析了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理论内涵、定量评价、影响因素以及政策建议。其中,既有文献对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绩效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但对科技创新的重要影响关注相对较少,并且缺乏对中国式现代化这一时代语境的及时呼应。为此,本文分析科技创新赋能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理论机理和综合动因,探讨科技创新赋能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探索实践和制约因素,提出相应的政策机制。

1

科技创新赋能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动因与逻辑机理


1.1 科技创新赋能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的新要求

科技创新赋能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是建设农业强国的根本路径,是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的根本要求。这要求中国粮食产业必须走独立自主的高质量发展之路,全面加强科技自主创新,突破粮食相关领域的“卡脖子”技术;要求中国粮食产业必须在高质量发展过程中成为致富产业;要求粮食产业在高质量发展过程中统筹供给物质食粮与精神食粮;要求粮食产业坚定不移地走绿色可持续发展道路。总之,科技创新赋能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有助于充分彰显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特色,契合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农业强国的根本路径。

1.2 科技创新赋能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逻辑机理:规模—动力—结构—效益
粮食产业是一个涵盖三次产业的复合型产业体系,其高质量发展需要各方力量协同推动,而科技创新在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动力体系中居于主导地位(图1)。
图1 科技创新赋能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机理
科技创新对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赋能功效集中体现在如下4个方面:
  • 一是突破多维资源要素瓶颈,保障粮食产业规模稳步扩张。
  • 二是引领创新驱动发展,加速粮食产业发展动力转换
  • 三是协同优化多重结构,推动粮食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 四是统筹协调多维目标,促进粮食产业综合效益优化。
2

科技创新赋能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制约因素

中国在科技创新赋能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方面取得了良好的实践成效。然而,必须看到,中国粮食产业发展仍存在诸多短板和弱项,距离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特别是科技创新赋能功效的发挥还面临诸多制约因素。

一是科技创新效率偏低,科技供给能力有待加强。粮食科技创新体系不完善,粮食科技自立自强水平较低,导致科技创新赋能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硬实力不足。同时,粮食科技创新的官产学研一体化机制不健全,粮食科技成果转化效率较低。

二是协同合作创新不足,科技配套能力有待加强。与粮食科技创新相配套的体制机制改革相对滞后,粮食科技创新面临条块分割的体制难题,科技需求的精准收集机制和科技供给的集成整合机制不健全,难以形成协同开展粮食科技创新攻关的合力。

三是经营主体素质不高,科技吸纳能力有待加强。农民和粮食企业是推动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最具能动性的经营主体,但其素质和态度直接决定了科技创新赋能功效的发挥。同时,中国粮食企业虽然为数众多,但大多为中小企业,产业链控制能力和风险抵御能力较弱,对先进科技成果的研发应用意愿较低。
3

科技创新赋能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现机制

科技创新赋能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其顺利实施需要打造科技创新与粮食产业良性互动的生态系统(图2)。当前,科技创新赋能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迫切需要解决的重点任务在于以中国式现代化的目标要求为引领,推动粮食科技创新供给与需求的融合互动,强化政策支持和要素保障,最大限度发挥科技创新的赋能功效,在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上持续取得新成就。
图2 科技创新赋能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现机制
3.1 构建顶层设计机制,引领科技创新赋能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科学方向

鉴于县域在粮食产业发展中的关键地位,将县域作为重点区域,引导各县市立足自身比较优势,聚焦特色优势粮食产业,探索特色化的科技创新赋能路径。明确粮食主产区在科技创新赋能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中的先导地位,健全利益补偿机制,鼓励其率先构建面向粮食产业全产业链的科技创新体系,搭建科技创新赋能粮食产业的平台载体,探索具有可复制推广价值的有效路径。鼓励欠发达地区积极参与科技创新赋能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找准自身在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大局中的定位,主动吸收科技创新的正向溢出效应,积蓄跨越发展的创新动能。

3.2 构建供需联动机制,激发科技创新赋能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长效动力

紧扣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责任使命、目标任务和技术需求,着力完善粮食科技自主创新体系,集聚整合优势科技创新资源,瞄准产业关键共性技术和“卡脖子”技术强化联合攻关,加快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技术创新成果,提高粮食科技自立自强水平,夯实科技创新赋能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技术基础。完善粮食科技创新领域的官产学研一体化合作机制,激发科技创新赋能粮食产业的内生动力。完善粮食产业重大科技创新需求信息发布与反馈机制,形成粮食科技创新的稳定供给格局。加快建设与高质量发展导向相适应的现代化粮食产业体系,使科技创新与粮食产业的作用关系从单向赋能转为双向互动。

3.3 构建集成融合机制,提升科技创新赋能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现实功效

确立依托全面创新驱动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理念,加强科技创新与其他类型创新的融合发展。加强粮食产业链与创新链的深度融合发展,构建覆盖全产业链的粮食科技创新综合服务体系。以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相结合为主线,强化政策集成创新,组合运用不同类型、不同功能的政策工具,协同优化产业政策、科技政策、人才政策、金融政策、消费政策、市场规制政策等,从成本节约、收益提升、风险分散等维度,全面促进科技创新赋能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

3.4 构建保障支撑机制,突破科技创新赋能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瓶颈约束
瞄准科技创新赋能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多元要素瓶颈,理顺体制机制、优化政策环境、畅通流动渠道,吸引高端资源要素向粮食科技创新领域集聚,构建类型齐全、功能多元、结构合理、效率优良的要素保障支撑体系。全方位拓展资金筹措渠道,加大财政专项经费投入力度,放大财政先导资金的引领带动作用,保障科技创新赋能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资金供给。坚持人才培养、引进、使用协同发力,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流向粮食科技创新领域。同时,加快培育一批农业企业家,全面提升农民的综合素质,壮大农技推广队伍,增强粮食产业运用先进技术的意愿和能力。依托网络信息和大数据技术,构建权威的粮食产业科技创新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加快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粮食产业龙头企业,扶持中小粮食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
作者简介:韩莉,江苏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科技政策研究中心,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为科技政策;战炤磊(通信作者),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研究院,研究员,研究方向为农业经济管理

论文全文发表于《科技导报》2024年第16期,原标题为《科技创新赋能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理论逻辑与实现机制》,本文有删减,欢迎订阅查看。

内容为【科技导报】公众号原创,欢迎转载
白名单回复后台「转载」

精彩内容回顾

农业科技创新——粮食生产韧性的强化剂 | 科技导报

从“技术进步偏向”看中国粮食产能提升的新路径 | 科技导报

纪念J粒子发现50周年 | 杨澜对话诺奖得主丁肇中

中国粮食增产路径的追溯与分析 | 科技导报

中国农业科技进步的成果与经验 | 科技导报

《科技导报》创刊于1980年,中国科协学术会刊,主要刊登科学前沿和技术热点领域突破性的成果报道、权威性的科学评论、引领性的高端综述,发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完善科技管理、优化科研环境、培育科学文化、促进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的决策咨询建议。常设栏目有院士卷首语、智库观点、科技评论、热点专题、综述、论文、学术聚焦、科学人文等。


《科技导报》微信公众平台创建于2014年,主要刊登《科技导报》期刊内容要点,报道热点科技问题、科技事件、科学人物,打造与纸刊紧密联系又特色鲜明的新媒体平台。
科技导报公众号聚集了数万名专心学术的未来之星和学术大咖,添加编辑微信,让优秀的你有机会与志趣相同的人相遇。


科技导报
中国科协会刊—《科技导报》官方账号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