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余年非遗路
一生非遗情
有这样一个家庭,湖塘镇综合文化站站长周华受母亲张群英的启蒙,携妹妹周仙,一家人不遗余力地书写着非遗传承篇章,助力“非遗+”焕新“出圈”,激发文化传承新活力。
“我对非遗的情愫,大抵是从虎头鞋开始的。”在周华家中,她边介绍边展示起虎头鞋,圆溜溜的虎头、神气威武的眼睛、憨态可掬的耳朵,格外吸睛。这些栩栩如生的虎头鞋,均出自其母亲——虎头鞋区级非遗传承人张群英之手。
一旁,76岁的张群英正戴着老花镜,娴熟地绣着虎头鞋。两张红木长凳拼成的一张小桌便是她的工作台,纳鞋底、绣虎脸、缝王字、扎虎须、掩鞋口……五彩斑斓的丝线在她的手里来回穿梭,待鞋帮和鞋底缝合到一起,一只活灵活现的虎头鞋就做好了。
非遗传承是一场“接力跑”,在母亲的影响下,“深耕非遗保护、讲好地方故事”的想法,一直深植于周华的内心。10多年前,她从湖塘桥中心小学转岗至湖塘镇政府,因为当过老师,又对弘扬传统文化情有独钟,便接手了文化站工作。但当时,大家普遍缺乏对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湖塘镇基层文化工作存在很多薄弱环节。周华提议组建一支专职文化队伍,并得到了支持。“在每个社区选出一名文体管理员,专职发掘镇上的文化特色,以此不断集聚湖塘深厚的历史人文底蕴。”周华说。
45个社区,45名文体管理员。就这样,湖塘非遗、传统文化项目从零开始,到现在拥有各级各类非遗项目45个,数量位居全区第一。今年,周华还创新工作思路和途径,以“城市美育”接棒“文化服务”。通过打造美学生活市集、城市美育微旅手册、城市美育新民艺美精品展、城市音乐汇等一批融合宣荐系列活动,将非遗送到社区、送进校园,让“全民、全龄、全域、全时”的美育服务触手可及。
在周华的带动下
从“守艺”到“传艺”
更多市民加入非遗传承队伍
周华的妹妹——星河实验小学分校
美术老师周仙就是其中之一
此前,在文化站推出的美学生活市集中,周仙观察到展陈的众多非遗项目中,常州烙画还有待补缺,便发挥自己的美术特长进行创作,在葫芦烙画中加入当下年轻人喜爱的时髦谐音梗,让非遗融入更多人的日常生活。“没想到我的葫芦烙画这么受欢迎,今后,我想进一步研学、提升,不断精进、提升烙画技艺,把常州烙画传承下去。”周仙表示。
“非遗是传统文化最为重要且最为具象的载体,值得当代人在各个领域深研、传承、传播、创新,探索更多面向未来的可能性……”谈及未来,周华表示,将和自己的家人一起,全力以赴为非遗发声,让非遗走入寻常百姓家。“多一个人知晓,就多一分走得更远的可能。”周华说。
拟稿:记者 何晓丹
编辑:小茹
审核:湖宣
投稿:hutangxuanchuan@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