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 | 纽约打击乐团在水乐堂

文摘   2024-08-04 20:58   上海  


2024年8月3日晚,纽约打击乐团的四位青年打击乐演奏家——乔纳森·哥拉索(Jonathan Collazo)艾斯特班·贾南(Esteban Ganem)阿纳夫·施罗德(Arnav Shirodkar)麦迪·戴斯洛夫(Maddy Dethloff),以及钢琴家张纬晴刘沐雨,为活动参与者们带来了一场名为“纽约打击乐团在水乐堂(The New York Percussion Ensemble at Water Heavens)的工作坊。

在此之前,纽约打击乐团和张纬晴、刘沐雨已经在长沙和青岛进行了为期两周的巡演,本次2024水乐堂原创音乐工作坊,是他们音乐之旅的第三周,这也是一段新的创意与灵感的交汇。

在本次工作坊上,纽约打击乐团和张纬晴、刘沐雨为听众呈现了约翰·凯奇与伊戈尔·斯特拉文斯基的经典作品。曲目包括凯奇的《隐形束》、《第三结构》以及标志性的《4'33"》,还有斯特拉文斯基的《春之祭》,后者由谭盾特别为四位打击乐手和双钢琴改编。


▲活动开始前的宁静瞬间,空气中弥漫着一种令人心跳加速的期待,那是对即将到来的艺术盛宴的憧憬与激动


纽约打击乐团由乔纳森·哥拉索、艾斯特班·贾南、阿纳夫·施罗德、麦迪·戴斯洛夫四位打击乐艺术家组成,他们均来自纽约巴德音乐学院。


▲左起:麦迪、艾斯特班、阿纳夫


纽约打击乐团真是一支充满活力的打击乐团队,他们不仅能够相互倾听,完美地配合,更重要的是,他们总能灵活地应对各种艺术家的即兴创意和变幻莫测的艺术要求,让每一场演出都充满惊喜。

乔纳森·哥拉索来自纽约,目前在巴德音乐学院担任打击乐研究员,并在纽约当代音乐界备受关注。

艾斯特班·贾南来自德萨斯州休斯顿,现为巴德音乐学院研究生,在杰森·特鲁廷和艾历·查-比奇门下攻读乐器艺术,并专注于演奏当代室乐。

阿纳夫·施罗德卡来自新加坡,现就读于巴德音乐学院打击乐系五年级,还在巴德攻读计算机科学专业,对音乐技术充满浓厚兴趣,并热衷于探索他的主修科目之间的交叉领域。

麦迪·戴斯洛夫是一位打击乐手和资深的打击乐教师,居于美国麻省西部。

谭盾在20世纪90年代初第一次遇见约翰·凯奇后,被凯奇的音乐吸引,并受其音乐影响,在自己的作品中融入了凯奇的创作理念。作为20世纪美国著名的实验音乐作曲家、作家及视觉艺术家,凯奇的音乐创作深受远东哲学特别是佛学禅宗和《易经》的影响。

谭盾将凯奇视为生命中极为重要的导师,凯奇则教导他要坚守中国哲学,追寻老子、庄子及道家等中国古代哲学思想,这些思想对一个中国作曲家来说至关重要。


▲《隐形束》正在演奏中,左起:麦迪、艾斯特班、阿纳夫、刘沐雨


约翰·凯奇的《隐形束》(Credo in US)最初创作于1942年7月,并在同年10月进行了修改。这部作品以戏剧性的双角色形式呈现,凯奇本人称之为具有讽刺意味的组曲。它原为默斯·坎宁安的现代舞蹈所作,由编舞家让·厄德曼在1942年8月于佛蒙特州的本宁顿学院首次演出。演出后,作品更名为《城郊田园诗》。这标志着凯奇首次将录音技术应用于音乐创作,并融入了其他作曲家(他建议为德沃夏克、贝多芬、西贝柳斯、或肖斯塔科维奇)的作品元素。


▲《第三结构》正在演奏中,左起:乔纳森、麦迪


约翰·凯奇的《第三结构》创作于1941年,延续了其前两部作品《第一结构》(1939年)和《第二结构》(1940年)的理念。该作品通过四位打击乐手使用贝、铁罐、狮子吼等非传统乐器,展现了节奏的复杂性和乐器的多样性。其中,teponaxtle是一种墨西哥音乐中的狭长鼓,罕见于音乐会。此外,此曲还加入了音频播放,各式各样的音频穿插其间,让在场听众异常兴奋和好奇。

为了准备这次“纽约打击乐团在水乐堂”的工作坊,纽约打击乐团和水乐堂的工作人员一道,到当地的废品收购站,淘了一批演奏《第三结构》所需的易拉罐、奶粉罐、饮料瓶等锅碗瓢盆。

《第三结构》以置换为核心概念,构建于一系列旋转比例的节奏结构,每位演奏者遵循不同的序列,创造出错综复杂的节奏效果。这不仅体现了节奏的复杂性,也隐含了“圆”的象征意义,与中国文化及道、佛哲学中的周期性生存观相呼应。


▲2024年8月3日版《4'33"》正在创作中


《第三结构》的复杂性与凯奇的《4'33"》中的寂静形成对比,两者共同体现了凯奇对声音与寂静、结构与自由、以及阴阳概念的深入探索。

约翰·凯奇的《4'33"》创作于1952年,是一首突破传统的三乐章作品,不受乐器种类的限制。

乔纳森·哥拉索在手机上按下倒计时,现场便开始了创作,创作于2024年8月3日的《四分三十三秒》即刻诞生。



其独特之处在于,演奏者在整首作品中被指示不发声,而是让听众专注于周围环境的自然声音。凯奇的这一创作并非追求寂静,而是通过刻意的静默引导观众主动聆听,颠覆了传统音乐会的表演与聆听关系。凯奇的这一理念深受40年代他对禅宗佛教研究的影响,挑战了音乐、声音与寂静的传统界限。《4'33"》提供了一种音乐冥想的方式,鼓励我们在喧嚣中寻找内心的宁静,体现了凯奇对现代社会信息过载的前瞻性思考。


▲谭盾指挥历史两年改编的打击乐与双钢琴版《春之祭》


斯特拉文斯基的《春之祭》自1913年首次亮相舞台,便以其先锋前卫且独树一帜的风格,被尊为现代音乐的开山之作。这部作品,原为同名舞剧所创作的芭蕾音乐,不仅捕捉了俄罗斯原始部落庆祝春日到来的祭祀仪式,更展示了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强烈的原始主义色彩。


▲纽约打击乐团与“春之祭”


纽约打击乐团的四位杰出打击乐手,联袂双钢琴演奏家张纬晴与刘沐雨,为《春之祭》的双钢琴与打击乐改编版带来了音色的丰盈和戏剧性的张力,使得这部经典作品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和情感深度。


▲双钢琴:张纬晴(左上) &   刘沐雨(右下)


纽约打击乐团的演奏家们以澎湃的激情,与张纬晴、刘沐雨双钢琴的巧妙配合,共同编织了一曲《春之祭》的音诗,其旋律与节奏的交织,如同一幅动人心魄的交响乐章。在这场音乐的盛宴中,戏剧性的张力与深邃的表现力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引领听众进入一个充满情感波动的境界。


▲麦迪在演奏《春之祭》的大锣


谭盾以其对音乐与戏剧融合的深刻理解,精心打造了这一版《春之祭》,在原作的基础上,改编后的版本强调了音响和节奏更为丰富的打击乐演奏,在呈现效果上打击乐与双钢琴相得益彰,模拟了交响乐队的效果。在保持原有音乐精髓的同时,巧妙地融入了灯光艺术、行为艺术以及摇滚艺术的元素。这种跨界的艺术实践不仅是对斯特拉文斯基的崇高致敬,更为乐曲增添了视觉与听觉上的双重震撼,引领观众进入一个多感官交织的艺术境界。



特别鸣谢·乐器赞助

箭丽打击乐艺术中心



摄影:粟国光



水乐堂未来演出预告

谭盾·天顶上的一滴水

📌2024年5月-10月 周六 开演时间以购票页面为准

📍上海青浦 朱家角·水乐堂


序 天顶上的一滴水(观众入场就坐)

第一幕 禅声与巴赫

第二幕 水摇滚

第三幕 弦乐四重奏与琵琶

第四幕 四季禅歌


全剧演出共63分钟

夏季•每周六19:00

冬季•每周六18:30


长按二维码了解详情



精彩回顾


🎼

2024水乐堂原创音乐工作坊开始啦 |

四场水乐堂创作延伸活动来了!


🎧

消失的藏经洞:谭盾-视觉·音乐·剧场 |

2024水乐堂原创音乐工作坊第一场“敦煌649”回顾




水 乐 堂

水乐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水文化基地,

致力于全球水资源保护和水文化的传播与教育。


水乐堂由谭盾与日本矶崎新工作室联手打造。设计师将上海青浦区朱家角镇西井街1弄的老宅改造成一个多功能的艺术空间。通过引入循环流动的河水,水乐堂的室内外空间连通,形成独特的视觉体验。谭盾表示,水乐堂的诞生是对中国老建筑的一次创造性改造。该音乐空间建筑改造的主设计者胡倩说:“水乐堂”的设计融合了环保理念、水乡文化和天人合一的哲学观。

“水乐堂是爱水人的家,也是我们心灵的家。”

——谭盾


Water Heavens

创作孵化


延伸活动



水乐堂
水资源保护,水文化传播:水乐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