舜江源上榧子香
文:柴英龙
早听说绍兴会稽山南麓,舜江之源的稽东,在崇山峻岭深处,发现了几片原始香榧林,树龄少则百年,多则千年,最古老的一棵雌性香榧树,已达1579岁高龄,为南北朝时期所植,如今依旧亭亭华盖,苍翠盎然,被当地乡民称之为“仙树圣果”,有千年树千斤果之美誉,成为化石级果木。
如此神奇的古香榧林,咋能不让人生发出去仙境探奇的冲动。
入冬的会稽山,宁静肃穆,山谷空灵。连绵起伏的山峦,早已被寒霜凝染成红、黄、青、紫、褐、棕的色彩,那种绚丽,斑斓,缤纷的成色,让人赏心悦目,俨然成了一幅作在山野上的壮丽画卷。
汽车驶入稽东乡间,从车窗往外眺望,已是白霜覆地,田野凝然,山风寒冽。这里的平均气温比城里低三度左右,镇政府坐落在四山围抱,葱郁茂盛的山脚下。在一间小会议室里,桌上堆放着厚薄不一,大小各异的书籍。我信手翻阅了一下,都是介绍香榧林的保护、利用、开发、培植等方面内容。年轻的镇长谈起香榧林,如数家珍滔滔不绝,满满的乡村情怀。
香榧作为稽东山民的主要经济作物,全镇已达五万亩,年产香榧2000吨,产值近三亿元,已建立十个香榧专业村。镇、村联手建有香榧交易市场。现今镇里正在筑巢引凤,与浙农林等高校院所合作,通过“飞地”方式引进香榧深加工企业。目前已合作开发出香榧精油,香榧香囊等产品。
正在交谈间,进来一位老同志。我认得,他原先是柯桥区的农办主任,对绍兴南部山区香榧林的分布了如指掌。镇长称他为“祝大爷”。
原来他也是这里人,退休后,一边与妻子管理老家的几十棵香榧树,还注册了一个叫“祝大爷”的商标。一边热心指导乡里乡亲种榧护榧。
如今他担任了柯桥区榧文化研究会会长,常年跑山头,看田头,与古榧林结下了情缘。谈到古香榧林,老祝叫我去占岙村实地看看。
汽车朝稽东的最西南方向进发。这里是会稽山南部最密集的山脉,沿山坡一路向前,山路越来越陡峭,不时闻到路两侧炒制榧子的香味,有榧农不停向我们招手,兜售生意。我们回之以同样的热情。
不一会,路边显出占岙村由此向前的路标,这分明已进入了旷野山谷。两侧都是陡峭的山坡,狭小的公路沿一条深沟巨溪蜿蜒伸展。老祝向我介绍,这叫舜江北溪,是小舜江库区的源头。绍兴的饮用水源头,舜江水以其清澈、洁净闻名,还输送至宁波,是宁绍平原的主水源。
进入占岙村,别无平坦耕地,农房建在溪两侧,屋后便是山坡,山势巍峨,山峦俊秀,抬头仰望,天空澄净如洗,山势兀突,山峰压顶。初来者让人惊心。
这里已是高山区域,山上海拔在四、五百米,占岙村西南翻过一座岭便是枫桥赵家,又与嵊州毗邻,是会稽山香榧林的核心区域。老祝
说,香榧林生存环境极讲究,尤其食用的榧子树,必须在负氧离子极高的天然氧吧的高山峡谷之中才能结出壳薄,肉满,味香,松脆的榧子。
占岙村如今算个大村子,由四个小村合并。踏进榧林,入口处立一块青石,写着“会稽山古香榧种植园”的牌子。入里,一棵棵冠如巨伞的古榧树从山脚一直向山顶沿进。雌榧树柱矮,但冠面铺天盖地。雄榧树干长,顶尖直射苍穹。古榧树历经岁月沧桑,树皮粗糙,裂开一个个豁口,显露着古树遥远的历史印痕,展示着经年风尘的信息,仿佛在激荡着时代的回音。
进入茂密的榧林,略显阴森潮湿,仰望上空,树冠遮蔽了天空,从枝叶中间穿射进来的斑驳光线照在地面上,地上覆着厚实的腐蚀物,翠绿的苔藓依附在表层,如一条毛绒绒的毯子。
古榧树张开了所有的臂膀,一律伸向天空,仿佛要把所有的阳光聚拢起来,让温暖的热量温暖它年迈的身躯。
在半山坡上,老祝用手一指说:“喏,咯就是全球最年长的榧树王。”我走近细看,树干矮实粗壮,需六、七个人围抱,树冠巨大,树
高二十余米,主枝柱上已掉光了树皮,露出光滑油亮的树肉,其质感如同化石一般的色泽,树根屈曲如龙抓地,根基粗壮如蛇曲虬,枝条突筋曲脉,分叉枝上系两球红花,红带缠枝,让千年古树再现入暮还春的气象。
老祝粗糙的手搭在同样粗糙的灰褐色的树皮上,朝我们呵呵地笑。然后用手指着高大的树冠说:“别看它已有1579岁,它还像一个壮年,丰收年景,还能摘一千多斤果子呢。”说来奇怪,这片百十来棵的古榧林,以雌性为主,雌榧冠大柱矮,雄榧杆直树高。
香榧为裸子植物,雌雄异株,每年3月下旬雌树新芽萌动后,在新芽叶腋中形成柱头,这时雄榧应季开花,散出淡黄色花粉,花粉可随风飞扬数公里,完成一年一度给雌蕊授粉的使命,雌蕊一旦被授,即发育成果种,榧树上结祖孙三代果,果子要两年能成熟采摘。当地有千年香榧三代果的说法,可谓一年种树千年香,一代种树,百代乘凉。榧树又称“长寿果”,是坚果中的坚果,内含吉祥,长寿的寓意。
近年来,镇里引导香榧专业村分两条腿走路,一条是护林产榧,一条是以榧为媒,实施生态旅游。占岙村在区、镇扶持下,已先后投入数千万元,开辟生态旅游项目,建成了香榧养心谷,竹海观光,龙头岗观榧林,会稽山古香榧观光园等一批项目,构建了榧林游步道,香榧交易市场。占岙村正在探索一条山村共富的路子。
下得山来,村支书黄天明早已站在村委会办公室外的石桥上,头上顶着一棵500年树龄的马尾松。他六十来岁,眼光清亮,皮肤黝黑。笑呵呵地握着我的手,风趣地说:“我们用500年的等待,来迎接各方来宾,总算诚恳之至了吧。”
在极简易的办公室兼会议室里,老黄向我们介绍说,稽东千年以上榧树有26棵,占岙占了22棵。村里500年以上古榧1029棵,百年以上有21000多棵。古代的占岙村靠榧子,桐子,栗子,桕子,茶子,俗称“五子”生存,特殊的地形地貌让占岙村的村民只能靠山吃山,而榧子无疑是村民主要的经济来源。早先,榧子是一家一户主要财产,村民早就把榧树当成了宝。
而今,占岙村把香榧作为乡村振兴的主打产业,产量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全年的4700斤,增加到如今的30万斤。老黄说,香榧是坚果中的珍品,很有药用价值,早先,村民凡肚痛,感冒就靠食用香榧治疗,尤其小孩肚里闹蛔虫更是灵验。
漫步在村庄里,天空蔚蓝,山谷澄净,斑斓多姿的山野,给人以喜庆,热烈,祥和的感受。那阵阵的山风,潺潺的溪水,咕噜咕噜炒制榧子的机器声,汇成了山村欢腾的交响曲。
临别,当汽车即将驶出村口,我回头张望,只见黄天明书记依旧站在马尾松下朝我们挥手。他的身影与背后的大山以及葱郁的香榧林已融为一体。
呵!舜江源上松脆油香的榧子熟了,迎着阵阵山风,飘香四方。
作者简介:柴英龙,浙江绍兴人,汉族。热爱文学,擅长散文载体,作品在《人民日报》《中国散文选刊》《中国乡村杂志》《浙江日报》等发表五十余篇。
征稿函: 1.原创首发;文责自负,5日内必回复。 2. 须关注本公众号,写清作者姓名、简介,联系方式。 3.稿费:赞赏即稿费,7日内赞赏金额,100%返还作者。4.投稿邮箱:93663778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