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心理学双周论坛】第315期:间接言语理解的个体差异

文摘   2024-11-22 23:19   北京  


运动心理学

双周论坛

第315期


  2024年11月20日晚,在第315期运动心理学双周论坛中,北京语言大学的张秀平教授为心理学院师生带来精彩的分享,主题为“间接言语理解的个体差异”,在葛杨老师的主持下开始了此次讲座报告。


在讲座的开始,张教授通过生动的案例阐述间接言语的含义。在语言交流中,人们不仅要理解说话人的字面意义,还要理解说话人表达的隐含含义。间接言语是语言交流中常采用的形式,理解间接言语需要透过字面意义理解说话人表达的隐含含义。若A询问道:“李明平时是个有意思的人吗?”B回答道:“他每天都在工作。”间接表达了李明不是一个有意思的人,这就是一种间接言语。


张教授随后介绍了而间接言语的影响因素有文本因素和读者因素,其中文本因素包括不同类型的间接言语、语境依赖程度、语境关联程度、间接程度、情绪型和规约性,以往研究注重文本因素对间接回应理解的影响,较少有研究关注读者因素的影响,因此张教授向我们介绍了读者因素间接回应理解影响的系列研究,更加注重了个体差异的影响。主要包括言语工作记忆容量、母语者与二语者、大脑自发活动、理解倾向性等,并解释了背后的神经生理机制。

在介绍了间接回应的读者因素及背后的生理机制以后,张教授的提出了一个发人深省疑问,并讲授了背后更深层次的原因。既然相比于直接回应,间接回应是更加复杂的,那为什么人们要使用间接回应呢?前人研究中有两个假设:礼貌原则和维护面子。研究表明,间接回应会降低负性情绪体验,其个体差异与情绪脑区及情绪脑区-心理理论脑区的功能连接有关。


在论坛的最后,心理学院师生根据张教授的精彩分享进行提问,就字面意义与隐含意义是否同时加工、间接言语能力是否可以练习等问题与张教授进行了讨论。



编辑/樊启豪



扫码关注我们





北京体育大学心理学院
以北体大心理学院工作信息为基础,整合学校涉及师生日常教育、管理教育、服务类的信息,采取师生更容易接受的形式,定期推送党建、教学、科研、就业、招聘、学风建设等方面的服务资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