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鼓励学生积极投身到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中,探索心理健康教育的新途径、新方法,培养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新时代人才,北京体育大学心理学院组建了实习团队,其中,硕士研究生8人、本科生6人,共计14人,于2024年9月至2025年1月,在清华大学附属中学上地小学圆满完成了一学期的实习工作。
怀揣着对心理学专业的热爱与对教育事业的热忱,实习团队为学校一至六年级学生带来了丰富多彩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与专业的心理咨询服务,共开展心理班课113次,团体辅导6次,心灵氧吧13次。心理团队的实习工作在校园内掀起了关注心理健康的热潮,获得了全校师生的一致好评,小学分管心理的李叶老师、学院孙美荣和范虹颖老师全程对实习团队进行了全面和细致的指导。
一、课程设置个性化,教学策略多元化
清华附中上地小学全校共6个年级,14个班级,心理团队根据每个年级的心理发展水平和每个班级班主任和学生的特殊需求,开展了个性化、多元化的教学活动。
一年级着重于学生的入学适应与基础品德培养。例如:“认识新朋友”课程,运用趣味游戏和互动环节,帮助新生快速打破陌生感,建立友谊,融入校园集体生活;“我会说对不起”课程借助情景演练和角色扮演,生动地向学生传授人际交往中化解矛盾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文明礼仪和友善品质。
二年级的课程围绕情绪管理、人际交往和自我管理展开。例如:在“情绪管理”课程中,老师们利用绘本阅读、视频观看等方式引导学生认识喜怒哀惧等基本情绪,“社交技巧与人际关系”课程设计了小组合作活动和“友谊树”环节,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沟通与合作的重要性,掌握处理人际冲突的技巧。
(图1 二年级实习老师孙书芮、全阳慧、申莉岩正在教授心理课)
三年级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兼顾了情绪、人际和自我认知等多个领域。例如:人际交往课程里,学生们掌握了友好相处与冲突处理的技巧;自我认知课程借助多元智能理论和自我效能感等知识,帮助学生发现自身优势,树立自信心。
四、五年级的课程进一步深化了学生的心理发展需求。四年级通过角色扮演和情景模拟等方式,在情绪调节和人际交往课程中,让学生更加真切地体验不同情境下的情感变化和应对策略,有效提升了学生的情绪管理和社交能力。五年级则着眼于学生的思维发展和价值观塑造,“带着问号学习”课程激发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我是独一无二的”课程通过一系列自我探索活动,助力学生深入了解自己,增强自我认同感和自信心等等。
图2 五年级实习老师李春阳正在教授心理课
六年级面临升学压力,课程紧密围绕学生的实际需求展开。例如:“与心理课的初相识”以轻松的游戏和案例分享,成功激发了学生对心理学的兴趣,为后续课程奠定了良好基础;“如何应对考试焦虑”课程通过案例分析和实践操作,为学生提供了有效的减压技巧和应对策略,帮助学生以更加从容的心态面对考试。
图3六年级实习老师李雨桐、梁德轩授课照片
二、辅导形式多样化,咨询评估长期化
除了课堂教学,实习团队还协助学校开展了心灵氧吧个体心理咨询或团体心理辅导服务。通过自主报名、教师推荐等多种方式,学生提前预约一对一或者团体心理辅导,实习团队深入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解决个性化的心理问题。如四年级接待了多名因学习、家庭、人际问题困扰的学生,六年级对关注考试压力等问题的学生进行心理筛查。
三年级组织多次团体辅导,涵盖情绪、人际、自我认知等主题,培养学生团队协作与问题解决能力,营造良好氛围。每次咨询后,老师们都会认真备案,对学生的情况进行详细记录和跟踪分析,确保学生的问题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
图4 三年级实习老师李梦媛、李若昕正在进行团体心理辅导
此外,为了解心理课程实施效果,为高年级学生发放了调查问卷,以期未来进一步优化课堂教学与心理咨询工作。部分实习教师结合教学观察与实践,深入研究了学生心理特点及教育策略,为科研探索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依据。
三、实习收获与反馈
此次实习活动不仅为清华附中上地小学的学生带来了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也为北京体育大学心理学院的学生提供了宝贵的实践机会。通过此次实习,实习老师们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教学和咨询工作紧密结合,在专业技能、教育教学经验、人际交往能力和自我成长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进步。未来,北京体育大学心理学院将继续加强与中小学的合作,培养更多优秀的心理教育专业人才,为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事业贡献更多力量。
图5 小学为实习团队颁发的荣誉证书
文字/梁德轩 孙美荣
图片/实习团队
编辑/赵瑞
END
扫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