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之美好】大单元教学,把我们引上研究的幸福之路

文摘   2024-07-01 09:26   湖南  

关于高中学科课程标准的修订问题,《普通高中课程方案(2017年版)》指出,学科课程标准“更新了教学内容。进一步精选了学科内容,重视以学科大概念为核心,使课程内容结构化,以主题为引领,使课程内容情境化,促进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所谓“课程内容结构化”,即在某一主题或概念的统领之下,对教学目标、任务、内容以及知识传授、能力训练、思想熏陶、价值引领等活动,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和结构规则组织起来,使其更加清晰、有序和易于理解。这种凸显结构化特点的教学,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形成系统性的认知结构。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要求:“推进综合学习。”“积极开展主题化、项目式学习等综合性教学活动,促进学生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加强知识间的内在关联,促进知识结构化。”所谓“知识结构化”,是指将逐渐积累起来的知识加以归纳和整理,使之条理化、纲领化,做到纲举目张。莫雷在其主编的《教育心理学》中指出:“结构化对知识学习具有重要作用,因为当知识以一种层次网络结构的方式进行储存时,可以大大提高知识应用时的检索效率。”可见,学生的学习成效,决定于他所掌握知识的结构化程度。因此,知识结构化是学生必备的一种学习素养。获得这种学习素养,有赖于不同于以往的新的教学型态。

△师生校外教学活动老照片

大单元教学,就是一种新的教学态。

就语文学科教学而言,实施大单元教学是落实《课标》的题中之义。《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标》)要求教师,“创造性地开展语文教学”。《课标》还明确:“整体规划学习内容”,应“综合考虑教材内容和学生情况,设计不同类型的学习任务,依托学习任务整合学习情境、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和学习资源,安排连贯的语文实践活动。注重语文与生活的结合,注重听说读写的内在联系,追求语言、知识、技能和思想情感、文化修养等多方面、多层次发展的综合效应。”基于教情、学情,围绕核心素养,突出教学评一体化,重构教材内容,联系生活情境,整合听说读写,实施大单元教学,就是落实语文教学“整体规划学习内容”的要求。因此,大单元教学,必然带来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的新变化。

大单元教学,必然改变语文教学样态。

学习与生活隔膜,阅读与写作疏离,获得知识与运用知识脱节,造成语文教学“少慢差费”。究其原因,在于语文教学缺乏整体规划,教学长期以单篇为主,形式重复,过程反复,以致语文学习兴趣消减,学生所获得点状的语文知识与能力,在情境化语文实践中记不住、调不出、用不上。大单元教学,落实《课标》精神,着力学生发展,以单元为教学设计的最基本单位,统筹安排教材同一单元若干选文的教学目标、任务、活动、内容,贯通知识、能力、应用,开展主题化、项目式学习等综合性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举一反三、学以致用,促进知识结构化,提升语文教学效益。

大单元教学,有效促进核心素养发展。

《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培养的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建构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是文化自信和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的综合体现。”可见,学生核心素养是在综合性、实践性的学习活动中发展的。大单元教学,要为学生提供适切的、高度整合的语文学习情境,构建包含听/读、说/写等学习形式的语文实践链条,引导他们解决一个又一个语言文字的具体问题,不断丰富“做中学”“用中学”“创中学”的体验,培养知行合一、学思结合的学习品质,打下学科学习、人格塑造、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扎实基础。

学段衔接,为《课标》所强调。因而在这里,我们以高中语文统编教材必修(上)第七单元为例,谈谈大单元教学如何提炼单元主题,如何重构教学内容等问题。

第七单元属于“文学阅读与写作”学习任务群,是教材必修(上)三个单元中唯一以文学性散文为主的单元,所选的五篇文章依次是,郁达夫《故都的秋》、朱自清《荷塘月色》、史铁生《我与地坛》(节选)、苏轼《赤壁赋》和姚鼐《登泰山记》,皆为古今名作。

其中,《故都的秋》《荷塘月色》重在写景,景中有情;《我与地坛》重在写人,景是人生活的背景,是人生感悟与人伦亲情的触点;《赤壁赋》《登泰山记》是作者以官身登山临水,或有感慨,或抒豪情。寄情于山川风物,成就古往今来许多散文名篇。因此,本单元主题可确立为,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景则意溢于景。这样,教学就要整合本单元选文,聚焦于人、事、景、物、情、理及其相互关系,设计教学进程,落实教学任务,进而达成教学目标。

目标引领,任务驱动,读写一体,是实施大单元教学的基本方法。第七单元安排有学习任务:“⒈《故都的秋》《荷塘月色》和《我与地坛》描写的是同一个城市的景物,呈现出多姿多样的美。选取你认为最精彩的段落,反复朗读,细加品味,写一段评点文字。”这个任务,不能等到教师一篇一篇选文教完了,学生才去做。读写融合、读写转化,要帮助学生完成这个任务,显然不能只盯着一篇课文,这里有作家的经历与个性、题材的联系与区别、“精彩”标准的设定以及对作品的个性化解读等。教师只有在重构单元选文内容的基础上,不纠缠于一篇一篇选文的细枝末节,才能让学生获得关于这个单元的,全面的、完整的、结构化的“见景生情,即事明理”这个概念的知识与能力。这样的知识与能力,将在学生后续学习中得到有效地迁移与运用。

时至今日,语文教学仍是以单篇为主,其原因不只在教学习惯,还在于不少教师担心大单元教学“大而无当”,教学效果得不到保障。

因此,这里更重要问题的是,教学如何不陷于“大而无当”?

《课标》要求:“语文教师要勇于面对课程实施过程中遇到的新问题和新挑战,紧紧围绕课程标准实施和教材使用过程中出现的突出问题,立足学情, 因地制宜,以研究的态度探索问题的解决办法,提高教学研究水平。”对我们来说,大单元教学区别于传统的、习惯已久的单篇教学,实施起来很具挑战性。大单元教学不是单篇教学的简单叠加,如何重构教学内容?如何设置课段(在大单元教学实践中,引入“课时”之上的“课段”概念,有利于把握教学运行的适当节奏,更好地体现大单元教学的整体性)目标?如何落实教学任务?如何实践教学评一体化?等等,有关教学实践的问题纷至沓来。若想不清,自然做不好。所以,面对大单元教学的诸多问题,我们只有深入思考,持续改进,才能把自己“引上进行研究的幸福之路”。

想,这也是大单元教学对教师的意义!

教育美谈
述说人事理法,追寻教育美好,创造美好教育!“嘤其鸣矣,求其友声”,做教育阅读者、思考者、写作者、实践者!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