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单公布!阜宁+8

政务   2024-12-02 11:53   江苏  


近日

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省文物局)公布

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


其中

阜宁有八项上榜

一起来了解下

☟☟☟



淮剧




阜宁淮剧始于清代,经历香火戏、门叹词、盐淮小戏、“徽夹可”和“皮夹可”等艺术阶段发展而来,具有曲调高亢和婉约相融、乡土气息浓郁、悲剧色彩突出等特征,有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艺术价值和戏曲发展的研究价值。创作、改编、整理演出的剧目有《旱地稻花香》《换良种》《罗英访贤》等120余个。《急拿王兆》《借蓝衫》参加1957年江苏省第一届戏曲观摩演出大会获优秀创作奖、导演奖、优秀演出奖、音乐创作奖。1985年,赴京参加全国现代戏汇报演出,获文化部嘉奖。1986年,《剖腹记》参加江苏省首届淮剧节,获一等奖和七项大奖,《乡妹进城》参加第二届和第三届淮剧节、《第七个新娘》都获得演出一等奖。


糖塑(阜宁糖画)



阜宁糖画起源于明代的“糖丞相”,通过“滴、点、提、断”等技法,用麦芽糖的本色黄(也有用多色的),艺人端坐于糖画摊前,执勺在手,经过短暂构思,飞快地将勺中的糖液挥洒在大理石板上,形成神奇的图案,蕴含着活泼气韵、虚实之美,提、断适中、制作精妙,题材广泛,大众喜闻乐见的阜宁糖画作品,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民俗价值和社会价值。

酱油酿造技艺
(益林酱油制作技艺)



益林酱油是盐阜地区传承百余年的一种调味品,享誉苏北里下河地区。益林酱油制作技艺在制作上选料讲究、工序复杂,制作工艺从制作传统酱饼开始,直到最后出酱油需要16道工序,分别为:碾豆→和面→踩面→擦面→切面→摆面饼→上蒸笼→翻酱饼→制曲→刷饼→下缸→下盐卤→摆缸面→浇缸头→上榨→淋油。从原料的选取制作到酱油酿造成功,通常需要半年周期。酱油成品后,多储存于晒缸中。

豆腐制品制作技艺
(硕集姜氏卜页制作技艺)



硕集姜氏卜页制作技艺世代相传。清末,姜氏先祖姜茂田于同治年间租用硕集老街丁家门面创建天香馆豆腐坊,至今已有150多年历史。硕集姜氏卜页选用优质大豆,经过“选、浸、磨、滤、煮、卤、浇、榨、剥、整”等10道工序精制而成,其色泽金黄、柔嫩细腻,薄明如纸、久煮不碎,色泽由金黄转为洁白,汤稠如奶,口味纯正,营养丰富。

豆腐制品制作技艺
(豆轶坊蒲包茶干制作技艺)



豆轶坊蒲包茶干制作技艺始于1869年,距今150多年历史。豆轶坊蒲包茶干在制作过程中采用独有的“陈氏点卤六步曲”,即:测(卤温)、点(卤水)、搅(豆浆)、闻(味道)、看(卤花)、复(复头),确保产品柔嫩细腻。而“22道纯手工制作工序”“低温浸腌24时”之法,确保产品回味悠长;“26种天然辅料”在铁锅柴火中蒸煮45分钟后再经过95分钟巴氏杀菌,确保产品色、香、味俱全。

中医外用膏药制作技艺
(张接骨膏药制作技艺)



张接骨膏药制作技艺是由祖传秘方熬成黑色油膏,加上20余味草药研成粉末,按比例混合配置而成。张接骨膏药配合张氏正骨手法,可治疗各种骨折,包括新鲜骨折、陈旧性骨折,以及软组织损伤、挫伤性肌肉肿痛、损伤后期遗留关节僵直等。

杂技(阜宁杂技)



阜宁杂技植根于民间,发源于苏北里下河一带(阜宁属于下河地区),是以人体特技异能为中心的表演艺术。它包括各种徒手滚、翻、扑、跌技巧,各种手技、顶技、蹬技、车技和高空悬吊及腾跃技巧;变幻神奇的戏法,还包括了幻术、魔术、马戏和种种驯兽节目;独特的丑角滑稽表演也是现代杂技节目的重要内容。

打春牛



打春牛是阜宁人民的传统习俗,即每年的立春之际,以打春牛的特有形式,喜迎春天的到来。用彩鞭鞭打春牛寓意来年五谷丰登、国泰民安,提醒人们春耕即将开始,莫误农时。古代阜宁,在立春这一天的热闹程度,甚至可以和元宵节媲美。每年立春之际,阜宁民众自发组织打春牛活动,打春牛习俗在原来“迎春出会、说春劝农、鞭春祈福”的基础上演变为:《祈福·打春》《庙湾·迎春》《牛歌·接春》《祥和·颂春》《盛世·闹春》五个篇章,打春牛是其中最重要的仪式。

供稿:县文化馆

精彩回眸
法眼金精

【重要通知】县院急诊科今天搬迁!


文明阜宁
走进阜宁百姓生活,推进城市文化,发布官方信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