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松嫩平原黑土区
- 探索农业现状与乡村振兴之路 -
为深入了解松嫩平原黑土区的农业现状,推动乡村振兴和农业现代化,人地环境遥感实验室的研究生团队在今年7月至8月赴黑龙江和吉林二省进行了为期数周的实地调研。通过走访23个村庄、收集300多份农户问卷,我们全面了解了该地区的耕地质量、农户生产生活状况及农业技术应用的实际情况。
此次调研不仅揭示了当地农业发展的挑战,也为未来农业可持续发展与乡村振兴提供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
调研方案概述
图1 黑龙江、吉林调研路线图
松嫩平原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但近年来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耕地质量持续下降,严重影响农业生产。为了应对这一挑战,我们的团队决定以实地调研、问卷调查和深入访谈等形式,走访黑龙江和吉林省的多个村庄,全面了解当地农民的生产生活情况、土地利用现状及农业技术应用情况,为当地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此次调研覆盖了黑龙江省的哈尔滨、绥化、大庆、齐齐哈尔和黑河等五个城市,以及吉林省的长春、四平和松原等地,共实地考察了23个村庄,收集了300多份问卷,为后续的分析和政策建议提供了重要数据支持。
调研过程与实践内容
本次调研活动采取了实地考察与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力求通过多角度、多层次的数据采集,全面了解松嫩平原地区的耕地状况、农业生产情况和农户生活现状。
1. 实地考察
我们的调研团队首先选择了黑龙江省的大庆市肇源县作为调研起点,随后走访了黑龙江省和吉林省的多个市县,考察了23个村庄。在每一个村庄,小队成员都深入田间地头,实地观察黑土地的土壤质量、作物长势、耕地轮作情况等具体细节。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对当地的农业生产特点、气候条件以及耕地利用现状有了更直观的了解。
在考察过程中,我们发现了东北地区农村的农业生产正在向集约化、机械化方向发展。比如在大庆市肇源县的部分村庄,已引入了先进的水肥一体化技术,通过自动化管理系统实现对水和肥料的精准控制,极大提高了作物产量和资源利用效率。此外,一些农民开始尝试使用无人机来进行打药和施肥工作,减少了劳动力的投入,提升了农业生产的效率。
图2 调研小队听农户讲解
大豆垄距、长势等知识
图3 调研小队听五常水稻所
刘老师讲解大米加工过程
2. 问卷调查
在实地考察的基础上,团队成员开展了面对面问卷调查。我们设计了一份全面涵盖耕地利用、种植结构、农机使用、农业投入及农户生活满意度等方面的问卷,共收集了300多份有效问卷。问卷调查主要采取一对一访谈的形式进行,团队成员逐一走访当地村民,与他们深入交流,了解他们的生产模式、种植作物、农机化肥农药使用情况及对农业政策的认知和反馈。
这次调研覆盖了大豆、玉米、水稻等主要作物种植区。通过问卷调查我们发现,尽管机械化水平逐步提升,许多农户依然面临农机购置成本高、劳动力短缺等问题。同时,农户普遍依赖化肥农药来提高作物产量,但也意识到过量使用带来的土壤退化问题。农民对国家政策有较高的支持度,但部分政策落实不到位,农户对补贴获取等问题仍有困惑。
图4 调研小队在华原村村委会
与农户做一对一问卷调查
图5 记录化肥农药
图6 参观农机队并采访
3. 深入访谈
除了对农户的实地调查与问卷访谈外,我们还对赵光农场负责人、当地的种子公司和供销合作社进行了深入采访。
赵光农场的负责人向我们详细介绍了农场的数字化管理和现代化农业技术的应用。赵光农场利用田间气象设备和无人机等智能化工具进行实时监测作物生长,并采用大垄密植和深施肥等新技术来提高产量。同时,农场通过秸秆粉碎还田技术改善土壤结构,并在自然灾害防治方面采取了多项措施,如使用防雹站和抗洪机械来减少冰雹和洪涝的损失。负责人还提出了放宽秸秆焚烧管理的建议,以优化土壤条件。
图7 调研小队在北安赵光农场
与负责人座谈
通过对种子公司和供销合作社的采访,我们了解到农户在种子和农药的购买和使用上主要依赖于这些机构的供应。种子公司为农户提供了多样化的优良品种,帮助农户提高作物的产量和抗病性;供销合作社则在农药的采购、分发及使用指导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我们还发现,部分农户对种子质量和农药效果的依赖较大,合作社为他们提供了技术支持,但也存在对新型农资的了解和应用不足的情况。通过对这些机构的采访,我们进一步了解了农业生产供应链中的重要环节,深化了对农民购买和使用农资的决策过程的认识。
图8 调研小队采访农资商店
老板询问当地种植情况
调研发现与成果
通过对松嫩平原多个村庄的实地调研与问卷调查,我们获得了大量关于当地农业生产、土地利用以及农民生活状况的第一手资料。此次调研揭示了该地区在农业发展方面的一些显著特点和亟待解决的问题,也为未来的农业政策和乡村振兴提供了重要启示。
1. 耕地质量与作物种植结构
问卷调研结果显示,松嫩平原的耕地质量总体保持在中等以上水平,但部分地区的土壤退化问题不容忽视。农民们普遍通过灌溉、施肥等方式提升耕地肥力,然而随着化肥农药的过度使用,土壤板结和肥力下降的现象日益明显。特别是在大豆、玉米等主要作物种植区,农户表示化肥的依赖度较高,亟需找到更可持续的耕作方式。
作物种植方面,松嫩平原的农户主要种植玉米、大豆和水稻,尤其是在集中连片的耕地上,种植密度较高。我们发现,虽然部分地区开始尝试作物轮作和间作,但由于经济效益不显著,单一作物种植仍占主导地位。这种单一的种植模式虽然短期内有利于产量稳定,但从长远来看,不利于土壤健康和可持续利用。
图9 水稻种植区
图10 玉米种植区
图11 大豆种植区
图12 马铃薯种植区
图13 玉米-大豆间作
图14 玉米-马铃薯间作
2. 农业机械化与劳动力短缺
机械化程度较高是松嫩平原农业的一个显著特征。大多数村庄已经实现了播种、收割等环节的机械化生产,但由于大型农机价格昂贵,许多农户选择租赁或合作社购买农机进行集体使用。尽管机械化提高了生产效率,但高成本依然是阻碍中小农户进一步普及先进农业技术的主要障碍。
同时,农村劳动力短缺问题也非常突出。调研显示,随着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外出务工,农业生产主要依赖老年劳动力,尤其是在春播和秋收时,许多农户需要额外雇佣劳工,这加重了生产成本的负担。
图15 各型农机
3. 化肥、农药使用与可持续发展挑战
在调研中,许多农民反映近年来为了维持产量,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不断增加。然而,过量使用化肥农药不仅对环境产生了不利影响,也导致了土壤肥力逐年下降。虽然部分农户开始采用无人机喷洒农药等新技术,但可持续农业的推广还面临不少挑战。农民们普遍缺乏对绿色农业技术的深入了解,同时替代品的高成本和效果不确定性也让他们望而却步。
图16 无人机喷洒农药
4. 自然灾害与气候变化的影响
气候变化和自然灾害对松嫩平原农业生产的影响也十分显著。农户反映,近年来的极端天气频发,尤其是干旱和内涝,使作物减产甚至绝收。例如,黑龙江省五常市在去年发生的涝灾中,许多水稻田绝产,农户损失惨重。部分农户还对政府在灾后救济措施的速度和力度表示有待改进。
图17 18 水淹玉米地
5. 农民生活福祉与认知
在农村基础设施方面,调研发现多数村庄已经实现了通水通电,部分贫困村甚至享受水费全免的政策,大大提升了村民的生活满意度。然而,冬季取暖和医疗保障仍是农民面临的两大难题。农户普遍反映,冬季烧煤成本高,对家庭经济负担较重;而合作医疗的报销制度也存在不足,小病无法报销,只能依靠自费解决。
在政策认知方面,农户对国家的农业补贴和耕地保护政策普遍支持,但在具体实施中存在政策执行不力、信息传递不到位等问题。例如,部分农户表示,他们并不清楚政府的补贴政策具体如何执行,部分政策也未能真正惠及到最需要的农户。
调研团队感悟
队长:李唐路(土地资源管理专业2023级硕士研究生)
“通过本次调研,我对东北松嫩平原黑土区的农业发展和农民生活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尽管农业现代化正在推进,但仍有不少农户面临农业投入成本高、劳动力短缺等问题。特别是在秸秆还田方面,虽然政策在推广,但许多农户对其实用性存有疑虑。在未来,我认为我们需要更注重结合政策和农民需求,通过技术创新和政策优化,推动农业生产更加高效和可持续。”
肖潇(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2021级博士研究生)
“辽阔的东北土地给了我极大的震撼。通过调研,我发现农业生产的复杂性超乎我的预料。无论是土壤微环境的差异,还是现代科技在农业中的应用,都让我意识到农业生产并不是简单的体力劳动,更需要深度的技术与科学支持。未来,我们要更加重视科学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如水肥一体化、无人机喷药等,这些创新正在改变农业的面貌。”
李沂珊(土地资源管理专业2023级博士研究生)
“调研让我看到了东北农村发展的差异性。有的村庄在政策支持下,基础设施得到了极大改善;通过灌溉、施肥、深翻土壤和秸秆还田,农户尽力保持地力;通过轮作、间作优化土地利用;通过补充粪肥、化肥农药来提高产量;通过购买和租赁各种农机完成重型作业解放生产力。但也有部分地区依然缺乏现代化的设施和管理,农业生产方式相对传统,机械化水平不高。我感受到农业发展的不平衡现象,这意味着未来的政策设计和执行需要更加因地制宜,才能真正发挥出乡村振兴的效果。”
陈露(土地资源管理专业2024级博士研究生)
“在调研中,我深刻感受到农户年收入普遍较低,尤其是投入大量的金钱和精力后,仍无法保证每年有稳定的收益。多数农户年纪较大,年轻人大多外出务工,农村对年轻人吸引力几乎为零。此外,农业新技术在农村推广受阻,很多农户凭经验种植,缺乏专业技术指导。土地集约利用的潜力尚未得到充分发挥,多数农户依然依赖于增加化肥和农药投入来提高产量,尽管他们知道这种做法对土壤有负面影响。这次调研让我意识到,提高农村经济效益和吸引年轻人回乡,是未来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李育坤(土地资源管理专业2024级博士研究生)
“此次调研让我对农村贫富差距有了更深的理解。一些村庄经济发展较快,农户生活条件较好,但也有一些村庄房屋陈旧、生活艰难。这种差距不仅体现在经济收入上,还反映在村庄的管理和基础设施建设上。如何缩小这种差距,提升落后地区农民的生活质量,是未来乡村振兴亟待解决的问题。”
甘来(土地资源管理专业2024级硕士研究生)
“通过这次调研,我对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成效有了更深的体会,尤其是党员在农村发展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党员农民的思路更加清晰,接受农业新技术的速度也更快,比如转基因作物和GPS遥感技术等。调研过程中,我也观察到了无人机喷洒农药的过程,看到这些现代技术如何减少了手动操作,提高了效率。村民对秸秆和玉米芯的处理方式也让我印象深刻,女性常用玉米芯取暖,而部分秸秆则被打包离田。这次调研让我对东北农村作物种植有了更清晰的了解,很多知识是书本上学不到的。”
解生隆(土地资源管理专业2024级硕士研究生)
“调研过程中,我深切感受到东北农村的淳朴民风,印象最深的是在东方红村遇到的一位大爷,他满脸笑容,热情地分享了自家种的玉米。在南台子村,我见到了该村的大户农民,拥有多个拖拉机仓库,并且参加过哈尔滨的农业技能培训。这次调研让我有机会亲眼看到无人机打药作业,以及梨树实验站的大片玉米标准化基地,深感震撼。调研中收获的知识与体验,不仅丰富了我的农业实践,也让我对未来的研究充满了动力。”
参与本轮调研的还有我校本科生包赫、陈诺、雷朝翼、王若凡、王一帆和赵浩然(黑龙江),以及李俊霖(吉林)。
此次松嫩平原的调研让我们深入了解到黑土区农业的现状与挑战,见证了农业技术在农村振兴中的重要作用。无论是耕地质量的保护、作物结构的调整,还是化肥农药的合理使用与农机技术的推广,都是推动农业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环节。
恭喜你看到最后!
发现了调研花絮!
图片供稿 丨 李唐路 肖 潇
文稿撰写 丨 李沂珊
责任编辑 丨 李沂珊
统筹策划 丨 伦 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