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旱地系统 | 人地环境遥感实验室赴甘肃省开展专题调研

文摘   2023-08-16 14:54   北京  

2023


为更深入了解河西走廊植被与土壤表观要素的状态与特征,更好的服务于干旱区土地退化态修复综合评价的实现,从而推进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干旱半干旱区地表植被和土壤要素演化及其生态环境效应研究”与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耦合植被和土壤表观要素的干旱区土地退化/修复:动态过程、机理机制及优化调控”的进行,6月12日-6月21日,由孙强强副教授带队,人地环境遥感实验室4名硕博士赴甘肃省武威市、张掖市、酒泉市开展专题调研工作。



前期准备

01


林昕博士就本次调研结合前期河西走廊植被-土壤长时间序列演变特征进行计划安排(日程安排、路线规划、样点布设、信息记录清单),初步确定调研行程。


02


小组成员认真学习土壤样品采集和无人机飞行方法,同时学习USDA编著的《土壤表面特征及其分类模式》以准确描述土壤表观特征。






调研任务

本次调研共7条路线,途径河西走廊8个县区,经过了沙漠、戈壁、灌木林、草原、森林等多个典型干旱半干旱区土地覆被类型。本次调研共调查近300个地表覆被样点,并对其中45个样点采集了对应的土壤样品,记录植被类型36种,完善了河西走廊植被与土壤表观要素信息库。

另外,本次调研专门记录了干旱半干旱地区荒漠中特有的灌丛沙丘的信息与特征,推动对干旱区生态系统的自组织演变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的认知。

  沙漠

  

  戈壁

  草原

灌丛沙丘



汇报总结

6月25日,林昕博士对本次调研获取结果进行汇报总结,汇报本次收集的植被类型、表层土壤结构、表层结皮、土地覆被状况以及灌丛沙丘等信息,以及无人机获取的高空影像数据,结合野外调研探讨了多尺度地表标准端元空间对植被-土壤-气候变化响应机制认知的重要意义。




调研小结

河西走廊作为生态文明、丝绸之路经济带以及祁连山国家公园建设的核心区域,是高原气候和大陆性干旱气候交界地区,地形地貌复杂,景观类型丰富。其既是我国东联西出的重要通道,也是我国西北重要的生态屏障和典型灌溉农业区,研究河西走廊生态环境演化规律、机制及其生态环境效应一直是本团队研究的重心。未来团队将会一直在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管理方面开展研究,立足于河西走廊研究区,推出团队研究新篇章!


调研花絮








本期编辑:陈露,林昕

统筹策划:孙丹峰


土地利用管理与国土空间规划
发布中国农业大学土地利用与管理研究中心相关科研成果与学术信息,传播土地科学相关研究进展。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