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队孙丹峰老师、许月卿老师等共同指导国土空间规划与治理小组在农牧交错区生态工程建设效果评估与分区管理方面取得进展。该文章以"Linking the assessment of ecological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with zoning management in the typical agro-pastoral area of China: A perspective from quantity, quality and function"为题近期发表于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博士生冀正欣为论文第一作者。
重建生态平衡、扭转土地退化已成为全球行动的优先事项。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中国针对森林、草原、湿地等重要生态系统实施了一大批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其规模、持续时间、投资和参与程度在全球范围内备受瞩目。如何评价重大生态工程建设效果,理解生态工程建设背景下土地系统“数量-质量-功能”之间的互馈关系,成为生态工程建设区土地利用决策与自然资源管理的紧迫问题。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资助下,团队系统梳理了张北县生态工程建设历程,利用团队研发的地表光谱端元空间的标准体系和技术方法,从“数量-质量-功能”的综合视角构建了生态工程建设效果的评价框架,并开展了典型农牧区生态工程建设效果与区划管理的衔接研究。研究结果既可服务研究区域生态工程建设的实际管理,也能为其他类似生态工程建设区提供案例参考,共同助力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
该研究在总结张北县不同时期生态工程建设的时间、目标和成果基础上,从“数量-质量-功能”等方面建立生态工程效果的综合评估框架;采用Landsat 序列影像,选取研究区四类稳定的端元类型(土壤、植被、暗色物质和水)构建光谱混合分解模型,生成三个季相的端元丰度值图像。基于研究区假彩色合成遥感影像和三季相端元丰度图,融合随机森林算法、InVEST模型等挖掘研究区生态用地数量、质量和功能等方面的变化信息,综合评估研究区生态工程建设效果;以维度魔方表征数量、质量和功能三者的空间组合形式,识别出研究区生态工程建设效果的16个组合单元,划分为4种管理分区,并为每种分区类型设计了有针对性的管理策略。
图文供稿:冀正欣
责任编辑:李沂珊
统筹策划:孙丹峰 许月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