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沐融|热爱,让世界无限「延展」

民生   生活   2024-12-27 18:15   浙江  
这是一位身上布满「标签」的女孩,你可能会在以下场景遇到她:高尔夫球场、舞蹈室、潜水基地、咨询公司、ESG 公共演讲场合、时装管理工作室...
众多的爱好和职业尝试是沐融探索自己和世界的支脚,也作为养料丰盈着她,下一次继续勇敢出发。
沐融一直在做且只做一件事:真正喜欢的事。


斜杠——多元人生的支脚


18 年舞蹈爱好者,国家 A 级拉丁教师资格证持有者💃

一名人像摄影师兼模特📷

一名热爱旅行的潜水员🤿


这是周沐融在「个人说明书」里的自我介绍。除此之外,她还学习了声乐、高尔夫、钢琴......「我喜欢的事情我一定要都去尝试一下,一直到现在我都能够保持着这个习惯。」

*喜欢带着相机去各处旅游、扫街


*练习高尔夫


斜杠越多,就表示技能越多、标签越多、谋生方式更多。于沐融而言,这不只是一些爱好,更像人生的支脚。这些支脚稳稳地支撑着她的内核,构成她人生态度的几分之一,赋予她意义与多重身份下的自由和智慧。


*大学时候参加十佳歌手比赛的照片


故事要从小时候开始说起,沐融从小在上海长大,但其实是纯正的温州人。因为身边人交杂着讲上海话、温州话和普通话,多语言环境下的沐融甚至到两岁才可以开口说话,被爷爷一度认为是哑巴。


也许正是因为多元的文化背景带来更深的包容度和接纳度,她对各种不同的事物也自然表现出更大的兴趣和开放态度,也更愿意去体验和尝试很多看似毫不相关的事物,而这些尝试虽然形式各异,但都在她的内在一致性下紧密相连,成为了她自我探索的重要一部分。


要说坚持时间最久的,跳拉丁舞算一个。偶然的一次机会,沐融妈妈看到上海电视台旗下的小荧星艺术团在招第一届的拉丁舞班,想起沐融小时候喜欢跟着音乐扭屁股,就把她送去了。


小朋友的直觉最简单也最直接,仅凭每周末都可以和小伙伴们一起玩,就已经战胜了 99% 的兴趣班,于是他们之间的缘分开始了。对音乐的沉浸式感受、现实版奇迹暖暖、竞技型舞蹈带来的自信和魅力,赋予了独属于沐融预料之外的体验和意义,尽管在初高中最忙的阶段,每周留给跳舞的时间也至少有一整天,期间她也面临着要不要先以学业为主的提问,但那些无法回溯源头的链结,早已经成为沐融生命的一部分,于是和妈妈约定:只要不落下学习,就可以一直跳舞。(当然了,这对如何时间管理、高效学习势必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沐融从小就是一名自我管理大师。)


*跳拉丁舞


直到现在,跳舞已经有 19 年。


聚光灯照在小女孩的身上,带来了更多展示自我的机会,班里有艺术节和运动会等需要艺术排练的场合,班主任都放心地交给了「文艺委员沐融」。在硬币的另一面,这些机会也招致了一些本不应出现的偏见和排斥。


在小升初时,她毅然决然选择了脱离原有的小初高贯通的学习轨道与环境,选择了上海最好的初中之一,身边学霸环绕的氛围让她在学业上感受到了更大的压力。


她决定用更多的「成绩单」去证明自己,同时,班主任和朋友的信任和支持练就了她更开放的心态,「其实很多创伤或过去完全可以作为给自己建立力量的一种方式,而不是一直盯着它,很多人会觉得我心理很强大,其实是因为在初高中我已经完成了探索并且建立自信的工作。」



做自己喜欢的事


尽管那个时候对「领导力」这个词还没有认知,但沐融身上已经显现出了一些这样的特质。她带着班级走上了很多市级平台的项目,初中班主任建议她「高中的时候去学校里做事,到大学的时候就应该走出学校去社会做更多事情」,身边的朋友也推荐她去选择管理类的方向。


*高中是沐融逛展览最多的一段时间,展览馆、博物馆是她的周末目的地首选,这张图是沐融在台湾国立美术馆拍的


*小时候每次一到要比赛就是沐融最开心的时候,因为又可以自己设计赛服,哪里贴钻、加花、用波浪都由自己来定,图为沐融自己设计的赛服


加上对艺术的兴趣,时尚管理/艺术管理似乎成为了最恰好的选择,沐融先后去了时尚杂志社和某世界五百强服装品牌实习,「因为我本身对很多事情都感兴趣,所以我觉得还是要靠实习经历来试错,只通过别人的信息无法判断是否适合自己,所以我都去尝试了一下。」


之后沐融还创立了一家高级西装定制公司,一次机缘巧合的机会认识了一群复旦的同学,大家一拍即合,一同经营工作室。尽管在疫情时期收益并不是很好,甚至面临关停的情况,但每一次经历都有它本身的意义,沐融仍从中学到了许多,比如作为一家时尚管理品牌需要有哪些部门和职能、如何去运营这样一家公司、如何打造高级时装品牌...


亲身实践中品味出来的商业运作的逻辑,又反馈在沐融接收的项目中,一次次进行迭代。这次创业经历也收获了一些不错的成绩:与沪上多家知名婚纱店进行合作,并与联合利华项目达成环保衬衫合作项目,成为集团孵化器品牌 GoldenSample。

*创业时的工作照片,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亲身体验过了,沐融对时装管理的理想化印象有所变化。杂志社的工作节奏和压力超出了她的预期,而在大公司中担任固定职位的工作方式,也未能与她更为自由和独立的个性契合。她发现,这样的工作模式并不完全符合她对职业和生活的期望。


下一步该去哪里呢?刚好导师邀请沐融去研究院当研究助理,接触到了可持续发展这个概念,意外发现这条路也不错。「可持续」这个看上去抽象的词其实早已在沐融的生活中有更具象化的链接,比如早在 18岁学潜水的时候就有接触到 SDG14:水下生物,潜水时尽可能不使用防晒或使用海洋友好型防晒。


*去巴厘岛图兰奔潜水看二战沉船


也比如沐融妈妈为了让更多人了解到吃素的生活方式曾创办了一家素食馆,「世俗意义上获得的成就是没有意义的,对社会的价值才是证明一个人成功的体现」,从小耳濡目染的家庭观念一步一步影响着她,沐融发现,可持续发展为「我能为这个社会做点什么?」提供了更广泛的思考维度,在用心投入时间和精力进行各种尝试后,沐融越来越知道自己想要做什么,也一步一步地迈向更接近内心的答案。


自此开始了从政府端、企业端、公众端三个细分赛道的尝试。



在ESG道路上,

找到「情怀落地」的答案


对可持续发展充满兴趣的沐融,首先选择在联合国进行实习,期间她协助推进了东南亚智慧城市的进程工作。尽管这些经验使她对全球可持续发展的宏观视角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但如何才能真正从实际效益和社会意义的角度去做可持续发展呢?


这段经历让她更加明确了自己想要做的事——不仅仅是顶层设计的规划,而是能直接影响到社会、企业和公众的实际行动。


「从政府端制定政策虽然可以推动一些宏观的变革,但常常难以触及到最需要关注的实际层面。于是我决定,可能为企业提供实际的咨询服务,能更有效地推动可持续发展的进程。」


她意识到 ESG 是一个不错的口子,是一个更加贴近实际、能够影响企业日常运营的领域。回忆起自己在服装品牌实习的时候,这家企业将可持续发展纳入核心战略,还在产品设计、生产流程等方面联合价值链上下游的利益相关方共同推动时尚产业供应链减碳。


她也接触了非常多的在金融或者商业领域的朋友,大多数人更关注商业效益而不是社会价值,「我觉得或许这是我的机会」,于是沐融和 MSC 的故事开始了。


*工作时的沐融


在接触不同项目和企业的同时,沐融也对现在在做的事情产生了一些思考,她发现企业在实施 ESG 时仍然存在着认知上的误区,尤其是在如何看待 ESG 的真正意义方面:企业往往将 ESG 视为一个外部压力的应对工具,由于政策和法规的约束开始实践 ESG,可能会设定一些很有雄心的目标,也可能会通过报告展示 ESG 努力的成果。其实背后的逻辑是这样的:


  • 关于驱动力:满足合规和披露要求可以是企业开始实践的原因,但这并不足以确保企业真正理解其含义,企业关注 ESG 的本质在于从财务视角通过非财务数据更好地评估未来长期的系统性的风险。

  • 关于形式:撰写 ESG 报告、提升 ESG 表现是企业践行 ESG 的形式之一,但并不意味着完成了对 ESG 的解答。报告写得好不等同于企业做得好,企业做得好也不等同于报告写得好。


当然,企业的诉求和所处阶段不同,看待 ESG 的态度也不同。很多企业可能开始时只是为了应对政策而做 ESG,但在项目过程中,随着理解程度的加深会有衍生的需求出现,比如如何将 ESG 战略与具体的商业模式更好地结合,如何落地行动。」


她对 ESG 的认知和实践,也在一个个项目中得到了验证,形成一个正向迭代的反馈。她曾作为项目负责人:



除此之外,沐融创立了 ESG 知识科普的自媒体账号,从想选题、写脚本到出镜,沐融用这种方式践行着自己的思考。「我希望通过我的行动,让更多人了解 ESG 和可持续发展,它不仅仅是企业的责任,更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关心和思考的事情。」她希望能将政府、企业和公众三者联系起来,推动一个更全面、更有效的可持续发展生态。


*沐融受邀参加「北京大学燕京学堂2024年全球青年中国论坛」


从政策端到企业端再到公众端的 ESG 实践,沐融已经走了很长的路。



沐融在高中的时候一直在想一个问题:如果一定要选,选后悔还是遗憾?她的选择是后悔,因为遗憾就代表这件事她没有尝试,但是后悔一定是做了才产生的感觉。所以她会花更多的时间先去尝试,如果不适合自己,那就及时止损。


当被问到对未来有什么设想时,我们得到了这样的回答:「想要去做旅游博主探索更多的地方,或是开一家青年旅舍接待来自全球各地的人,这件事情是我一生最想做的事情,能够实现个人价值,并且‘对社会产生效益’是我判断值不值得的标准。」


跳舞、ESG、收获的荣誉和成绩等可能是初次认识沐融时了解到的标签,但抛开这些,「我只是一个什么都愿意尝试,想把所有喜欢的事情都做好的人。」


她遇见了许多真心喜欢的事情,于是践行长期主义,坚持不断地投入时间与热爱。把爱好当作人生的支脚,抛去光环和矫饰,沐融想做自己,想更多地探索这个世界。随着她在 Todo List 上的钩越打越多,我们也期待未来的她能够实现自己的梦想,在喜欢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推荐阅读 
*点击下方图片,了解更多内容:

*内容撰写:MSC 咨询品牌部 王初颖

*内容排版与编辑:MSC 咨询品牌部 牛晓雯


  影响力矩阵 


MSC咨询
Maker Sustainability Consulting, Unleash Your Enterprise Potential
 推荐账号,扫码关注
推荐账号二维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