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古典诗词悦读
【词句注释】
【白话译文】
首句“鹫岭郁岧峣”,这一句从大处着笔,形容了飞来峰的高峻葱郁。“龙宫锁寂寥”,“龙宫”化用了龙王请佛入龙宫说法的佛教故事,此处借指灵隐寺。“锁寂寥”用一个“锁”字形象地突出了灵隐寺中的清静。这两句诗,先从大处起笔描写了飞来峰,即灵隐寺的周边环境,再慢慢地聚焦到一点上来描写了灵隐寺。
下面的两句“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从灵隐寺的楼阁上可以眺望大海日出时的壮景,灵隐寺的寺门又正对着钱塘江汹涌的潮水,对仗工整,气势雄壮,在描绘实景的同时又增加了景物的层次,给人带来雄壮的感受。
“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是吟咏桂花的名句,当为诗人根据灵隐寺每到金秋时节便有桂子从月宫中落下的传说加以想象而成的,构思也相当绝妙。月宫中的桂子从天外飘下,寺庙中的香火从人间飘到了天外,天上人间仿佛都是相通的,显出了佛教圣地的神秘色彩。
第二联和第三联描写的是诗人在灵隐寺中见到的景色,第二联是实景,第三联是想象之景,是虚景。这两联虚实结合,更能显出灵隐寺之神秘。
“扪萝登塔远,刳木取泉遥”,形容诗人跋山涉水之艰辛。这一联采用了互文的修辞手法,描写了诗人不分远近地时而登塔,时而寻找名泉的游览过程。
“霜薄花更发,冰轻叶未凋”这一联是诗人在登塔取泉的过程中见到的深秋美景,山花迎着薄霜开放,树叶虽逢细冰而未凋。此处借景抒情,抒发了诗人虽遭受贬黜却仍然坚强。
“夙龄尚遐异,搜对涤烦嚣”,这一联是诗人自述一直以来就爱好奇山异水,因其可以洗涤尘世中的烦恼和喧嚣。在灵隐寺的游览也涤尽了诗人心中的烦恼。
最后一联“待入天台路,看余度石桥”,是写诗人还打算去浙江的天台山游览石桥。全诗在诗人想象的游览情景中结束,构思新颖,且以诗人对另一佛教胜景的向往,反衬出在灵隐寺游览时的意犹未尽,还带有一些出世归隐的向往。
整首诗按照诗人游览的路线展开描写,第一联,从外部环境飞来峰入手,接着写到灵隐寺,第二、三两联写的是灵隐寺中的景色,四、五两联是从灵隐寺出来见到的景色,最后两联是诗人离开时的感想和打算。思路清晰顺畅,语言凝练自然,描写了灵隐寺及其附近一带的奇丽风光,并在诗歌的结尾稍稍表示出了他出世归隐的意向。全诗意境开阔,构思奇妙,景色描写清丽淡远,开启了唐代山水诗的道路。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歌从大处起笔形容飞来峰的高峻葱郁,接着以一“锁”字突出了灵隐寺的清静。
B.月宫中的桂子从天外飘下,寺庙中的香火从人间飘到天外,想象奇特,构思绝妙。
C.全诗的艺术手法灵活多样,对偶、互文、衬托、借景抒情、虚实结合,堪为典范。
D.诗歌以游踪为线,思路清晰顺畅,语言含蓄委婉,诗人情感带有一些出世的洒脱。
2.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篇两句借用佛家之掌故,变成自己的词句,呈现了山寺相映生辉的情景。上句一个“郁”,充分展现飞来峰的高耸和葱茏美;下句的“锁”相对而出,反衬出佛殿的肃穆空寂。
B. “霜薄花更发,冰轻叶未凋”两句是诗人观赏到的景致,看着那迎冰霜盛开的山花和未凋落的红叶,诗人的心态比较孤寂。
C. “夙龄尚遐异,搜对涤烦器”两句是在交代原因,由于从小就喜欢远方的奇异景色,所以今日一见,就让它们洗尽我在尘世的烦恼吧。
D.最后两句言尽而旨远,表面上好像不再对灵隐寺进行描写,而实际上因为是在游佛教圣地,所以对佛教圣地之思有过之而无不及。这种若即若离的结尾,是在烘托灵隐寺的秀丽。
3.请赏析诗歌的第二联“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
4.简要概括诗歌表达的主题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