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冢记忆
云游西夏陵博物馆
2025
0126
西夏绘画在承袭中原传统的绘画风格
的同时,吸收了周边各民族、藏传佛教
密宗的艺术成就,融入本民族的习俗,
发展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风格。
西夏绘画
西夏绘画|起源与发展
其绘画种类繁多,主要包括壁画、卷轴画、木刻版画和木板画及岩画,绘画风格比较独特,显示其技艺水平的高超。
西夏绘画艺术
PART.01
绘画是民族文化艺术的一个重要方面,
西夏绘画历史悠久。
史载当年李继迁因不满其兄李继捧向宋朝献地而率领族人逃奔地斤泽时,就曾拿出祖先拓跋思忠的画像,叫戎人观看,结果“戎人感泣”,追随者越来越多。李继迁出示祖先画像,说明当时已经有了一定水平的绘画技艺。
目前发现的西夏绘画大多以佛教为题材,
多是纺织绢本和亚麻织布本卷轴画。
这三幅《炽盛光佛图》是目前我国
最早的炽盛光佛图之一,是唐代
以来此类题材作品中的精品。
《炽盛光佛图》
画面居中的主像为炽盛光佛,庄严慈祥,身着朱红色袈裟,双足交迭坐在莲花上,周围环绕11身星官。主尊上方十二个圆形图案则是希腊的黄道十二宫。画面两侧每组14身汉官形象,为印度黄道十二宫的二十八宿。这幅《炽盛光佛图》说明,西夏人的天文星象知识极为丰富,他们不但精通汉族人的“二十八宿”的星象理论,而且对黄道十二宫这一西方天文学体系也有充分的认识。
多元发展
《玄武大帝图》
这幅《玄武大帝图》则是国内发现的出现最早的道家玄武大帝神像图。玄武大帝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推崇供奉的道家尊神,是护卫北方,保境安民的神祗。它的发现反映了西夏佛教信徒亦佛亦道的宗教思想和西夏宗教信仰多元化的历史现实。
——
西夏后期,由于藏传佛教的渗透,反映西夏密宗的绘画艺术品在西夏境内蔚然兴起。它们施色浓艳厚重,以突出佛法密宗仪轨和神奇威严的宗教气氛。这幅《上乐金刚图》是此类画中典型之作。
西夏木版画
木板画是直接用颜料画在木板上的绘画,在绘画艺术品中是很少见的。西夏有多种珍贵的木版画,既有佛教题材,也有生活气息浓郁的写实画。这些木版画构图简练,线条流畅,有的板画背面或侧面还有墨书题记,具有很高的艺术和研究价值。
西夏有多种珍贵的木板画。甘肃武威出土的这批彩绘木板画就是典型代表,按古代挽歌中称人死后魂魄归宿处“蒿里”,这幅“蒿里老人”里,形象庄重的老人正是墓主人。这幅《驭马图》,《男侍》、《女侍》图,画中的骏马、人物形象生动活泼,栩栩如生,这些木版画完全是墓主人生前生活的反映。
这幅木画板高长14.0厘米,宽8.0厘米,厚1.0厘米。画上马已备好鞍,昂首扬尾,四蹄腾起作飞奔状,驭马人左手勒马,右手执鞭,面向马首,在马的前侧,光着双脚奔跑,他全神贯注,毫无慌张神色,有效的控驭着奔马,形成一幅生动而熟练的驭马图,很有感染力。1977年甘肃武威西郊林场西夏墓出土。
PART.02
西夏雕塑不但继承了唐代遗风和宋代的手法,而且融入当地内容和民族风格,雕刻手法细腻且注重写实。
雕塑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品种繁多,其中不乏精品。目前发现的有泥塑、石雕、砖雕、木雕和竹雕,雕塑内容包括宗教、冥器、建筑构件及生活用品等。
西夏木雕是西夏文物中的精粹之一,
不仅反映了西夏时期高超的木雕技艺,
从中也可窥见西夏时期的宗教文化、
日常生活等各个方面,对研究西夏历史
具有较高价值。因此,保护和研究西夏
木雕尤为重要。
西夏木俑
这批西夏木俑是2000年7月在距西夏陵区以南约24公里处的永宁县闽宁村西夏墓抢救发掘时出土的。包括武官俑、文官俑及少量动物俑共13件,系用松木雕刻削制而成,手法简洁,形象生动。
西夏木雕
简单的手法雕刻出生动的形象
艺术来源于生活的具象化
——
✦
•
✦
✦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
武官俑头戴后披式头盔,腿为组合式,面部涂红彩,眼、眉、胡须用毛笔墨绘。文官俑仅存头部,戴高冠,与宋朝文官帽饰相似。木牛、木鸡削出轮廓,画出眼睛,神态祥和,造型古朴。西夏木俑为国内首次发现,为研究西夏政治、军事、社会生活及丧葬习俗提供了新的资料。
西夏丧葬习俗是大家一直比较好奇的点,
下期,我们将带大家一起了解,
西夏时期有那些葬俗。
猜猜这是什么?
王志斌 | 终审
王永飞 徐 鹏 | 审核
孙梦玮 陈晓旭 | 责编
李 娟 | 编辑
优惠政策:
6周岁(含6周岁)以下或身高1.3米以下(含1.3米)儿童享受免景区参观门票优惠;
60周岁(含60周岁)老年人享受免景区参观门票优惠;
持本人有效残疾证、记者证、军官证等享受免景区参观门票优惠;
18周岁以下(含18周岁)未成年人、全日制大学本科及以下在校学生享受景区参观门票半价优惠。
公交路线:
市民、游客可乘坐公交708路、游一路、银川火车站东广场至西夏陵定制专线,在西夏陵站下车。
游一路运营时间:
4月-10月正常运营
11月-3月停止运营
驾车路线
(点击下方即可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