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意新声丨水仙

文摘   2024-09-15 08:43   广东  

侯军/文  李 瑾/拓  王洪增/绘

清影凌波见素心,

寒冬独秀散芳馨。

隔窗甘与雪梅伴,

暗讯人间近早春。

——题《水仙》



清末民初,有一段时间流行“清供图”。文人雅士们喜欢在青铜器拓片或汉砖拓片上,画些兰草菖蒲或四时花卉,置于案上,旁边再添些文房用具,号为“文房清供”。这是早期以拓片人画的一种常见范式。那些青铜器或古砖拓片一般在画面中都是用作花瓶、水洗、壶承等形制,成为画的组成部分花花草草,“移植”其中,拓与画也就融为一体了。
学术界一般认为,这种“时髦”的画法,与当时兴起的“金石热”有直接关系。然而,“金石”艺术长期专属于皇家宫苑,只是在王权颓败、地不纳宝之际,民间文士才有机会接触这些宝物。晚清时期,文物出土甚多,文人们也把审美目光投向远古的甲骨碑碣。所以,在书画领域出现这类“画拓拼贴”的时尚,也是应时因事而生。遗憾的是,这种玩法一直只局限在极少数文人士大夫圈子里,一般人很难见到那些价值连城的古物碑碣拓片——即使见到,谁会舍得在那上面涂花抹草呢?于是,文人雅士们“清供”一阵子,这种画法也就渐次消弭了。
李瑾在“我拓我家”的过程中,非常留意搜寻各种可拓之物。也是赶上一个镂刻技术大变革的好时候了,电脑镂刻的高超技术,远超以往的手工细活儿,无论多么精微繁复的花纹形制,皆可游刃有余。这幅《水仙》上的仿古花瓶,应该就属于现代电脑雕刻的产物,它是刻在一个盛装《中国古代十大名画》的木盒上面的——我猜,当年李瑾或许就是因为喜欢这个图案,才爽快地同意我购买这套价格昂贵的宣纸精印且装裱一流的古画套装的吧?
这件拓品,令洪增兄大为惊异。他一个劲儿追问:“你这是怎么拓出来的?”李瑾告以实情,洪增感叹:“艺术这个事儿,关键是能发现。你发现了,就是你的艺术。好,我要好好补上个东西,才能配上你这个拓片!”
画水仙是洪增兄的看家本领。于是在他笔下一幅当代《清供图》跃然纸上。至于我的题诗,也是以水仙起笔,凑成文首题画诗。

(本文原刊2023年9月15日《今晚报》)

寄荃堂
读书、喝茶、谈艺、论诗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