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山州:建设生物阻隔带 筑牢“绿色生态”屏障

文摘   2025-01-15 10:48   云南  



生物阻隔带建设是森林防火的一项战略性工程,是“绿色生态防火工程”的重要措施之一。近年来,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以“林长制”为抓手,注重生态价值与保护价值,着力推进森林防火阻隔系统建设,全力筑牢森林安全屏障。2024年,文山州建设生物阻隔带113.5千米,种植面积5122.6亩,种植苗木82.2万株,累计完成投资968万元。





文山州砚山县项目区种植的旱冬瓜苗木   韦荣彪 摄




文山州依据森林火险区划等级,紧密结合造林山场地形风貌与火灾发生频次规律,精准锁定山脊、林缘、道路等关键部位作为重点设防“要塞”。在设计环节,遵循因地制宜、因害设防、适地适树原则,严格落实建设与造林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验收的“四同步”方针,形成州级主导实施、县乡级督促实施、村组级落地实施的“1+2+2”紧密联动、齐抓共管格局,全方位提升森林自身御火能力。








秉持因险设防、因地制宜兼顾防火、病虫害防治、经济收益、观赏价值等多元效益精心设计。以省、州、县、乡、村“五界”火灾多发易发“高危区”及重点保护区域为攻坚要点,在山脚、林缘等关键节点着重建设防火林带,增强森林抵御灾害“硬实力”。根据森林资源疏密分布与地形起伏特点,划分砚山、马关、丘北、广南4县46个网格种植区域,兼顾林农生计诉求,使生物阻隔带发挥防火、生态、经济、社会等多重效益,构建“防火相通+防治相融”的生态格局,筑牢“绿色长城”。








在实施过程中,文山州立足林地林相结构与森林资源实际状况,编制林火阻隔系统总体规划,将建设任务精细拆解,逐一落实到山头地块。探索“森林防火+油茶产业”绿富双赢模式,选定耐火、抗火的旱冬瓜、油茶树种作为造林首选树种,明确造林树种适配组合、造林方式优化选择、配置结构合理搭建以及造林密度科学把控,设立示范林带,以点带面推动全域建设,推行以“5株旱冬瓜+5株油茶+30米建设宽度”交叉搭配种植布局,打造成助力群众持续增收的“致富林”。








放眼望去,一排排绿色防火带错落于山水之间,不仅是守护森林的生态卫士,更是创造经济价值的“黄金带”。同时,伐木、清地、挖穴、种植、施肥及后期抚育等系列工序,为群众提供大量家门口的就业岗位。几年后,随着油茶果的丰收,还将收获丰厚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让森林的价值呈几何倍数攀升。





文山州广南县项目区的旱冬瓜和油茶交叉种植   韦荣彪 摄




如今,向森林要食物、向林下要空间的发展思路,勇当践行“大食物观”先锋已成为新潮流。文山州积极开拓利用生物阻隔带项目赋能林下产业建设新路径,锚定“林上摘、林间游、林下种”的多元目标,探索“森林防火+林下经济”协同发展的全新格局,蹚出一条独具特色的“组合带”,实现森林防火与经济发展携手同行的“共生路”。








据悉,在马关项目区的林下经济“变革”正火热上演,焕发出新活力,300余亩生物阻隔带下套种“板蓝根”林下经济作物,预计每亩地年增收可达2万元以上,综合性收入将突破600万元,促进“森林防火”与“致富增收”双丰收。








将来,还鼓励林区周边群众广泛参与在阻隔带下种植适宜的林下经济物种,保障村集体获得稳定、可持续的收入,让林农每年都能分红,通过融合防火措施与产业发展,深度挖掘林子多元价值,实现林农、村集体、国有林场、政府、社会五方共赢的良好局面。






来源:文山州林业和草原局



作者:韦荣彪
编辑:谭钠丹   王靖媛
校核:王佳纯
终审:彭杏资

森林云南
发布云南林草最新通知公告、解读林草政策、聚焦林草改革发展、服务市场主体、传播生态文明理念。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