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叔 第932篇原创文章
众所周知,勤奋是一种很好的品质,我们想要做成一件事,达成一个好的结果,往往都离不开这种品质。
但是,勤奋是有前提条件的,若是大的前提出现了问题,那么再勤奋往往也没有任何价值。
比如说,我们都知道的「拔苗助长」这个故事。
故事中的主人公算是很勤奋的,在田地里忙活了一整天,但因为他违背了禾苗生长的自然规律,结果就是再勤奋,也没有用,反而损失惨重。
那么,勤奋的前提条件是什么呢?
答案是:深度思考。
有价值、有效的勤奋和努力,往往都建立在深度思考之上,没有深度思考的勤奋,通常都在做无用功。
今天这篇文章就来聊一聊「深度思考」这个问题。
01
不愿深度思考,难怪你混的不好
张三和李四相约一起进山里砍柴。
为了第二天能早点到山里,张三在前天晚上早早地就睡下了,而李四睡的则较晚一些,因为他花了点时间将斧子给磨了下。
第二天早上,张三很早就进了山里,一刻也不停歇,使出浑身力气砍柴,毕竟多砍一捆就能多一点收入。
等李四到山上的时候,张三已经砍好了两捆,虽然来得迟一些,但李四的速度很快,一会功夫就超过了张三。
到了中午,李四停下来磨斧子,他招呼张三也停下来休息一会,建议他将斧子磨一磨,再砍也不迟。
张三没理他,心里寻思着,我才不浪费时间,有这休息的功夫,我还可以多砍一些。
傍晚下山的时候,李四砍的柴捆数量足足是张三的两倍。
在接下来的几天里,每天都是这样的结果,李四虽然去的比较晚,而且还总是停下来休息,甚至中途还去摘一些果子带回去给孩子,但砍柴的数量却总是比张三多出不少。
张三就很费解,他问李四:我每天这么努力,起早贪黑地干,连休息的时间都没有,可为什么就是干不过你呢?
李四说,砍柴除了技术和力气,我们手里的斧子也很重要,我经常磨刀,刀锋锋利,自然就会砍的快一些,也更省力,你从来不磨刀,斧头越来越钝,当然既费力又砍的少了。
这就是「磨刀不误砍柴工」的故事,虽然很多人都知道这个经典的故事,也都理解其中的道理,但往往也仅仅是知道而已。
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他们压根就没有从中吸取到教训,仍然在干着和张三一样的事:低效勤奋。
很多人看上去真的很勤奋,很努力,很能吃苦耐劳,但所取得的成绩却总是不太理想,付出和收获不成正比。
通常情况下,这种「忙而无获」最本质的原因,其实就是勤奋的很低效,甚至是无效。
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原因往往就是缺少深度思考,而庸者和强者,普通人和精英之间的差距,往往也就在这里。
02
思考的深度,决定你的高度
说了这么多,很多人的心里可能会有两个问题
1. 什么是深度思考?
2. 如何才能做到深度思考?
先来看第一个问题:什么是深度思考?
曾担任香奈儿全球CEO,被称为「新一代香奈儿女王」的莫琳·希凯写过一本书《深度思考:不断逼近问题的本质》。
所谓「深度思考」,其实就是一种不断逼近问题本质的行为,对问题挖得越深,就越接近真相。
所以,如果想要彻底解决问题,想要努力的有价值,那么深度思考就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再来看第二个问题:如何才能做到深度思考?
有三个必要的条件。
1. 独处
没有一定的独处能力,那么就很难有「深度思考」的可能性,这是想要做到深度思考的第一个必要条件。
在《乌合之众》里有这样一句话:
人一到群体中,智商就严重降低,为了获得认同,个体愿意抛弃是非,用智商去换取那份让人备感安全的归属感。
简单来讲,就是人在群体中往往就失去了思考的能力,而这就是我们为什么要有独处能力的原因。
很多问题和事情,需要我们静下心来去好好思量,好好想想的,心越静,思想往往就越深邃。
2. 知识
独处是最基础的一个条件,并不是说只要静下心来思考,就一定可以做到对问题的深度思考。
比如说,在我们考试的时候,不管你再怎么静下心来思考,不会做的题目还是一样不会做。
所以,想要做到深度思考的第二个必要条件,就是要有一定的知识储备来支撑你的思考。
知识的储备,通常有两个来源,一是经验和阅历,二是看书阅读,这也是我经常说人要多读书,多出去见见世面的原因。
你的见识越多、越广,知识储备越丰富,往往就越能对问题有深度的思考和认知。
3. 练习
深度思考是一种能力,并不是天赋,既然是能力,那就是说可以通过练习来获取的。
想要一下子就能达到对问题有深度思考的级别,这是不现实的,除了长年累月的知识储备之外,我们还得刻意练习这种能力。
遇到问题,多问几个为什么,多从几个角度去看问题,不要迷信权威和唯一的答案,多持怀疑态度。
这不是神经质,而是通过一次次小的练习来培养思考的习惯,以及思维上的开悟,人的脑子总是越用越灵光的。
在前行的路上,如果发现自己的努力很低效的话,那么是时候停下来思考思考了,你思考的深度,往往能决定你的人生高度。
磨刀不误砍柴工,请铭记于心。
各位可以在文章下方的「写留言」处畅所欲言,互相交流。
文/哈叔
作者简介:哈叔,喜欢用历史解构职场,文字接地气,通俗易懂,简练精辟。新浪微博:哈叔微职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