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兴埠第三小学的德育副校长张媛,尽心尽职工作的同时,照顾已瘫痪在床的母亲近20年,既没有因为家事耽误工作,也从没有忽略对老人的关心,她的孝亲事迹更是受到了周围邻里的高度赞扬,大家都称她是新时代好儿女的典范。
一、照顾老人,彰显孝老爱亲
张媛的父母年事已高,母亲瘫痪在床4个年头了,之前10多年也是半身不遂、生活不能自理。张媛尽管工作繁忙,但却从未忽视对父母的关心和照顾,她每天下班后立即赶回家,给母亲擦洗身体、喂水、喂饭、喂药、更换纸尿裤,一刻也不停歇,尽力让他们感受到家庭的温暖。作为女儿,她特别感恩父母对她的抚养之情,在重要节日或纪念日如父母的生日、母亲节、春节等,都会送上一份精心准备的礼物或卡片,表达对父母的爱。
二、工作孝亲两不误
在母亲因病住院期间,张媛白天忙于工作,下班后立即赶到医院替换弟弟,值守夜班,耐心地照顾着病中的母亲。她经常说:“我没事,只要在学校看到可爱的学生们,只要母亲还静静的望着我,就忘了累了。”
“这么多年了,我从没有过自己的双休日”。多年来,张媛不是在照顾年迈的父母,就是在校园内忙碌着,让人佩服的是,她做到了工作、顾家两不误。周末时,她经常早早赶到学校把本周还未完成的工作理顺,中午抓紧回家给母亲做饭、喂饭、喂药,趁着老人午休时,又赶回学校忙起来,快到晚饭时又急急忙忙赶回家继续侍奉老人、擦洗身体,然后再一次赶回学校,时而会忙到深夜。
母亲卧病在床,夜里需要亲人的陪伴,她每周会陪伴三到四个夜晚。由于母亲丧失了咀嚼功能,只能吞咽粥样食物,早点成了每天的第一项艰巨任务。她会在六点早早起床并准备丰盛的早餐,然后耐心的打碎,如果学校有需要早到的工作,她会提前准备好半成品,嘱咐家人做好早点。有一次,张媛需要早晨六点二十出发带学生参加市级比赛,五点的闹钟准时响起,她迅速起床、走进厨房,把水果、菱角汤等煮熟后降温、打碎、保温,马不停蹄伴着小雨驱车来到学校,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
记得2004年初,身体一直健康的父亲脑梗住院了,一边是瘫痪在床的母亲,一边是住院治疗的父亲,姐弟俩分好工,分别在医院和家里伺候两位老人。正巧,学校要举办足球文化节,需要她整体规划和组织教师练习,时间紧、任务重,为了不耽误工作,她请女儿、女婿来暂时照顾老人,她到学校进行指导,布置好后期的进度和任务后,抓紧赶回家侍奉老人。20来天的时间里,她每天都会陪伴母亲半天,到校工作半天,父亲康复出院后她更是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中,圆满地完成了这项大型活动。张媛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工作孝亲两不误,为全校师生树立了好榜样。
三、做好德育工作,以行化人
作为一名德育工作者,张媛坚持利用活动、升旗仪式等形式对学生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教育,引导学生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她在家长会、学生大会上常说:“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教育家长多陪伴自己的孩子,助力孩子健康成长;多带着孩子去陪伴四老,让老人感受到亲人温暖的同时,更对孩子进行了孝亲的无声教育和引导;教育孩子陪伴父母,教育他们要尊重长辈、关心家人。
当有人与张媛探讨孝老爱亲这个深刻而永恒的主题时,她说:“这不仅是一种传统美德,更是我们中华民族千百年来一直珍视和传承的价值观。要将孝老爱亲融入日常生活,让它自然流露,无论工作多忙,全家人共聚一堂,分享彼此的生活和心情,多倾听家人的想法和感受,关心他们的生活和健康;以实际行动分担家务,让父母感受到子女的关心;经常向父母表达感谢,感谢他们为我们付出的一切,让他们感受到感恩之心;作为父母或长辈,通过自身的行为为子女树立榜样,教育他们懂得孝老爱亲的重要性。”她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来源:宜兴埠第三小学
编辑:王冬、樊婷丽
复审:韩冰冰
终审:王冬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