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之路,既短暂又漫长。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要实施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行动,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高教师培养培训质量,培养造就新时代高水平教师队伍。习近平总书记还指出:“经师易得,人师难求”。教师肩负着传递知识、真理,塑造灵魂、生命的重任,对于教师而言,教育是一个持续反思与自我完善的历程。在师生间细微的交流中,学生可能顿然领悟人生的道理,然而,育人的旅程亦是无尽的,正如于漪老师所言:“一辈子做教师,一辈子学做教师”。古人云,三思而后行,深思熟虑之后,方能行稳致远。在从事教育工作的16年里,我有过惊喜,也有过彷徨,有过开怀,也有过迷茫,面对新时代的教育,我在不断地追问自己三个问题。
一、为何为师?
这不仅是对自己从业选择的审视,更是对教育初心的自问。每当看到学生因知识而炯炯有神,因成长而自信满满,我深知,从教的意义在于点燃希望,塑造未来。“我为何选择成为一名教师?”这或许是每位教师在其职业生涯中都会自问的一句话,而我们反馈给自己的答案,便是我们从教时的那份初心。教师的初心是什么?在我看来,初心是回首向来萧瑟处,脚步依然从容坚定、心灵依旧踏实幸福的信仰,初心是此心安处,在教室里、在讲台上、在学生中认真做自己的神定魂安。我自刚刚入职时栖身于乡村一间不足十平方米的平房,到第一次不自信地站上讲台,从熬夜翻看教材研究教学方法,到看见学生在学习上的点滴进步,“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经历了挑战、坚持、反思与成长,我深刻体会到,教师的幸福在学生取得进步的那一刻被具象化了。所以,为何为师?我觉得是为了让自己和学生都成为幸福的人,如果说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那么一个好老师培养出一群好学生则是教育的幸福。所以,当我们用心去做教育时,其实幸福感是相互的,正如这样一句话:“让教师享受教育的幸福,让学生享受幸福的教育。”
二、何以为师?
作为教师,应如何将教育家精神贯彻到实际行动中,又该如何心怀“国之大者”,承担起“人民教师”这一称谓所赋予的责任?现在许多人呼吁要办“有温度”的教育,那教育应该是多少度呢?我觉得,教育应该是100度,沸腾的工作激情就是100度水汹涌翻腾的澎湃气势,就是炙热不熄、积极向上的豪情满怀。只有对教育充满热情,才能把激情转化为提升教学水平的驱动力,促成自己的专业成长。只有进取的激情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我觉得,教育还应该是0度,面对浮躁的社会氛围,教育者需要能够心如止水,冷静下来,安安静静的提升专业,越是艰难处,越是修心时。我觉得,教育更应该是36度,符合人的体温温度,有温度的教育才能让师生之间都能感到彼此的温暖,从而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所以,何以为师?我认为是以责任心敬业,以进取心精业,以平常心乐业。只有心怀教育信仰,将教育看做事业的教师,才会真正把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装在心里,才会在工作中有价值感、成就感和幸福感。
三、为师为何?
教师,应拥有两样东西,影子和种子。
影子,是我们作为教师在学生心中留下的深刻印象,是我们言传身教、潜移默化的结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老师应该有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自觉,不断提高自身道德修养,以模范行为影响和带动学生,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大先生,成为被社会尊重的楷模,成为世人效法的榜样”。教师承载的,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品格的塑造和价值观的传递。学生在未来的道路上,或许会忘记教师教授的具体内容,但那份影响和启迪将伴随他们一生。
种子,是我们在学生心中播下的梦想与希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广大教师要严爱相济、润己泽人,以人格魅力呵护学生心灵,以学术造诣开启学生智慧,把自己的温暖和情感倾注到每一个学生身上,让每一个学生都健康成长,让每一个孩子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在学生心里埋下一颗种子,它可能是一颗对知识充满渴望的种子,可能是对某个领域倍感兴趣的种子,也可能是对未来充满憧憬的种子,这些种子在学生心中悄然生根发芽,最终长成参天大树,成就他们的人生。“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教师要坚持教书与育人相统一,坚持言传与身教相统一,在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中用高尚的人格感染学生、用真理感召学生、用良好的师德浸润人心,为学生指点迷津、引领人生航向,从而培养出适应新时代发展需求、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
习近平总书记用引路人定义好老师,教师必须有自己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才能像灯塔一样指引学生。教师的梦想必须要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相融合,才能感化和引领学生有梦、追梦、圆梦。作为一名教师,我曾和许多老师一样,熬夜备课、研究教学,因为我知道,课堂上清晰的讲解,会让很多学生在题海中找到方向,点燃他们对学习的热情。作为一名教师,我曾和许多老师一样,课下与学生促膝谈心,通过互动与交流,我看到了孩子们眼中闪烁的光芒,那是理解后的喜悦,是探索未知的渴望。作为一名教师,我也曾和许多老师一样,数次家访,把濒临辍学的孩子劝返课堂,因为我知道,我放弃了他,可能他的未来就会改变,我的坚守,也许能影响他的一生。
“为何为师?”“何以为师?”“为师为何?”这既是我对教育的思考,也是促使我不断前进的动力。教育的意义不在于眼前的成绩和升学率,更在于长远的影响和价值的传承。当我回首教育生涯,留下的不应仅是一张张试卷、一份份成绩,而应是一段段温暖人心的故事,一个个被点燃的梦想。这样的教育,才是有温度、有深度、有广度的教育。教师是职业,而教育是一项事业,我们要用责任心、平常心、进取心去体会职业带给我们的幸福感,热爱自己的事业,我们要用初心和信仰来对待教育这项事业。对我来说,教书育人这一职责,早已从最初的理想,逐渐变成一种信念的坚守,更成为一直前行的目标。
编辑:王冬、樊婷丽
复审:韩冰冰
终审:王冬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