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狱后能不能快速融入社会,就看这些事做了没?

文摘   社会   2024-11-06 17:01   广东  



一个人在监狱服刑,特别是刑期较长的服刑人员,因为自身心理方面的原因,加上家庭、社会等各方面的变化很大,出狱后很难适应刑释后的生活、工作等,很难融入社会状态。

 


刑释人员,特别是刑期较长的服刑人员出狱后,心理健康水平较差,普遍存在不健康的心理状态,主要表现为:



有的人由于刑期较长,又受到社会歧视等原因,心理压抑,产生如焦虑、怨恨、失望、愤怒等这样或那样不良的情绪,对前途感到渺茫,对未来不抱任何希望;有的人对自己坐牢感到羞耻,认为自己曾经是一个罪犯,出狱后见不得人,自我评价较低,自卑心理严重;


有的人由于在就业、婚姻、家庭等方面因刑罚而遭遇挫折,从而迁怒社会,对社会产生对立情绪和报复心理,或是要求社会给予补偿的补偿心理;


有些刑释人员,缺乏法律知识,始终不能认识自己犯罪行为的社会危害性,产生严重的逆反心理,或出现行为上与社会规范相抵触的不良心理等等。



这些不健康的心理直接影响到刑释人员对社会的认知及对生活和工作的态度,不利于正常的社会关系的确立,在心理上很难适应社会,在生活、工作,处理家庭、社会关系上来看,很难成为一个“社会人”,甚至会走向反面,极易重新违法犯罪。

 



那么,服刑人员出狱后如何融入“社会性”心理适应呢?这里,提出几点建议:


一是自我调节。

刑释人员回归社会,是一个服刑人员自己、服刑人员家庭,甚至曾经帮助、鼓励的社会人士、社会组织等,都十分期盼的事情。回归社会、重新做人是一种解脱,也是一种幸福、一种从头再来的期望与决心。刑释人员在心理上要自我调节,要有重新融入社会的认知,要有在社会上立足的韧劲,要对生活充满希望,规划好自己、家庭的生活,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去努力、去实现。



二是家庭帮助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它具有特殊的社会控制能力和成员维系作用。家庭成员和刑释人员要有心理上的互动,建立相容、相知的良好心理。要尊重刑释人员独立的人格,给他们以关怀、爱护和诚恳的帮助,消除各种心理适应上的障碍,树立良好的家庭观念,增强他们家庭责任感。特别是在生活、工作中遇到困难和挫折的关健时期,要主动给予他们最大限度的家庭温暖,鼓励他们重新做人。



三是组织支持。

通过司法行政部门、公安部门、社会医疗机构等,对心理不健康的刑释人员开展科学而系统的心理矫治工作,打开刑释人员的“心病”窗口、寻找心灵扭曲的原因、铲除顽症的病根、矫正他们的人生坐标和道德准则。如司法所或是派出所为刑满释放人员普及心理健康知识,针对刑释人员表述的不同感受,帮助其分析问题,疏导心理压力,并积极引导刑释人员树立健康的心理理念。

 


四是社会帮扶

服刑人员在经历了长期的监禁生活之后,突然回到隔离多年的正常社会,在重返社会之初必然产生种种不适,国家和社会需要及时对出狱人给予关注,通过生活上的指导,行为上的督促、物质上的帮扶,扶持其渡过难关,顺利实现再社会化。


对于那些家庭环境恶劣、家庭关系紧张、家庭教育缺失,可能给刑释人员带来重新犯罪危险的家庭,社会应该给予一定的干预,社区组织、司法部门要及时介入,进行必要的心理调适和行为指导,促使刑释人员的家庭生活稳定、和谐。


其实在未释前,对于大多数服刑人员来说,家书、信件是他们情感的寄托,人在落难的时候,才是最思念亲人的,也至于好多服刑人员后来才明白,人生最重要的就是自由和亲情。


作为亲人或朋友,平时可以用壹封家信小程序多给他们写信,表达对他们的关心与思念,也让他们感受到亲情的温暖和友情的支持。而且给服刑人员写信,也是一种教育手段,在信中,亲人或朋友可以向他们传授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引导他们反思错误,认识到自己的行为给他人和社会带来的伤害,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将来的重新融入社会做好准备。



壹封家信
在线写信寄照片到全国监狱、看守所、未管所、戒毒所,提供在线写信、寄照片、明信片、代收信等服务,家人的一纸书信、几张简单的生活照片,是TA坚持改造的动力。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