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号:978-7-203-13337-7
这部书稿是一部颇具学术水平的著作,不但填补了本学科的一项空白,而且也对当前国家经济建设与环境利用,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该书稿持之有故,言之成理,反映了该分支学科所达到的最新水平,堪称佳构,可以预见将对学术研究产生重要影响,并于当前的社会经济建设亦大有裨益。
——周振鹤(著名历史地理学家、复旦大学教授)
第二章 辽建国前东北民族的经济文化类型
第一节 辽建国前东北各民族的分布
第三章 农业生产萌生与农业人口迁入
第一节 辽建国前契丹农业生产的萌生
第二节 中原农业人口的迁入
第四章 辽本土农耕区的分布特点及形成过程
第一节 西拉木伦河流域的农业人口分析
第二节 西拉木伦河流域农业开垦区的分布特征
第三节 医巫闾山北端农耕区的形成
第四节 中京及周围地区农业生产的发展
第五章 辽王朝新增境区内的农业生产
第一节 辽东地区的农业生产
第二节 燕云十六州地区的农业生产
第六章 辽代农作物与农业耕作方式
第一节 粮食作物
第二节 经济作物
第七章 辽代的畜牧业、狩猎业与非农业生产部门的地域结构
第一节 辽代的畜牧业
第八章 金本土女真人的经济生活与人口迁移
第一节 女真人早期的经济生活
第二节 金建国后中原人口向金本土的移民
第三节 金本土内部的移民
第九章 金本土的农业开发
第一节 金上京以及毗邻地区农业生产特点及地域扩展
第二节 东京、咸平路的农业生产
第十章 金代中原地区的人口迁移与农业生产新格局的形成
第一节 金初的战争破坏与人口迁移
第二节 金中期猛安、谋克户迁入中原与人口分布特点
第十一章 金代中原地区农业生产的区域特征
第一节 猛安、谋克户在中原地区的经济行为与农业生产
第二节 河北、山东的农业生产地域特征
第十二章 金代主要农作物的地理分布与农业耕作方式
第一节 金本土主要农作物的地理分布与农业生产形式
第二节 中原地区主要农作物的地理分布
第三节 中原地区的农作物种植制度
第四节 中原地区的精耕农业与区种法的推广
第十三章 金代畜牧业及其他非农业生产部门的地域分布
第一节 金本土的畜牧业及其他非农业生产部门
“农业”一词有狭义与广义两种内涵。狭义农业主要指种植业,这也是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的传统观念,班固在《汉书·食货志》中就曾用“辟土植谷曰农”来表述它的含义。广义农业则包括种植业以及畜牧业、养殖业、林业、渔业等众多生产部门,现在也有人称其为“大农业”。《辽金农业地理》所研究的范围和内容,基本上是按照广义农业,即“大农业”确定和设置的。因此尽可能全面地复原辽金时期各种农业生产部门的空间分布格局,探讨这一历史时期辽金两朝疆界内大农业生产的地域差异,以及自然、社会等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为了行文方便,文中只要不加以说明,但凡提及“农业”,均指狭义农业,即耕作业。
农业生产由生物体、自然环境、人类生产劳动三方面共同构成,其中人类的生产劳动体现为对生物再生产的干预,这种干预的有效性一方面取决于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程度,另一方面也受到社会政治、经济条件的制约。辽金两朝都是由非农业民族(这里指狭义农业) 吸收中原农业经济成分,将疆域扩展至中原地区而建立的王朝。在这样的社会政治、经济乃至军事背景之下,与两宋王朝相比,辽金时期社会剧烈变动而引起的人口迁移等社会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要更为强烈,也更为复杂。《辽金农业地理》将着重揭示在这些社会因素影响下,农业生产地域结构的变革。
感谢山西人民出版社授权发布!
排版:拊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