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保研夏令营优营,是我瘦十斤换来的

文摘   2024-11-18 09:01   北京  


喜大普奔,双喜临门。


(虽然大约并没有10斤,五天掉10斤肉还是有点夸张的,整个人有点脱相了)


但拿到优营好开心啊!现在已经吃回几斤肉了,哈哈哈哈。



|本期分享人|



H同学


汉艺国际教育 在读学员
本科 同济大学 设计创意学院
获 同济大学 设计创意学院 优秀营员

获奖经历(截至发稿前)

第八届米兰设计周-中国高校设计学科国家二等奖
第十二届NCDA未来设计师·全国高校数字艺术设计大赛 上海市一、二等奖
第十八届中国好创意暨全国数字艺术设计大赛三等奖
第八届同济大学“卓越杯”特等奖
第九届“汇创青春”三等奖等10+奖项

论文发表(截至发稿前)

已被CumulusMTY24 A类会议接受



#1

保研夏令营里,成绩不能说明一切

尤其是对于艺术设计相关方向的同学来说,成绩可能更像一条线,成为了入营和拿到保研资格的门槛,所以没有自然不行。

但是参加过夏令营后我发现,只有成绩也不行。包括院校背景也一样。

我这次参加设创的夏令营,能发现很多成绩非常好的同学最终没能拿到优营,甚至有没能入营的情况。而且参营期间我也发现不止有985/211的同学,双非学生也有的而且很强

创的小兔子

所以我小心的大胆猜测一下,感觉其实不论是优营还是入营,老师考察的都是一个综合能力

那么对于我们来说可能就需要用除了成绩单以外的东西,比如奖项、实践经历、作品集、研究计划书这类东西去体现我们的专业能力未来发展的可能性

那么如果是之后计划保研的学弟学妹们,在保证绩点的情况下,建议稍微挤点时间出来投投奖

如果自己没有精力去收集参赛信息可以直接问汉艺的老师,老师们经验比较多什么类型适合什么奖也都门儿清。



#2

一些参营“小巧思”(个人版

整个参营过程中我非常庆幸的是,开营时认真的听了每个同学的自我介绍,记下了他们擅长的方向和内容,也从他们的言谈当中大概分析了一下他们的性格

这其实是在为后面分组做准备,因为我们这个营组队是自己选组员的,所以我当下立刻就锁定了几个人很“适合”做我的队友,所以开始找组员之后很多同学还在挠头的时候,我已经主动出击找到队友了。

我个人觉得队友是非常重要的一个角色,Ta决定着最终产出的效果如何,工作坊期间我们的心态如何等等,很大程度上也会在我们是否能争取到优营上起到一定的作用。

同济的樱花很美,阿姨们也很美

因此提前了解一下各位同学还是很重要的,比如我的队友就给我带来了很大的帮助。我们两个属于非常互补的那种,她的逻辑性非常强,而我个人属于收集调研能力比较好,所以整个过程中我们俩配合起来也非常丝滑,最后工作坊的产出我感觉也很不错。

所以,大家之后参营也一定要好好听听自我介绍,关键信息记记笔记也不为过,万一自己选队友呢

晴朗的日子里,喜欢去和平公园工作

还有一点是,了解一下学校在做什么真的很重要

大家业余时间最好尽可能多看看目标院校的导师、所报专业的研究室、或者是未来的“同门”师哥师姐在研究什么。

这些内容很大程度上就指向了他们本身的研究喜好,一方面是你可以判断一下你的研究方向是否与他们契合,另一方面夏令营、预推免甚至考研复试里面的考题真的有可能来源于某一位老师或者同门的论文当中。

夏令营结束后,在家学插花,修身养性

面试的话我这个专业气氛算是比较轻松愉快的,问的都是专业相关的问题,不会有小红书上那种很奇怪的问题。考察的也是对专业的了解,行业的战略等等。

我有个好朋友在PSSD,他们那边就会卷一点了,毕竟是大火专业,营员基本都在熬大夜,而且面试也很“变态”专业面试也是全英文的,啧啧。



#3

好心态,决定保研人的一生

我平时真的是“快乐小狗”胃口好心态好,闭眼就睡一觉到大天亮。

在夏令营的那五天,可能是我人生中最漫长的“一天”。因为我好像感觉不到时间了,有一天完全没有任何感觉但后面突然惊觉,我已经有20个小时没吃饭了。

同济食堂很好,但我的胃口不好TT

包括那几天我的睡眠质量也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崩盘,每天光入睡就要一两个小时,那几天我听遍了各种类型的ASMR。

参营五天,瘦了十斤。很难讲我参加的是不是减肥训练营。

你说压力大吧,我其实自己感觉不到,所有事情也都有条不紊的进行着,从工作坊到面试,虽不能说尽善尽美但都是满意的状态。

但整个过程中,那种无形的压力给我身体带来的负担也是蛮大的,所以希望各位同学之后都有个好心态吧!

闲暇时间我喜欢看看绘本

拿到优营之后,我也有简单的复盘一下,有两个小建议给到大家:

一个是,学会“争取”很重要,会改变之后非常非常多的事情。比如当时我就是主动举了个手,成为了我们班的班长,这对于我之后认识很多老师都有比较多的帮助,也包括我前面主动去找夏令营的队友。


还有一个是,在机遇来临之前武装自己,这决定了机遇来临的时候你能不能抓得住。尤其是像我是跨专业的背景,业余时间就需要自己去大量的学习,打开视野。

这些说起来很容易,但是做起来需要用大量的时间和意志力,因为每个人的精力都有限而且去了解自己认知以外的事情本来就很难

开营前几天去waic逛展

最后推荐一个app吧,叫得到。对我来说它不是题库胜似题库,我在笔试上用到的很多论据和资料都是来自于这个APP,我觉得算是一个小小的杠杆,帮我翘起了整个夏令营的过程。

努力过了,剩下的就可以交给命运了,祝福大家都能成功上岸吧!


每一个小小的积累
会累积成你想要的结果









康石石
听康石石唠艺术升学与大家最相关的事儿:作品集创作思路传授,艺术升学透明资讯分享,全球艺术院校招生条例解读。这里是值得你每日订阅的“纯干货”艺术升学公众号。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