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吗?有这样一位杰出的女性,她为美国原子弹制造立下汗马功劳,被赞为美国“原子弹之母”,可她墓碑上却赫然刻着“一个永远的中国人”。
究竟是怎样的人生经历,让她有着如此复杂又令人敬佩的身份标签呢?
吴健雄于1912年出生在江苏省上海县(今上海闵行区),在家中排行老二,自幼便是个聪明伶俐的江南姑娘,常身着青布旗袍,透着温婉的气质。
她的父亲吴仲裔毕业于“南洋公学”,深受蔡元培新思想影响,还在家乡创办了明德小学,吴健雄就在这里开启了启蒙教育。
长大后,吴健雄先是考取苏州第二女子师范学校,毕业后做了几年小学教员,可她志不在此,1930年考入中央大学数学系后转入物理系,正式踏上物理学的探索之路。
当时国内现代物理知识储备薄弱,人才培养艰难,为了追求更高深的物理知识,1936年她毅然赴美留学。
初到美国,繁华景象固然让她眼前一亮,但大学实验室里那些先进设备和丰富的物理研究项目,才真正让她如获至宝。她一头扎进实验室,如饥似渴地做研究、读资料,沉浸在物理的世界里。
1938年,吴健雄开始钻研原子核研究,仅一年就独自完成原子核裂变实验,很快得到了劳伦斯、奥本海默等物理学界大咖的认可。
然而,身份和性别却成了她前行路上的阻碍,诸多本应属于她的荣誉被他人夺走,她只能继续默默做着研究员。幸运的是,她遇到了同为物理学家的丈夫袁家骝。
1942年,美国“曼哈顿计划”启动,旨在研制原子弹,众多物理学精英汇聚,可计划进展不顺。彼时吴健雄虽已在物理领域颇有建树,却因身份遭歧视,不过为突破瓶颈,美国官方还是邀请了她加入。
果不其然,在她助力下,原子弹建造进程得以顺利推进,奥本海默都不禁称赞她是名副其实的“原子弹之母”。
但即便如此,她还是未得到应有的尊重与认可。像“宇称不守恒定律”的研究,她付出诸多心血,最终却只有杨振宁和李政道获诺贝尔奖。
可吴健雄并不在意这些荣誉,她说:“我不是为了声望和荣誉才去做物理研究的。”
吴健雄虽常年身处美国,却心系祖国物理发展,多次申请回国均遭美国阻拦,无奈之下加入美国国籍才换来一点回国的自由。
1946年,她费劲周折帮一位美国老教授把藏书送回北京大学。
1973年,她终于踏上回国的飞机,回来后积极参与演讲、学术讨论,即便遭美国人不满,她也坚定回应:“我从没忘记自己是中国人,我的心一直向往我的祖国。”
不仅如此,1986年中国物理学会设立“吴健雄物理奖”,1993年在她和丈夫袁家骝的帮助下,我国的第三加速器——“科学灯”诞生,让我国在相关领域于亚洲崭露头角,成为美国强劲对手。
1997年2月16日,吴健雄在纽约病逝,享年85岁,而“一个永远的中国人”这几个字,就是她一生爱国情怀的最好写照,无论身处何方,祖国始终在她心中。
对于吴健雄这样传奇又充满爱国情怀的一生,你怎么看?欢迎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