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启立,在共产党人物的璀璨星空中,是一颗不应被忽视且值得敬重的星。在关于共产党良心人物的探讨领域,他理应拥有一席之地。
我曾有一回与胡启立近距离邂逅的经历。那时,胡启立身为中央政治局常委,而我不过是中央文献研究室的基层干部。时光回溯到 1988 年,正值刘少奇诞辰 90 周年。当时我刚从中央文献研究室的刘少奇研究组离开,肩负起创办中央文献出版社的使命。彼时处于全民皆商的社会浪潮中,中央文献研究室期望通过创收改善干部生活,经主管中央领导邓力群批准,出版社得以创立。
为纪念刘少奇诞辰 90 周年,我们筹备出版画册《共和国主席刘少奇》。当年,也是毛泽东诞辰 95 周年以及刘少奇与周恩来诞辰 90 周年,毛周均有画册出版,刘少奇也不能缺位。因刘少奇早期多从事地下工作,照片留存少,故画册以此命名。我既是刘少奇研究组老成员,又在出版社筹备中承担要责,此任务责无旁贷。在选定印刷厂时几经辗转,最终确定福州的福建彩印厂。
厂里事务处理完后,我准备返京。去机场时遇大雨,省委招待所工作人员告知我,胡启立也在此,其航班不会提前起飞,我可与他同行乘车前往机场。我采纳了建议,然而到机场后,因乘客多,我未及时到,机票被售。我焦急万分,谎称与胡启立同行,机场妥善处理,广播寻人并承诺次日为购票者解决机票,我才顺利登机。飞机无头等舱与公务舱,我坐第二排,前方是胡启立及其秘书。就座后,胡启立询问我所属单位,我答中央文献研究室,他轻声自语后又问我下飞机是否有人接机,无人接机可搭乘他的车。这一番交流,我铭记数十载。身为常委,乘坐经济舱还关怀小人物,令人钦佩。
胡启立 1929 年生于陕西榆林,毕业于北大,解放前在北大求学时就加入中国共产党,出身正统。他在 1978 至 1980 年担任共青团中央书记处书记与全国青年联合会主席,1980 至 1982 年出任天津市委书记与市长。1982 年在党的十二大当选中央委员,十二届一中全会进入中央书记处,当时年仅 53 岁,比书记处候补书记乔石年轻,是书记处年龄最小的男性成员,之后仕途顺遂晋升。
在十二届五中全会,他成为中央政治局委员,且在书记处书记排名跃升至胡耀邦之后万里之前。十三届一中全会,当选中央政治局常委并负责中央书记处日常工作。
胡启立的成长深受万里与耀邦影响。先看万里,1980 年 51 岁的胡启立赴天津任市长,面临巨大挑战。1976 年唐山大地震使天津破败,约 15 万居民住马路。
天津有“三大怪”,即“高楼不住住在外”,“汽车没有自行车快”,“自来水能腌咸菜”。当年秋,天津大学抗震棚火灾,棚屋相连,消防车难入,火势蔓延,众多家庭受灾。居民愤怒聚集,要求见市长。胡启立从北京赶回直奔火灾现场,被人群包围指责。他鞠躬致歉,承诺次日与居民代表商讨解决生活难题,并保证次年让大家回家过年。
民众不信,因之前市长有相同承诺未兑现,且天津住房缺口大,人均不足 5 平方米,地震损毁超千万平方米。胡启立向常务副总理万里求助,他告知万里要解决居民居住问题,请万里视察并批评天津工作。万里答应帮忙,到天津视察后在全市领导干部大会上严厉批评,质问干部是否想改变天津面貌,有无决心和能力,否则将撤换。
万里担心干部面子,询问胡启立是否过火,胡启立称恰到好处。万里的批评让百姓知晓中央态度,各级干部也感到压力,原本胡启立一人的压力变为全市干部共同压力。胡启立在天津还解决诸多其他问题,积累了丰富地方经验,1982 年调任中央办公厅主任。
胡启立初到中央工作遇棘手问题常向万里求助,如全国人大老领导申请在大会堂西侧建办公楼,胡启立因想为百姓留文化娱乐场所而搁置报告,未提交书记处讨论,被人大老同志追问后向万里求救,万里查阅档案找到周总理关于此地留作国家级歌剧院的指示,为国家大剧院预留地块。
耀邦对胡启立影响极大。胡启立曾言,若问何人影响最深,必答耀邦。胡启立 1955 年当选全国学联主席,次年入团中央,1964 年成为团中央候补书记,一直在耀邦领导下工作。到 1982 年他任中办主任,耀邦是总书记兼其直接领导。我因两位直接领导曾是耀邦秘书,深知耀邦人格魅力感染力强。胡启立受其影响,思想开放、为人开明且贴近民众。
1993 年,胡启立任恢复设立的电子部部长,成绩斐然。1998 年出任第九届全国政协副主席,步入“国”字号领导行列,此时已年近 70 岁,政治舞台渐趋尾声。2018 年,胡启立出席上海科技项目活动。曾有记者在 1993 年 3 月 15 日八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前问他从主席台到台下的感想,他坦然回应,称自己倡导能上能下、能官能民,自己亦应践行。
胡启立虽或有不足,但本质上是令人敬重的人物。他在不同岗位上的作为,无论是地方治理、中央事务处理,还是面对职位变动的态度,都彰显出其独特的品质与担当。他的经历反映出特定历史时期领导干部的形象与作为,以及他们为国家和人民所付出的努力与思考。
你怎么看?欢迎关注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