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称夜骑开封的学生是“酒囊饭袋”,华侨大学通报

学术   2024-11-08 12:36   上海  



著名媒体人Carl Zha(网名“草蜢一号”)在网络平台向国外网友介绍了一场中国大学生的“壮举”:

一群来自郑州的大学生连夜骑共享单车跨越60公里,只为在早晨吃上一口正宗的开封灌汤包。


Carl Zha描述,这群大学生在凌晨成群结队地骑行,开封城门口停满了来自郑州的共享单车,场面壮观。

共享单车公司不得不在次日安排车辆调度,把“误闯”开封的单车集中运回郑州。这一举动迅速走红网络,不少商家也抓住时机展开营销,有人沿途直播送水,吸引观众。

此事不仅引发了国外网友的好奇,也让许多网友直呼震撼。“吃完灌汤包,他们怎么回去?”有国外网友困惑。

Carl Zha则调侃回应:“他们可以乘高铁回去。”这让外国网友再次大为惊讶,“坐高铁回家要很多钱吧?”

其实也不贵。高铁2.3美元而已。


青春的奔放还是无序的冲动?


对于大学生的深夜骑行举动,网友的看法两极分化。

一方面,不少人质疑共享单车的规范问题,“共享单车能骑出运营区域吗?”、“这种明显违规的行为,商家不仅不批评,还大肆宣扬,是想让以后的用户效仿吗?”

有人计算费用,“共享单车骑60公里,调度费加上使用费,可能超过一张高铁票了吧。”

另一位网友回忆道:“读研时暑假还收到通知,不让骑车回家,有人试过,结果骑成了横纹肌溶解。”

然而,也有不少人赞赏这场青春“冒险”。他们认为这体现了年轻人无畏的朝气,勇敢尝试的精神,“青春就是飞扬的,有冲劲的,鲜活的,不是一潭死水。”

有网友调侃道:“单纯享受和朋友一起犯傻,社畜是不会明白的。”

也有人怀旧地感叹,“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

华侨大学教师“失言”引发新波澜


11月7日,福建厦门华侨大学一名班主任在班级群里对“大学生夜骑开封”一事发表评论,使用了“移动造粪机”“酒囊饭袋”等字眼,言辞激烈


该聊天记录迅速流传至社交平台,随即引发大量争论。

对此,一部分网友表示赞同班主任的观点,认为大学生的行为虽看似热血,但确实可能扰乱交通秩序,给他人造成困扰。

一位网友直言:“大晚上骑车跑到机动车道,堵得汽车都动不了,别人是要赶时间的。”

另有网友评论道:“批评一句又不是多大委屈,再说,青春非得通过夜骑来表现吗?”

然而,更多人对该班主任的言辞表示反感。“就因为夜骑就被侮辱成酒囊饭袋?为人师表应有的宽容呢?”另一位网友也指责道:“这老师思想这么封建,还当老师?”

华侨大学发声:启动调查,不姑息不当言论


事件发酵后,华侨大学于11月7日发布通报,表示已成立专项工作组,对该教师汤某的言论进行调查处理。结果,汤某的言论被认定为“不当言论”。


通报中指出,该校将依法依规启动追责问责程序,明确表态反对该教师的言辞。

青春狂欢与风险隐忧的拉锯战


大学生夜骑开封,这一幕青春的狂欢同时也引发了安全隐患的担忧。夜骑过程中,视线受限,身体疲惫,可能造成交通事故的风险随之增加。

共享单车本意在于满足市区短途出行需求,未曾设想用于跨城长途跋涉,如今变成了另类“长征”的工具,给运营公司带来了不小的调度压力,甚至成为部分市民的困扰。

面对成堆的单车,开封城管部门和运营方疲于应对。部分市民对此举感到无奈,认为青春的激情应有规矩作为边界。

在这种热情之下,如何平衡安全、秩序与自由?这不仅是一次青春行为的考验,更是未来管理智慧的试金石。

青春该如何与秩序共存?


夜骑郑开道的“特种兵旅游”,为不少人带来了启示与反思。青春的活力值得肯定,但规则意识同样不可忽视。

正如网友所言,“每一次的冒险都应是文明的实践。”在当今时代,如何找到青春与秩序的平衡,是我们必须共同面对的课题。


更多相关信息,可扫码+群,邀您进学术圈



编辑| Albertz;资料来源| 微博


科研与发表
关注科研圏动态,国际期刊动态,介绍发表经验。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