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Life被On Hold,中国投稿量腰斩

学术   2024-11-02 12:35   上海  



2024年10月,学术界发生了一件大事,那就是著名的开放获取期刊eLife被科睿唯安(Clarivate)旗下的Web of Science标记为“On Hold”。


关于eLife


eLife是一本开放获取的、同行评审的生命科学和生物医学期刊。期刊使命是促进和加速科学研究的传播,它通过提供快速、透明的同行评审过程和无限制的开放获取来实现这一目标。


影响因子:6.4,JCR分区为Q1、中科院分区生物学1区最新自引率为1.6%。最新年发文1332篇。


影响因子或面临取消


这个决定和eLife在2023年开始实行的“评审预印本”出版模式有关。


在eLife的新玩法里,所有投稿的文章都会被发布,而且会附上审稿意见,但不再有传统的“接受”或“拒绝”的标签


这让科睿唯安觉得这和自己信奉的同行评审流程太不一样了,觉得这样会影响科睿唯安原有的质量控制和期刊影响因子体系。


因此,睿唯安认为eLife的内容质量需进一步审查


如果最后审查结果说eLife不符合标准,那么eLife的年度影响因子可能会被取消或者降低,甚至可能被完全从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移除


影响因子可是衡量期刊学术质量和影响力的一个核心标准,它统计了期刊的年度引用情况。


eLife之前因为影响因子高,在生命科学和生物医学领域的学术期刊中挺突出的。如果没了影响因子,eLife在学术界的地位可能会受到影响。


eLife:你预警你的,我们的评审更科学


eLife对Web of Science的“On Hold”决定迅速做出了回应。


他们在声明中直截了当地说,科睿唯安的传统影响因子评价模式阻碍了学术开放的进程。


eLife强调,学术界对“开放科学”的支持不应该被影响因子这个单一的评价标准给限制住。



eLife还强调,传统的“接受”或“拒绝”的二元审稿方式忽视了很多有价值的研究成果,也限制了科研的传播速度。


他们的新出版模式就是想减轻学术界因为影响因子带来的竞争压力,让科研人员更专注于研究本身的科学性和创新性。


eLife在声明中明确表示:eLife的目标从来不是追求影响因子,而是推动科研成果的开放获取。


On Hold后,中国投稿量大降50%


饶毅教授在他的公众号上提到,eLife主编说自从被On Hold以来,因为担心影响SCI分数,来自中国的投稿降低了50%,而来自欧美的没有改变。


对此,饶毅教授回复说:祝贺



行业审查引发争议,影响因子体系面临改革呼声


eLife被Web of Science“On Hold”这事不是个例


2024年以来,已经有多家期刊遭遇了类似的审查,包括《总体环境科学》(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和Heliyon等知名期刊。


Web of Science审查的主要原因是这些期刊的出版模式或审稿方式偏离了传统标准,尤其是那些涉及透明化和开放获取的期刊。


有评论指出,这种趋势显示出科睿唯安对开放出版的态度比较保守,更倾向于传统的同行评审体系。


对学术界来说,影响因子作为期刊质量的标杆已经存在了将近半个世纪,虽然它能量化期刊在学术界的影响力,但也因为它过于单一化和评价失真而备受争议。


现在,随着开放获取(Open Access)和预印本(Preprint)模式的普及,越来越多的研究人员呼吁对学术评价体系进行改革,尤其是在评价期刊质量时应该考虑更多维度。


eLife的相关负责人指出,影响因子的“一刀切”评判机制让期刊过于关注引用数量,而忽略了科研成果的多样性和创新价值。他们认为,开放模式和透明审稿制度才是符合学术界发展需求的前沿方向。


对于这个事,你怎么看呢?


更多相关信息,可扫码+群,邀您进学术圈



编辑| Albertz;资料来源| 综合


科研与发表
关注科研圏动态,国际期刊动态,介绍发表经验。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