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教师,也要“坐班”了

学术   2024-11-09 13:03   上海  



你知道吗?在大众的普遍认知中,大学老师这活儿,简直就是自由的代名词。

与苦逼的行政人员不同,大学教师不必遵循坐班制度。这种工作模式被认为是给高校教师的“巨大福利”。

在不少人眼里,很多大学老师不仅在寒暑假里到处游山玩水、寻欢作乐,平时也能睡个懒觉,逛逛商场,炒炒股票,干干副业,一周可能就那么两三天需要去学校露个脸。

坐班制兴起

时代在变,规矩也在变。现在,有些高校开始搞起了坐班制。

比如说,某个三线城市的商学院,就让40岁以下的年轻老师们每周至少三天得去“青年人才成长助力站”坐班,搞搞学术活动啥的

当然,你要是手里有个省部级项目,或者发表了高级别的论文,或者拿了省级以上的奖,那就可以逃离升天了。

西部那边有个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的新老师们也得严格遵守坐班制度,从入职开始一年内,得按时上下班,不能迟到早退

还有个省会城市的民办高校,去年就通知说,从2月20号开始,所有教职工都得坐班


上海高校,领先一步

上海是改革开放的龙头。上海部分高校早就实行了教师坐班制。

下面是一则2014年的报道。

上海工程大学校长丁晓东介绍,学校实行“弹性坐班制”,即教师在工作日除按规定程序经批准的事务外,均需到校工作,以便学生在课后甚至晚上找得到老师,增加专业交流。

为此,校方将教学A楼设为辅导楼,除白天外,每晚6时至9时,公共课、基础课的课程教师在辅导楼答疑,让学生能够在楼内找到每一门公共基础课老师。


其实,早在2007年,上海杉达学院就制订了教职工考勤制度。全员坐班


作为激励,杉达学院也安排了每周一天的学术假。。(PS:现在,可能所有教师都享有这个福利了。不太确认)


坐班制的利弊

坐班制,说白了,就是为了增加师生交流,提高教学质量,加强团队合作,还有就是更好地管理老师们的工作。

它的好处和坏处都挺明显的。

好处嘛,就是管理更规范了,团队合作也更强了。老师们在规定时间里集中,有啥问题能及时沟通解决,学校也能更好地监督老师们的工作。坐班还能促进学术上的交流合作。

坏处呢,就是可能会限制老师们的工作灵活性,影响科研效率。有些老师可能晚上或者早上思维最活跃,适合搞研究,但坐班制一来,就得按点儿上班,这节奏一乱,科研效率可能就受影响了。

还有,如果管理不到位,坐班可能就成了形式主义,人是来了,心没在工作上。

不坐班的大学老师也不轻松

研究显示,大学老师每周工作时间平均52.3小时,比法定工作时间多了18.8%。

寒暑假每周也得工作32.9小时,法定节假日每天平均工作4.4小时,一年下来,比法定工作时间多出195小时。

而且,大学老师每周深夜工作大概11小时,占了周工作时间的22%。他们的工作时间主要分三大块:教学、科研、管理和服务。

以教学为主的老师,每周大概工作24小时,科研21小时,管理和服务6小时。

就算不用坐班,老师们还得去学校上课、开会、参加学术活动,平均每天上下班交通时间1.95小时。


所以,你看,大学老师坐班制这事儿,既有好的一面,也有挑战。

怎么在保证教学质量和管理效率的同时,又能照顾到老师们的工作灵活性和科研效率,这是高校管理者需要好好考虑的问题。

坐班制的利弊,不仅仅是管理上的问题,更是关系到大学老师工作生活平衡的大事儿。希望未来,高校能找到一个更合理的解决方案,既能满足教育发展的需要,又能尊重和保护老师们的权益。


更多相关信息,可扫码+群,邀您进学术圈



编辑| Albertz;参考来源| 麦可思研究、上海市人民政府网站 等



科研与发表
关注科研圏动态,国际期刊动态,介绍发表经验。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