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邦21首夜曲,托马斯·施万的完整现场音乐会

文化   2024-12-09 19:35   江西  

弗里德里克·肖邦 (1810-1849):夜曲

献给格雷格·米勒 (1964-2018) 的独奏音乐会

托马斯·施万,钢琴

夜曲 1 号 (Op. 9 No. 1) 降 B 小调 00:17

夜曲 2 号 (Op. 9 No. 2) 降 E 大调 06:29

夜曲 3 号 (Op. 9 No. 3) 降 B 大调 11:31

夜曲 4 号 (Op. 15 No. 1) 降 F 大调 19:25

夜曲 5 号 (Op. 15 No. 2) 升 F 大调 24:26

夜曲 6 号(作品 15 第 3 号)G 小调 28:12

夜曲第 7 号(作品 27 第 1 号)C 小调 33:46

夜曲第 8 号(作品 27 第 2 号)D 大调 39:09

夜曲第 9 号(作品 32 第 1 号)B 大调 46:31

夜曲第 10 号(作品 32 第 2 号)A 大调 51:54

夜曲第 11 号(作品 37 第 1 号)G 小调 58:18

夜曲第 12 号(作品 37 第 2 号)G 大调 01:04:45

夜曲第 13 号(作品 48 第 1 号)C 小调 01:11:29

夜曲第 14 号(作品 48 第 2 号)降 F 小调 01:18:02

夜曲第 15 号(作品 55 第 1 号)降 F 小调 01:26:04

夜曲第 16 号(作品 55 第 2 号)降 E 大调 01:31:59

夜曲第 17 号(作品 55 第 2 号)降 E 大调 01: 62 No. 1) B 大调 01:37:50

E大调夜曲第18号(作品62第2号)01:45:15

E小调第 19 号夜曲(Op. posth. 72 No. 1, WN 23) 01:53:03

升 C 小调第 20 号夜曲(Op. posth., WN 37) 01:58:01

C小调第21号夜曲(Op. posth., WN 62) 02:02:59

波士顿学院加森厅

2024 年 10 月 5 日

(节目说明)

《三首夜曲》作品 9 创作于 1830-32 年,是肖邦首次出版的夜曲集,收录了他最受推崇的一些音乐。第 1 号(降 B 小调)是对空间和孤独的神秘冥想。就我个人而言,我一直觉得这首夜曲的中间部分是音乐对广阔海平面的呈现——海鸥的叫声、海浪拍打岩石的声音、远处船只消失等精确的图像——与卡斯帕·大卫·弗里德里希等伟大的浪漫主义画家的形象一致。继第 2 号(降 E 大调)的温柔和亲密之后,第 3 号(降 B 大调)带领听众在夜空中进行一次惊心动魄的飞行,时而动人、时而恐惧、时而振奋。对我来说,最后几小节的最后一个“柔板”标记代表着一种与夜晚、星星和整个造物的深刻交流感。

《三首夜曲》作品 15 于 1833 年出版,以更哲学和沉思的方式重现了作品 9 的许多诗意动机和主题。第 1 号(F 大调)是肖邦最令人回味的旋律之一,以惊人的原创性使用半音和声、不和谐音和对位来支持。作品 15 号第 2 号(升 F 大调)充满了渴望、温柔和自我忏悔,与作品 15 号类似。9 号 2。在 3 号(G 小调)中,肖邦更加内向,对死亡进行了细致的沉思,并提出了未解答的开放式问题。(据说肖邦最初在这首夜曲的手稿上题上了“在墓地”,后来删除了题词,并大喊:“让它自己想出来!”)

1837 年出版的两首夜曲 Op. 27 中,肖邦开始将夜曲配对。从现在开始,每对夜曲都表达了一个单一、统一的诗意问题的两个不可分割的方面。在 Op. 27 中,我们看到了绝望和悲剧的阴影(C 小调 1 号),以及敬畏、感激和崇高的宗教情感(D 大调 2 号)。在第 1 号的末尾,大调中摇篮曲般的旋律的崇高出现,让人感觉突然想起了童年的纯洁——母亲的记忆——它安慰了伤心欲绝的人,并开辟了新的和意想不到的希望和超越的视野。

同样发表于 1837 年的两首夜曲 Op. 32,在夜曲的整体叙事中起到了休息和安静沉思的作用。在被突然的宣叙调打断的第 1 号(B 大调)的梦幻之后,我们沉浸在第 2 号(A 大调)令人惊叹的温柔之中,这是一部神奇的简单和自发的作品。

1840 年发表的两首夜曲 Op. 37,我们看到了肖邦哲学和象征思想的巅峰。第 1 号(G 小调)是肖邦最神秘的作品之一。第一部分情绪和细节极其丰富,接着是一首几乎静止的、像合唱团一样的赞美诗,仿佛体现了转瞬即逝(心理)和永恒(精神)之间的冲突:这是对肖邦无与伦比的诗歌天赋和惊人综合能力的有力证明。在第一首夜曲的深度之后,第二首(G 大调)是关于希望、记忆和童年主题的精致幻想。

两首夜曲 Op. 48 出版于 1941 年,是所有夜曲中管弦乐质感最浓的一首,尤其是第一首(C 小调)。这首第一首夜曲的精神和宗教范围被 Jan Kleczyński 完美地表达出来:“[中间部分] 是一个更大的悲伤的故事,用激动的朗诵讲述;天上的竖琴带来一线希望,却无力抚慰受伤的灵魂,只能向天堂发出最深切痛苦的呐喊。”第二号(F小调)是肖邦最长、最真挚的旋律之一,仿佛无休止地徘徊、寻找和询问。

1844年出版的《两首夜曲》作品55展示了肖邦晚期风格中日益复杂的和声和对位。第一号(F小调)对我来说是一首病痛之歌;无数个小时浓缩在几分钟的音乐中,让人没有目标和希望,与生活隔绝,只有短暂的解脱之叹。然而,在结尾处,尾声的势头和F大调音响的出现再次将我们引向夜空和夜晚的清新空气。第 2 号(降 E 大调)是一首不可能的、理想化的幸福之歌:一首与整个现实交流的歌曲,具有神秘的、爱情结合的体验的强度。

1846 年出版的两首夜曲 Op. 62B 大调和 E 大调)对我来说是无法用语言定义的。最重要的是,它给人一种提炼的体验、超凡脱俗的距离和形而上学的希望的感觉。

交响乐
记录交响乐 分享经典曲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