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夜 | 十首应该收藏在歌单中的圣诞音乐,总有一首触动你的心

文化   2024-12-24 20:44   江西  


每一个节日,都关乎思念与爱

在异彩纷呈的世界中

音乐应该是引起人类

达到共情的最佳选择了吧



12月24日——平安夜,是西方的传统节日,因为是圣诞节前夕,所以又被称为圣诞夜(Christmas Eve),类似中国的除夕。在中西文化融合的大浪潮中,平安夜俨然已成为一个世界性的节日。


平安夜当晚,大部分基督徒弟兄姊妹,也许会去教堂参加庆祝活动,或者留在家中,团聚在客厅里,围绕在圣诞树旁唱圣诞歌,互相交换礼物,回顾这一年以来生活中所有的喜怒哀乐,传达对彼此的深深祝福与问候。


安魂曲 

一直以来关于《安魂曲》与莫扎特夭亡的关系流传着众多说法,1791年贫病交加的莫扎特受到一位神秘人重金委约创作一部《安魂曲》,特殊的音乐主题和来访者的神秘感令莫扎特对这部作品格外重视,甚至预感到自己的生命之旅即将结束。


《安魂曲》倾注了莫扎特全部的心血,他甚至认为这是写给自己的《安魂曲》。面对命运既定的生死之数,病榻上的莫扎特无力抵抗,在第九曲《泪经》刚动笔之时溘然长逝。



糖果仙子舞曲 

根据德国作家霍夫曼童话《胡桃夹子和鼠王》改编的芭蕾舞剧《胡桃夹子》是柴科夫斯基的晚期主要作品,首演于1892年。


这是一个唯美的童话故事:女孩玛丽偶然得到一只胡桃夹子。夜晚,她梦见胡桃夹子变成了一位王子,领着她的一群玩具同老鼠兵作战。后来她又被王子带到果酱山,受到糖果仙子的欢迎,享受了一次玩具和舞蹈的狂欢盛宴。


在竖琴悦耳的伴奏下,音色迷人的钢片琴奏出温柔的旋律,引出温婉美丽的糖果仙子的到来。那轻巧的声音,就像美丽的糖果仙子纤细的身影,愉快地跳着舞,编织出梦幻般的世界,带给人无限的想像……



雪绒花  

《雪绒花》(Edelweiss)是美国电影和音乐剧《音乐之声》中的著名歌曲,于1959年面世。理查德·罗杰斯作曲,奥斯卡·汉默斯坦二世作词。演出后大受观众欢迎。1965年改编成同名影片,同年,该影片获奥斯卡金像奖。


《音乐之声》讲述的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年轻活泼的修女玛利亚,喜欢在大自然下高声歌唱,常忘了修道院里的规矩。院长认为玛利亚并不适于在规矩严格的修道院做修女,决定安排玛利亚到特拉普上校家当家庭教师。上校的妻子去世多年,留下了7个孩子,被严格管教。当玛利亚来到上校家后,孩子们团结一致“排外”,还会开动脑筋调皮地“恶整”她。善良的玛利亚并没有为此告状,而是像母亲一样照顾这些孩子,教他们唱歌,与他们玩耍,很快便和孩子们打成一片,最后成为他们的“母亲”。《音乐之声》传达的是人间的“真善美”,由此风靡全球50年。



玛利亚走过荆棘林 

这首歌原是朝圣歌,不是圣诞歌曲,最早出现于1850年,当时只是口头传唱,有七段歌词;1912年有了今日三段歌词的歌本。背景为马利亚带着婴孩耶稣穿过荆棘丛林,去拜访她的表姐伊丽莎白,寓意不怕死亡。在他们走过的地方,死亡的荆棘丛林又恢复了生气。



听啊!天使高声唱 

《听啊!天使高声唱》是一首描写耶稣降生,极有深度的圣诞诗,其中包含了纯正的教义,对经文也有极丰富的引喻。
作者查理.卫斯理(Charles Wesley )1707 年 12 月 18 日生于英国,毕业于牛津大学。本诗是他在1739 年所作,当他默想着救主耶稣降生的事迹时,很受感动,便提笔写下了这首「听啊,天使高声唱」。原文有十节,后经其友怀特腓德(George Whitefield )— 一位十八世纪最伟大的奋兴家删改成现在的四小节。曲调乃是由大音乐家门德尔松(Felix Mendelssohn,1809-1847)所作。


田园交响曲 

《田园交响曲》是《弥赛亚》的第一部分,它是一首器乐曲,采用了意大利阿布鲁山区风笛吹奏的音乐。篇幅很短,用单主题的三段体写成,音乐柔和而流畅,6/8拍,带有附点,这种节奏在整部作品中反复出现,成为统一的线索。音乐从圣婴诞生带来的欢乐情绪中过渡到安谧宁静中去,把我们带到了大自然的怀抱之中。



摇篮曲 

这首曲子由德国古典主义最后的作曲家约翰内斯·勃拉姆斯所作,是他在1868年夏季为法柏夫人写的贺礼,整首歌优美动听,是勃拉姆斯对摇篮曲题材的一次创新。

勃拉姆斯的《摇篮曲》是一首民歌风格的歌曲,作于1868年。它通过强弱拍节奏的起伏,来塑造摇篮摆动的形象。曲调优美抒情,语气安详平缓,细腻地勾画了一幅母亲对孩子亲切祝福的动人画面。这首歌曲虽为3/4拍,但作曲家巧妙地从第三拍起音,把节奏进行了细致的改变,将节拍的舞曲性格化为内在的韵律,使音乐更富于徐缓的叙事语气,而适于词义。  



弥赛亚 

由亨德尔所创作的《弥赛亚》可说是全世界被演唱最多的清唱剧,《弥赛亚》是一首包含了旧约及新约,注重灵修、思考有关救主弥赛亚的作品,写的是关于基督的诞生,受难,复活,但没有故事情节,用一种间接,象征性的方式叙述。

世界上各个角落每年都有人因为唱《弥赛亚》而获得心灵上的鼓舞,产生更多向上迈进的力量。许多基督徒因为听了它而更爱主、爱人。也有不少非基督徒(特别是大专院校的合唱团员)因为参与了《弥赛亚》的演出而深受感动,决心追求真理、用音乐服事世人。


圣诞协奏曲 

在历史上以“现代小提琴技术的创始人”,“世界上第一位伟大的小提琴家”“大协奏曲之父”等称号被铭记。作为一名小提琴家,他在19世纪有着和帕格尼尼一样高的知名程度,他就是意大利作曲家和小提琴家科雷利。

大协奏曲在巴洛克时期盛极一时,是由当时流行的三重奏鸣曲这种体裁作为基础改进而来的。以乐队中的两组乐器分别担任“主奏部”、“协奏部”,替代原来三重奏鸣曲三声部之中的两个高音部,突出了“主奏部”和“协奏部”这两个声部之间的对比。科雷利的大协奏曲,不像巴赫的《布兰登堡协奏曲》和泰勒曼的“餐桌音乐”运用了多种色彩性独奏乐器,而是仅仅用到了弦乐器,其中独奏组乐器只是2把小提琴、1把大提琴,听感上更像是纯粹的室内乐。





平安夜 

《平安夜》是奥地利的一个小地方的小乡村教会的神父Joseph Mohr在1816年写的歌词,曲作者Franz Gruber是当地的一位默默无闻的音乐老师。据说当时是因为小教堂的管风琴被老鼠咬坏了,临时改用吉他伴奏。所以Mohr神父要Gruber先生为他写的这首歌谱上用吉它伴奏的曲子应急。歌谱后来由修管风琴的人带出来,外面的世界才得以知道这首歌。《平安夜》见证了世界人民渴望和平的心愿,在平安夜要感恩所有你爱的和爱你的人。




版权声明:

文中文字和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交响乐
记录交响乐 分享经典曲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