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3国家公祭日 | 让我们用音乐祭奠亡魂

文化   2024-12-13 21:01   江西  



1937年12月13日,日军占领南京后,公然无视国际法的基本准则,进行了长达40多天惨绝人寰的血腥屠杀,手段野蛮残忍,且奸淫、掠夺、焚烧和破坏并举。那段日子里,30多万手无寸铁的中国平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惨遭杀害,六朝古都、繁华金陵,变成人间炼狱。



侵华日军一手制造的这一灭绝人性的大屠杀惨案,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上“三大惨案”之一,是骇人听闻的反人类罪行,是人类历史上十分黑暗的一页。




让我们用音乐祭奠亡魂





1.难以言状的哀思——赛谬尔·巴伯《弦乐柔板》



美国作曲家巴伯的《弦乐柔版》,旋律凄美,有一种浓浓的忧伤情绪,像是在表达一种难以言状的哀思,绵绵无期,痛彻心扉。《弦乐柔板》整曲自始至终沉浸在难以排遣的悲哀之中,无怪乎人们常常把它与绝望与死亡相联系,并且被用在多位名人的葬礼上,如摩纳哥皇妃格雷丝•凯利、美国总统肯尼迪、罗斯福等等,著名女高音歌唱家利昂婷·普赖斯要求在自己的葬礼上也用这支曲子。



2.战火中的铿锵之声——肖斯塔科维奇第七交响曲




第一次听肖斯塔科维奇第七交响曲的人,无不为其荡气回肠、惊心动魄的音乐气场所倾倒、所震撼。这部作品诞生于列宁格勒(今圣彼得堡)被德军围困、艰苦卓绝的冰天雪地里,其诞生的壮烈过程几乎就是一部壮烈的史书,刻画的不仅是战争与和平这两个冲突的主题,而且包含了生命中所有可能出现的冲突,爱与恨、美与丑、善与恶等等,展现出作曲家“钢铁般的意志和水晶般的人格”。



3.灵魂深处迸发的火之舞蹈——普罗科菲耶夫“战争奏鸣曲”





这部作品从始至终都笼罩在激烈的情绪与阴郁的氛围下,没有春光明媚,也没有巧笑妖娆。虽然普罗科菲耶夫没有用肖斯塔科维奇式的笔触来直刺人心,却写出了战争阴云密布下的痛苦和激愤,以及人民不屈的精神。这来自灵魂深处的火焰感染了苏联人,也感染了所有遭受战争迫害的、热爱和平的人。



4.时隔二十年的追忆——布里顿《战争安魂曲》



英国作曲家本杰明·布里顿,二十世纪英国最重要的作曲家,同时是一位伟大的人道主义者、和平主义者。这部作品与人们熟悉的安魂曲如莫扎特、威尔第、布鲁克纳等人的安魂曲不同。他专注的不是对亡者的安抚与追忆,而是注入了鲜明、活跃、生动的力量,传达了极强的反战概念。



我们以国家的名义庄严祭奠

让冤魂安息

愿逝者长眠

以史为鉴

在历史的疼痛中砥砺前行





勿忘国耻


振兴中华





交响乐
记录交响乐 分享经典曲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