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南站迈入“高铁时代”,20年既有站房如何升级?

职场   2025-01-15 10:07   广东  

△ 夜景鸟瞰  摄影:金良


提档升级设计单位  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提档升级合作设计单位  杭州中联境建筑设计有限公司、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项目地点  上海徐汇

建成时间  2025年1月5日

建筑面积  55207.7平方米

撰文  王建(华东院)


1月5日,随着铁路上海南站首趟高铁列车G1305次列车发出,上海南站正式迈入“高铁时代”。同日,全国铁路实行新的列车运行图,上海南站已由普速客站升级成为具备同时接发高铁、动车、普速、城际、市域列车能力的枢纽客运站。

作为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准的重大工程项目,上海铁路枢纽南站工程不仅是上海陆上交通“南大门”和上海二十一世纪的“标志性”工程,也是国内第一个大空间候车、多种交通方式立体换乘的火车站。

本次提档升级改造设计由华建集团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杭州中联境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和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共同完成,按照“修旧如新”的原则对项目进行提档升级。


项目主要由主站屋、南北广场、轨道交通1号线、3号线、15号线,以及长途客运南站等附属设施组成。


2002年4月至2006年10月,华东院承担了主站屋、北广场及长途客运南站的设计工作。2006年7月1日,主站屋开站。2024年4月1日,上海南站启动提档升级改造工程。业主专门委托原设计单位华东院负责其中最重要的站房屋面整治以及部分装修和消防改造工作。最终,华东院在8个月内完成设计及施工配合。


△ 整体鸟瞰  摄影:章勇



项目力图打造“安全、舒适、绿色、智慧”的交通枢纽,以开放包容的中国态度,引领新时代的铁路客站更新趋势,力求达到“快达慢享,再启新程”的目标。


“快达”,即提档升级后的上海南站将承接高铁客运功能,同时也优化了站内客运动线,让旅客的出行更加便捷高效。


“慢享”,即本次改造对站房的造型围护体系、装饰装修体系、照明体系、标识体系、功能业态等进行了优化升级,大幅提高空间品质,使旅客在出行的同时也能放松身心、享受宾至如归服务。


△ 站场鸟瞰  ©ECADI



1. 全国首例全聚碳酸酯中空阳光板屋面改造


原屋面采用由外层铝合金遮阳百叶、中层半透明聚碳酸酯板及内层铝合金多孔吊顶板三层构造共同组成的屋面系统。


本次改造重点是对屋面防水构造及屋面材料进行换新。综合对比ETFE膜、聚碳酸酯板、铝复合保温板等方案,最终采用迭代升级的7层米字格阳光板,带来保温、隔热、采光等多方面的性能提升,并通过数字模拟进行采光分析得到最适合的白天光照强度,极大地改善了旅客舒适度。


设计团队提出分阶段施工、临时防雨顶棚、环形滑移策略,不在站厅内搭设临时支撑构件,直接在屋盖上设置施工平台进行更换,实现不停运施工。


△ 屋盖构造效果图  图源:老罗说幕墙

△ 屋盖构造剖面详图  ©ECADI

△ 候车大厅-改造前  ©ECADI

△ 候车大厅-改造中  ©ECADI

△ 候车大厅-改造后  ©ECADI


2. 全方位的结构验算与修复,实现工艺品般的结构美学造型


站房设计采用充分展现结构自身表现力和空间表现力的手法,钢结构的截面和节点设计通过精巧的构造设计均为外露。本次改造对站房进行全面结构安全性检测及修复:对钢结构进行防锈处理并全新涂装,对部分清水混凝土面漆进行修复。


△ 屋盖压环桁架  摄影:章勇

△ 左:外围结构钢柱  摄影:章勇

右:室内钢柱+销轴  摄影:傅兴


3. 室内装饰装修更新,全面提升空间品质


此次改造对旅客地道存在的装饰面老化、设备损坏所引起的安全问题,进行人性化、精细化的提升——通过对旅客地道装饰材料的提升,加强整体装饰面的抗老化及防撞性;采用装配式设计提升施工品质、缩短工期、降低施工对周边的影响;同时对消防设施、排水设施的调整优化,全面提升旅客地道的安全性;导向标识点位样式的优化、商业广告的提升、整体照度的调整,则能营造出更加明亮、温馨的氛围,让旅客在换乘过程中感受到更加舒适的光环境。


△ 2006年现场照片  ©ECADI

△ 2024年翻新前现场照片  ©ECADI

△ 2024年翻新方案效果图  ©ECADI

△ 2024年翻新后现场照片  ©ECADI


4. 绿色低碳、被动式节能技术运用


屋面室内穿孔铝板整体换新。原设计作为遮阳及吸声的作用,经过18年的验证,原有穿孔率过大,长时间使用容易积灰、屋盖透光过强增加室内空调能耗。本次改造通过采光数字模拟及现场样板的综合比对,确认出合理的穿孔尺寸及穿孔率。


改造设计新增立面电动排烟窗,兼顾排烟及日常通风使用,并采用智能化控制,通风开启角度可根据不同季节需求进行调节,改善室内风环境。


△ 屋盖采光分析  ©ECADI


5. 安全韧性:打造承受适应能力强、恢复速度快的韧性车站


整体对消防系统进行升级,确保主体安全,高度保证生命安全:站内新增消防水炮系统、红外监测系统、屋顶雨棚结构健康监测系统。


△ 候车大厅中轴  摄影:章勇

△ 新增水炮系统  摄影:章勇


新增检修马道及生命安全线等措施,加强运营维护安全与便利性。


△ 屋盖细部  摄影:章勇

△ 屋面马道施工  摄影:王建


经过改造提升,白天室内产生漫射天光的效果,为旅客带来良好的视觉心理感受和独特的车站空间体验。夜晚,在灯光透射下,站屋作为一个均匀发光体,晶莹剔透,为城市增添一道亮丽的风景。酷似飞碟的上海南站,巨大的圆形钢结构站房夺人眼球,呼应着这座城市正在腾飞的今天和未来。


△ 候车区夜景  摄影:章勇


铁路客站建筑虽然承载着复杂的功能,有些甚至还被赋予反映城市门户形象、承载地域文化的需求,但直接呈现在公众面前的依然应该是理性高效、恰如其分的空间表达。建筑师应更为关注旅客的体验,关注车站空间的建构,发掘技术与构造的新想法,材料运用、组合方面的新探索,以及可持续发展研究的新成果,打造出经得起时间检验的交通建筑。


改造升级后的上海铁路南站以功能为源,以先进的综合交通枢纽的理念为魂,以协调完美的时代建筑表现为形,演绎并诠释了一张涅槃新生的城市名片。


△ 屋盖夜景鸟瞰  摄影:金良



完整项目信息

上海南站提档升级改造工程

项目地点:上海市徐汇区

建设单位: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上海铁路枢纽工程建设指挥部

施工总包:中铁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提档升级设计单位: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提档升级合作设计单位:杭州中联境建筑设计有限公司、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原建筑设计单位: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原建筑合作设计单位:法国AREP设计集团、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建筑类型:交通枢纽

设计时间:2024年4月

建成时间:2025年1月5日

占地面积:13.4公顷

建筑面积:55207.7平方米

建筑高度:42米


华东院设计团队

分管总建筑师:陈雷

分管总工程师:周建龙

项目负责人:王建

项目经理:王建

建筑设计:王建、任宇、沈金华

结构设计:江晓峰

暖动设计:苏夺

电气设计:刘剑

给排水设计:李洋

幕墙设计:孟根宝力高、陈峻、汤俞杰

室内设计:罗羚、宋海瑛、夏禹、祁辰黎


撰文王建(华东院)



视觉 / 饶安林  校对 / 李博超

本文由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授权有方发布。欢迎转发,禁止以有方编辑版本转载。



























       

以“在看”分享 

有方空间
呈现中国建筑现场,提供优质建筑资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