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面积 95,500平方米
——陈斌鑫,goa总建筑师
△ 区位分析图 ©goa大象设计
优迈科技是集电梯部件生产、研发、销售、服务于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在国内拥有四大智能工厂,位于横畈区的智造基地便是其中之一。
作为一座现代化的综合性厂区,该产业园不仅容纳电梯零部件的研发、设计、生产、销售空间,更是一个现代化大型综合园区——提供人员接待、餐饮住宿等配套服务,让生产与生活便捷交融。
△ 园区鸟瞰 ©RudyKu
双层底盘,功能共融
场地西北侧为便捷的城市物流交通网络,东南侧为渐次下落的地势所形成的多层次观山视野。因此,设计将大型工厂布置在地块西北侧,办公区、展示区、生活区及多功能区组团置于东南侧。南北两区通过人行连廊衔接,进一步塑造园区内宜人的交流氛围。
△ 厂房鸟瞰 ©RudyKu
东南侧办公生活区充分利用8米的原始地形高差,创造互联互通的“双首层底盘”,将多元功能融入其中。低标高的首层通过三重并置的院落——“森林台地”景观院、展览接待天井院、生活院,自西向东依次串联起办公区、多功能区和生活区,赋予底层空间在行动和视觉上的通达性。
办公塔楼采用核心筒偏置的手法,充分满足现代创新企业的大空间办公需求,营造开放的工作氛围。办公空间标高与北侧工厂相近,保障了办公与生产的紧密度,也强化了视线的连通性。
△ 首层底盘檐下空间 ©RudyKu
低标高的首层作为公共活动的过渡空间,设有接待门厅和展示区域;高标高的首层则与生产区高效互通。接待流线、展示流线和生活配套流线在水平方向上互不干扰。
△ 多重功能流线高效组织 ©goa大象设计
借势造景,山水框景
设计充分利用场地高差,通过借势造景的手法,力图营造一个高效有序、富有生机和活力的智造基地。贯通的内院空间参与了各功能模块垂直流线的组织,园区氛围得以在自然中柔化,让创新和链接在生机中触发。
△ 在“首层底盘”的弧形批檐下望向“森林台地” ©RudyKu
120米×80米的“森林台地”作为园区的核心景观,由架空层的一道半圆弧形披檐框选而成。这一贴合地势的立体景观,不仅消解了产业建筑群的工业感和体量感,也与场地东南侧层峦叠嶂的山景遥相呼应。
△ 园区核心景观“森林台地” ©RudyKu
同时,这也是人们“上班路线”的第一道风景:由园区主入口穿过25米宽的架空中央通道,一片郁郁葱葱的绿洲跃然眼前,给人以豁然开朗、身心放松的感受。
展览接待天井院是园区的中央交通枢纽,东西联系办公与员工宿舍。访客可穿过明亮的圆形中庭架空层,直接进入餐厅,或通过两侧布置的楼梯和电梯便捷抵达二层的多功能厅。开放的走廊空间实现通透景观视野,营造出开合流动的空间体验。
△ 二层走廊面向“森林台地”的开放视野 ©RudyKu
除了在园区内部借势造景,南向立面也通过多种形式“引山入园”:多层办公厂房的单扇玻璃面宽达6米,保证每个开间单元都享有一幅横向框景;多功能展厅的玻璃幕墙整体尺寸更是达到了40米宽、11米高,全景式呈现东南侧山水之势。苍翠的自然风光为冰冷的工业建筑增添了盎然生意,也为员工和访客带来愉悦放松的体验。
△ 全景式框取山水图景 ©RudyKu
绿色工厂,高效赋能
大型厂房沿生产流线朝北设置单侧采光天窗,自然光经斜屋顶反射均匀进入室内,为工人作业提供明亮、舒适的光环境。同时,为提高园区新能源用电比例,厂房屋顶铺设了太阳能光伏板实现“自发自用”,将绿色低碳行为融入企业发展过程。
△ 北部厂房的采光天窗 ©RudyKu
地块内部采用人车分流的交通组织模式,确保货运、车行及步行流线的有效隔离与互不干扰。厂房门厅处的通高空间借助大面玻璃形成框景,不仅与办公区立面造型相呼应,也将“森林台地”的自然气息传递给厂区员工。
设计巧妙地运用波纹铝板超长单板的材料特性,合理隐藏板材间的搭接关系,形成了与大尺度厂房相协调的统一立面肌理。
△ 厂房门厅处的大面玻璃 ©RudyKu
为兼顾项目品质与经济性,南向办公楼立面均采用窗墙体系,在开间处采用浅色金属装饰条,精细而富有变化。超大面宽的玻璃作为观山的框景,使得员工能在室内享受自然风光,同时也昭示了包容开放的企业文化和蓝图。
△ 精细而富有韵律感的立面 ©RudyKu
设计图纸 ▽
△ 办公楼南侧立面图 ©goa大象设计
视觉 / 饶安林 校对 / 李博超
本文由goa大象设计授权有方发布,版权归来源机构所有。未经允许,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