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的陕西新篇章
1月16日上午,陕西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在西安开幕,陕西省人民政府省长赵刚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
过去一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也是陕西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的重要一年。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贯通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历次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在省委坚强领导下,深化“三个年”活动,持续做强县域支撑、培壮民营经济、扩大对外开放、强化数字赋能,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全省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取得新成效。
地区生产总值超过3.5万亿元、增长5%左右
城镇调查失业率5.3%左右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393.1亿元
居民收入增速高于经济增速
1
综合施策,经济运行稳中有进
建立稳增长责任体系,主要经济指标逐季回升向好。
深化“四个一批”项目管理,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以上。
年产38.8亿方的延安气田增产项目全面投产,能源工业增长8%。
新能源汽车产量达到119.8万辆,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7%以上。
接待游客、旅游总花费分别增长14%、16.5%。
新增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5家,乾坤湾、乾陵获评国家5A级旅游景区。
新能源汽车、智能手机零售额分别增长36.9%、58%。
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4.7%以上。
2
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构建
加快西安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能源、新材料、旱区农业陕西实验室正式组建。
秦创原建设取得新成效,21个产业创新聚集区启动建设。
“三项改革”新20条措施落地实施,新建概念验证中心和中试基地28家。
攻克北斗位置追踪、高柔性金属等700项关键技术,47项成果荣获国家科学技术奖。
科技型中小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分别增长25%、15%。
发明专利拥有量、授权量分别增长16.8%、12.5%。
陕煤煤炭分质利用、国能聚乙醇酸等重大项目开工建设。
延长石油油气当量突破2000万吨。
大型多功能固定翼无人机成功首飞,陕汽氢燃料重卡销量全国第1。
5G基站总量12.2万个,新增工业互联网平台10个、数字化典型应用场景30个。
新建高标准农田252万亩、改造提升43万亩,粮食产量1352.3万吨再创历史新高。
3
紧盯重点,改革开放持续深化
着眼数字经济发展重组省数据和政务服务局,完成金融管理体制改革任务。
深化开发区管理制度改革,持续推动用地制度改革,供应工业“标准地”3.2万亩。
通过在线审批平台吸引民间投资项目495个、248亿元,全省民间投资增长7%左右。
在哈萨克斯坦、荷兰等13个国家投运海外仓36个,中欧班列货运52.4万标箱、增长21.9%,陕产货值占比超40%。
西安与洛杉矶缔结“中美旅游伙伴城市”,西安国际航线恢复至52条,出入境旅客132.1万人、增长133.3%。
全省进出口总值增长12.3%,其中对中亚五国增长48.1%。
4
强化统筹,城乡区域协同发展
细化落实进一步推动西部大开发任务清单,加快陕北能源转化步伐,提升陕南“生态十文旅”特色产业层级。
加快关中平原城市群和西安都市圈建设,一体化推进西安-咸阳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
西延、西康、西十等5条高铁加快建设,鄠周眉等9条在建高速公路有序推进。
健全“一县一策”产业培育机制,生产总值超200亿元县(区)达26个,县域经济增速高于全省1个百分点。
深入实施“千万工程”,创建503个省级示范村,富平“五水协同”助力乡村生态振兴模式全国推广。
实施商州国飞无人机、陇县光伏风电配套、南郑智能无人车配送等苏陕协作项目587个。
5
系统保护,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秦岭区域生态修复135.2万亩,黄河“几字弯”攻坚战治理沙化土地95.4万亩,完成“三北”工程区营造林207.2万亩。
黄河干流陕西段水质全线达II类,汉丹江出境水质稳定保持在II类。
朱鹮国家保护研究中心落户汉中,延河入选国家美丽河湖优秀案例,黄帝陵等3处古树群纳入全国整体保护工程。专班推进关中地区大气污染治理,聚焦减煤降碳启动兴化、渭化等企业搬迁改造,全省PM2.5浓度同比改善7.9%。
6
办好实事,民生保障可感可及
实施17条稳就业、8条青年就业创业政策措施,城镇新增就业43.4万人。
改扩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1255个,新增博士硕士授权点106个。
建成养老服务设施1.6万个,完成3.7万户家庭适老化改造。
建立省级基本医疗保险调剂金制度,启动工伤保险跨省异地结算。
延安博物馆、绥德革命纪念馆落成开放,建成新型公共文化空间1870个。
寨沟遗址入选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凤堰古梯田入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
话剧《生命册》、电视剧《人生之路》等5部作品获“五个一工程”奖。
圆满承办巴黎奥运会女篮资格赛、跳水世界杯总决赛、沙滩排球U19世锦赛等赛事。
7
筑牢底线,风险隐患有效化解
建立全口径地方债务监测监管体系,严格落实政府举债融资负面清单。
实施煤矿、危化品、城市燃气、涉河桥梁等专项整治,推进高校建筑消防、电动自行车隐患整治等专项行动。
完善暴雨洪涝灾害叫应处置机制,有力保障了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信访总量和刑事立案量分别下降32.4%和19.9%。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一年。全省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5%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保持在全国平均水平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3%,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5%、6%,城镇新增就业40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5.5%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涨幅2%左右,粮食产量1300万吨以上。
1
提振信心稳定预期,全方位扩大有效需求
提高投资效益
省级重点项目建立分层级分领域包联机制、完成投资5000亿元以上。
加快西安高新集成电路、比亚迪二期等项目建设,力争工业投资4500亿元以上。
开工洋县至西乡和镇巴至陕川界等高速项目。
力争西延高铁、麟法等3条高速、西安地铁15号线年内建成投运。
大力提振消费
开展提振消费专项行动,加力扩围实施消费品以旧换新。
扩大汽车、家电、数码产品和家装厨卫等大宗消费。
加大“好房子”供给。
加快发展首发经济、银发经济、平台经济、夜间经济,扩大特色农产品电商消费。
2
加强产业体系建设,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巩固提升优势产业
加快陕煤煤炭分质利用、环氧树脂一期等项目建设,50万吨甲醇制乙醇项目建成投产。
提升电力调储能力,建成榆能西南70万千瓦热电项目,外送电量1000亿千瓦时。
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占比达30%左右,制造业增加值增长6%以上。
加快发展特色现代农业,提升苹果、猕猴桃、茶叶、食用菌等产业竞争力。
新增1个国家级优势特色产业集群、8家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
升级改造传统产业
推动冶金、有色、建筑、纺织、食品等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
持续做大乳制品、白酒、富硒食品、中药材等产业。
加快布局未来产业
发展光电子、人工智能、增材制造、第三代半导体、大型无人机、高端数控机床等产业。
前瞻布局量子科技、生物制造、高端医疗器械、新型储能、高性能材料、小型卫星等产业。
制定低空经济发展行动方案,支持榆林建设全国低空经济试验区。
做强现代服务业
加快推进西安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推动交通物流降本提质增效。
开展综合巨灾保险试点,争创西安国家级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
3
加快创新要素融合,抢占高质量发展制高点
推动高水平科技创新
不断提升秦创原能级,推进大科学装置和全国重点实验室建设,健全“沿途下蛋”就地转化机制。
推进“三项改革”拓面提质增效,提升单列职务成果转化率,推动成果收益分配向研发和转化人员倾斜。
新建20家中试基地和概念验证中心,靶向攻关100项关键核心技术,新增成果转化企业1000家。
强化高质量教育支撑
分类推进高校改革,建立健全就业招生联动机制,调整优化学科布局和专业设置,扎实推进优质本科扩容。
高质量推进“双高计划”,打造一批省级市域产教联合体、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
建设高素质人才队伍
实施好创新人才攀登计划,建设20个引智示范基地。
全面推行“新八级工”职业技能等级制度。
4
深入推进改革开放,不断增强发展内生动力
推动高水平科技创新
不断提升秦创原能级,推进大科学装置和全国重点实验室建设,健全“沿途下蛋”就地转化机制。
推进“三项改革”拓面提质增效,提升单列职务成果转化率,推动成果收益分配向研发和转化人员倾斜。
新建20家中试基地和概念验证中心,靶向攻关100项关键核心技术,新增成果转化企业1000家。
强化高质量教育支撑
分类推进高校改革,建立健全就业招生联动机制,调整优化学科布局和专业设置,扎实推进优质本科扩容。
高质量推进“双高计划”,打造一批省级市域产教联合体、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
建设高素质人才队伍
实施好创新人才攀登计划,建设20个引智示范基地。
全面推行“新八级工”职业技能等级制度。
5
促进城乡区域协调,构建优势互补空间格局
增强区域发展活力
按照“西安研发+周边配套”模式,推动西安转变城市发展方式,提升辐射带动能级。
优化宝鸡、咸阳产业结构,提升制造业实力。
完善铜川、渭南产业布局,提升配套能力。
以西咸新区为纽带,加快西安-咸阳一体化步伐。
深化杨凌区校融合发展机制,打造旱区农业新质生产力策源地和全域城乡融合示范区。
支持延安、榆林协同发展,增强能源保供能力,提升陕北高端能源化工基地建设水平。
支持汉中、安康、商洛壮大旅游康养、消费品制造、抽水蓄能等规模,依托资源禀赋发展航空、毛绒玩具、预制菜、消费电子等产业。
提升壮大县域经济
优化“一县一策”事项清单,实施县域特色经济改革行动,培育新增2个工业产值过百亿的园区,县域工业产值增长6%。
分类推进100个重点小城镇建设,培育一批工业大镇、商贸强镇、文旅名镇和特色小镇。
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严守耕地保护红线,严格耕地占补平衡管理,净增耕地20万亩。
做好村庄实用性规划编制,创建“千万工程”示范村500个,提高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农村户用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85%,生活垃圾收运处理的自然村稳定在95%以上。
6
筑牢生态安全屏障,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推进秦岭国家公园、国家植物园设立,推动大熊猫保护繁育基地建设。
持续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修复和深度节水控水,完善“三北”工程协同实施机制,完成340万亩营造林任务。
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加快焦化等重点行业超低排放改造,全省PM2.5平均浓度不超过35微克每立方米。
持续整治黑臭水体,加强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
开展煤矸石、粉煤灰、尾矿等大宗工业固废综合治理,扎实做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
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实施碳排放统计核算和用能预算管理,积极参与全国碳排放权和温室气体减排交易。
推进绿色工厂、绿色矿山、绿色建筑发展,营造绿色低碳产业生态。
7
推动文化繁荣发展,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
持续推进汉长安城国家大遗址保护特区建设,做好石峁申遗和秦东陵、芦山茆考古挖掘等重点工程。
全面启动第三轮地方志修编工作。
参与文化遗产国际治理,发挥丝绸之路考古合作研究中心等平台优势,擦亮中国-中亚联合考古等国际合作品牌。
加大公共文化产品供给
提升陕西历史博物馆、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等文博场所接待能力和服务水平,推进陕西文学馆、美术馆等重点文化标识工程建设。
用好陕西公共文化云平台,打造一批城市书房、文化驿站。
发展秦腔艺术、陕北民歌、陕南戏剧,努力创作更多文学、美术、影视等精品力作。
推动文旅产业做大做强
深入实施“十百千”培育工程,壮大出版、演艺、文创等产业。
创新特色民宿、文旅街区、沉浸体验等业态,推动红色游、乡村游、入境游发展壮大,做靓跟着美食游陕西等特色品牌。
办好花样游泳世界杯总决赛、世界男排联赛等国际赛事。
8
聚力办好民生实事,持续增进三秦百姓福祉
着力稳就业促增收
实施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城乡基层和中小微企业就业支持计划。
推动中低收入群体增收减负,完善劳动纠纷调解机制。
加快发展社会事业
促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扩大综合高中试点范围,实施高考综合改革。
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加快构建分级诊疗体系,深化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实现适龄妇女“两癌”免费筛查城乡全覆盖。
加强基本民生保障
适当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和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
完善促进生育政策,降低生育、养育、教育成本。
鼓励嵌入式养老、托育、家政等服务进社区,扩大普惠养老托育覆盖面。
9
坚决守牢安全底线,建设更高水平平安陕西
防范化解经济领域风险
持续做好“保交房”“保回迁”工作,推动“交房即交证”常态化运行。规范中小金融机构经营活动,加大重大金融风险事项处置力度。
严密防范各类事故灾害
深化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加快双重预防机制建设。
完善大安全大应急框架下应急指挥机制,加强基层应急管理能力建设。
全面提升社会治理水平
建立矛盾纠纷集中领域排查化解机制,提高信访工作法治化水平。
推进乡镇(街道)职权、资源相匹配,提升城乡基层治理水平。
加强平安陕西建设,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
内容来源:《陕西人大》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