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落一寸!公安这样对待“饭碗田”→

时事   2024-11-13 14:48   湖北  

  

 

就在今天

湖北日报专版报道

《耕地保护的公安实践》

原文内容如下


放眼望去,尽是金黄。

斑竹垱镇石桥村开展国土综合整治

公安实施小田改大田,大户带小户。

麻豪口镇流域型国土综合整治效果明显。

陡兴场互通匝道桥处,一派丰收景象。

秋分时节,车行在公安县乡村的公路上,田成方、林成行、路相通、渠相连,一幅高产稳产、高效生态的现代农业新图景正徐徐展开。

公安县位于湖北省中南部,地处江汉平原腹地,与洞庭湖接壤,号称鱼米之乡。国土变更调查成果显示,公安县国土总面积338.54万亩,2023年末全县耕地总面积200.90万亩,比上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公安县耕地保有量任务181.36万亩增长了19万余亩。

2023年,省自然资源厅通报表扬公安县为年度耕地保护任务完成情况突出地区之一,并给予了600万元的奖励资金。2024年,全省对15个耕地保护成效突出县(市、区)给予奖励,公安县位于第一方阵,再获800万元奖励资金。

两年恢复耕地2.4万余亩

在公安县埠河镇杨潭村,方方正正的稻田里,村民正在种下油菜籽。“这里以前是残次林,农民抛荒后种上了树,现在全部复耕了。”镇耕地保护领导小组负责人、镇长郑涛说。该村实施补充耕地整治项目,包括低效林地恢复耕地、零碎田块整大田、完善基础设施,既增加了土地面积,又提升了质量。

近年来,公安县委、县政府始终把保护耕地、遏制“非农化”“非粮化”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来抓。县委书记严广超强调,公安县作为粮食大县,粮食安全是安身立命之本,各乡镇主要负责人要亲自督办调度抓落实,始终把耕地保护工作抓在手上、放在心上、落实到行动上,将耕地流失整改和寻找潜力耕地资源工作作为各地当前的重点核心工作,坚决守好耕地保护红线,筑牢粮食安全底线。 

为守护好耕地,全县建立了县镇村三级耕地保护责任目标体系,成立了由县、乡(镇)两级政府一把手为组长,自然资源、农业农村、财政、统计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全面推进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坚持从严管控、用养结合,推动耕地保护责任实现全覆盖,耕地撂荒现象得到遏制,超额完成了省定粮食播种面积,连续两年被评为全省耕保工作先进单位。

同时,将耕地保护纳入纪委、巡察政治监督清单,督促各乡镇党委、政府主要负责人签订责任书,把耕地保有量、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目标任务和落实“两个平衡”、违法占用耕地作为刚性指标严格考核,实行“一票否决、终身追责”;督促相关职能部门全面摸清存量,稳妥推进“三区三线”划定成果非耕地处置工作,按照耕地流向分类清理耕地保护红线范围内的非耕地。通过逐级压紧压实责任,全县上下耕地保护政治意识、责任意识明显增强。2023年全县原地恢复整改耕地14591亩;2024年1至10月,全县整改恢复耕地9551.09亩。

既要保护耕地,又要农民增收

秋分时节,公安县麻豪口镇崇湖国家湿地公园内,水鸟翻飞。

“早些年崇湖可不是这个样子。现在环境变好,收成更好。”谈到崇湖今昔变化,麻豪口镇麻口村村民陈庆祥说,他在崇湖片区承包180亩虾稻田,不少农户像他一样通过绿色种养实现脱贫致富。

麻豪口镇黄岭村有耕地9616亩,92.9%的耕地都是虾稻田,长期以来,大多数农户直接耕种承包地,田块零散,管理困难。2023年,黄岭村抓住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契机,采用“小田改大田、大户带小户”模式,发动群众将碎片化、零散化土地集并。

经过改造,全村2103块小田被改造成562块大田,增加水稻种植面积226亩、集体机动田325亩。“村里的主导产业是稻虾,田整好后,每亩可提升粮食产量30公斤、小龙虾增产15公斤,每亩平均增收400元。”村支书龚道平介绍,“今年村集体收入达到105万元”。

麻豪口镇党委副书记王波说,开展国土整治和小流域综合治理以来,公安县将崇湖流域内4个村的土地划分为4个片区、86个小单元,对14条沟渠进行分类施策,昔日“望天收田”变身稳产高产田,4000家农户走上虾稻产业致富路。

崇湖流域型全域国土整治建设规模4万亩,目前流域内13个村集体经济平均收入超过44万元,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5万元以上。

作为全省47个粮食主产县市之一,为巩固粮食生产大县地位,公安县深入贯彻省委、省政府“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部署,坚持适度超前、适度规模原则,按照大田块、大交通、大水利、大产业思路,科学规划设计,加快推进项目落地。截至目前,全县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覆盖16个乡镇的203个村,建设规模达142.2万亩。

在开展耕地流失图斑整改工作过程中,我们充分征询了群众的意见,综合考虑交通水利用地、重大项目预留地等情况,与农业、水利、交通、财政、产城集团等部门进行充分论证,推动耕地保护与农民增收矛盾有效化解,做到了既保护耕地、粮食安全,又让农民增收、农村富美。

2023年,公安县整理大于50亩田块6285块,新增耕地面积1.5万亩,亩均增产110公斤以上。

每一块耕地都种上粮食

“撂荒地整改变成了良田,既保护了耕地,又带来了经济效益,增加粮食产量,还带动了村集体收入。”近日,在公安县黄山头镇栗树窖村高标准农田建设现场,工人驾驶挖土机、推土机等机械设备忙着对土地进行平整作业,一块块方正的农田连片呈现。同时,强化统筹安排,积极整合各类涉农资金,科学利用耕地后备资源,大力实施土地开发和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旱地改造为水田项目建设,让每一块耕地都变成种粮的好田。

近年来,以县政府为主导,督促各乡镇把粮食生产功能区落实到地块,引导种植目标作物,保障粮食种植面积;组织开展粮食生产功能区划定情况“回头看”,对粮食种植面积大但划定面积少的进行补划,对耕地性质发生改变、不符合划定标准的予以剔除并及时补划;引导作物一年两熟以上的粮食生产功能区至少生产一季粮食,种植非粮作物的要在一季后能够恢复粮食生产;不得擅自调整粮食生产功能区,不得违规在粮食生产功能区内建设种植和养殖设施,不得违规将粮食生产功能区纳入退耕还林还草范围,不得在粮食生产功能区内超标准建设农田林网,不得在粮食生产功能区内发展非农、非粮农业产业。

此外,公安县严格限制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控制建设用地总量,对耕地实行特殊保护。各项建设用地做到不占或者少占耕地,在建设用地审查报批中,对未落实耕地占补平衡的,一律不予审查报批。同时,严格落实耕地占补平衡相关制度,加大土地开发整理力度,增加土地开发整理资金投入,推动新增建设用地占用耕地实现占补平衡。

严守耕地红线动真格

“这块耕地问题图斑怎么整改,有哪些困难?”“这类问题图斑如何整改,要尽快恢复耕种条件。”……每到一处现场,公安县纪委监委干部都向乡(镇)村负责人详细了解情况,探讨解决方法。

近年来,全县建立了县、乡(镇)、村三级耕地保护监察网络,做到县级有自然资源和农业执法监督检查专班,乡镇有动态巡查工作人员,村组有推选产生的协管员,并根据保护工作需要,及时调整、补充巡查人员和协管员。县长刘春霞表示,建立耕地保护长效机制、健全耕地执法联动协调机制、激发基层干部和农民群众共同监督是做好耕地工作的“压舱石”。

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执法专班每月定期开展耕地保护情况巡查,乡(镇)所每周定期巡查并有记载,做到日常巡查与定期检查相结合,事前预防与事后查处相结合,奖惩办法与保护效果相结合,深入全县258个行政村,对乱占耕地建房、基本农田“非粮化”等情况开展“拉网式”排查。

同时,县纪委监委、县委巡察办、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充分发挥“组地巡”联动优势,形成耕地保护合力,采取“人防+技防”相结合的方式,建立健全耕地网格化巡查和动态监测预警机制,扎紧耕地流出的纪律防线;建立问题发现与分级处置机制,对耕地减少量较大、耕地流向存在倾向性问题的,及时组织核实、处置、整改,实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目前,已开展监督检查60余次,现场核实图斑面积近10.3万亩,推动整改问题953个,恢复应种未种耕地图斑1586块。

此外,县纪委监委累计查处耕地保护领域履职不力典型案件3起,给予党纪政务处分19人,在全县形成了严格管控耕地“非粮化”高压态势。通过做深做实案件查处“后半篇文章”,发出纪检监察建议书3份,将问题查办与整改提升有机贯通结合,督促相关主责单位建立健全土地管理、项目监管、动态巡查、联合办案、考核考评、举报监督等制度机制10项,进一步补齐了机制短板、堵塞了制度漏洞,有力保障了全县耕地保护成效。


 

来源:湖北日报 湖北省自然资源厅 公安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编辑:张   
一审:胡晓君
二审:张   荣
三审:王 俊

投稿邮箱:1812499141@qq.com  

新闻热线:0716-5226878



孱陵在线
聚焦中心、紧扣民生、深耕本土、服务社会!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