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杭州市委党刊《杭州》杂志聚焦浙江大学杭州国际科创中心,以《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 打造最优生态创新“特区”》为题报道了科创中心如何以“机制改革”和“科技创新”双驱动,全面打造引领高质量发展的高端科创平台。
“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着眼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以改革驱动创新、以创新引领发展,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作出了重要部署,为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科技体制改革、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绘制了新的施工图。
成立4年来,科创中心积极探索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融合发展,先后获批部省共建集成电路(制造)人才培养和协同创新基地、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获批多项省市级平台资质。
以国家战略为导向
开辟制胜未来新赛道
如今,研究院产出的高质量氧化镓、碳化硅成果不断迭代,650V 碳化硅(SiC)沟槽栅MOSFET 器件不断优化,在不到3年的时间里集结起了8家科学家企业,其中皮孝东教授牵头的杭州乾晶半导体有限公司市场估值已超 8亿元,张辉教授牵头的镓仁半导体也在最近完成近亿元Pre-A 轮融资。
在科创中心生物与分子智造研究院,高通量科学技术装置iChemFoundry 正按照科研人员的订单,把物料配送至自动化功能岛,一条条机械臂平稳、精准地将生物试剂和样品放进仪器设备中。
近年来,科创中心聚焦集成电路、合成生物与新材料、高端仪器装备等领域,积极布局涵盖了“2个全国重点实验室 +1个省级创新平台 +2个学院 +6个研究院以及N个创新工坊”的“三位一体”战略平台,承载着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使命担当,肩负起推动区域高质量创新发展的时代重任。
以引育并举为抓手
构筑人才集聚新高地
2024年7月,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颀正式加盟科创中心,受聘为科创中心合成生物领域首席科学家。“我想依托科创中心在合成与生命设计领域做出更多原创性成果,助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释放‘1+1>2’的聚变效应。”欧阳颀院士在聘任仪式上说。
2023 年以来,科创中心积极引进产业人才、增设未来产业研究院、高水平构建人才智库,加快科技成果向生产力转化。眼下,越来越多的海内外优秀青年科研人才在科创中心汇聚,尽管他们是一支平均年龄仅 35 周岁的年轻队伍,但他们坚持高水平论文发表与应用性成果落地“两条腿”走路,在变革中求新、求进、求突破。
以产业需求为牵引
培育区域发展新动能
企业出题、科研答题,已成为科创中心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的重要手段。“这款质地偏硬、具有微孔、微晶层间距适宜的人造石墨,可以加速锂离子的嵌入,具有很好的快速充放电性能,有望助力新能源汽车实现快速充电。”这是科创中心传化创新研究院的一项最新研究成果,旨在解决电池负极材料结构显著膨胀等安全隐患。
除了传化集团,近年来,科创中心还与舜宇光学科技 ( 集团 ) 有限公司、凯尔达焊接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建立联合研究院,与普利制药、吴中美学、中芯绍兴等行业龙头企业共建联合实验室 33 家,签订合作协议 280余项,孵化科技型企业 104 家,引育企业融资超 24 亿元。
杨德仁院士介绍道:“科创中心的核心是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的联动,我们既不等同于传统高校,也不等同于传统科研院所和企业,如何打造‘四不像’的创新中心,围绕国家重大需求,做创新研究,助推产业发展十分关键。”
全力以赴“搭台筑巢”,让科学家、创业家能够心无旁骛地干事业、谋发展,这也是科创中心一直在做的事。建立健全科技成果市场化投融资体系,科创中心成功组建启真扬帆科技成果转化专项基金(1010 万元)、天使壹号基金(1 亿元)、启臻基金(2250 万元)。“我们希望以市场为导向,通过融资、创投和天使资金等多元化方式强化科研价值、技术开发研究价值,形成创新链赋能产业链,资本链促进创新链、加持产业链的格局。”董世洪说道。
向改革要动力,向创新要活力。作为改革创新的“试验田”,科创中心正依托着浙大“基因”和萧山“土壤”,着力破解关键核心技术难题,打通产业链堵点。未来,科创中心将围绕集成电路、合成生物、先进材料、仪器装备四大领域,统筹创新要素,打造最优生态,全面建设国际化、开放式、网络型的创新“特区”,打造引领高质量发展的高端科创平台。
本文编辑:何心怡
审核:潘怡蒙
点“在看”,送我一朵小黄花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