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您带来的是唐代著名诗人王之涣的《凉州词》。
王之涣以写边塞诗著称,与高适、王昌龄等齐名。王之涣早年游历蒲州、洛阳、玉门关一带,唐玄宗开元年间的某个冬天,天寒飘雪,他们仨在旗亭酒楼喝酒,酒兴正浓,对面走来一群唱曲的歌女,他们决定一比高下:看歌女们所唱谁的诗歌最多。歌女们先后唱起了高适和王昌龄的诗,过了一会,王之涣有点坐不住了,指着长得最漂亮的那个歌女说:“她若不唱我的诗,算我输了。”高、王二人表示愿拭目以待,不料话音刚落,歌女便唱起了王之涣的《凉州词》,王昌龄和高适也承认王之涣的《凉州词》更加出色,成为胜出者。这便是历史上著名的“旗亭画壁”的故事,绵延千年流传至今。
该诗通篇采用白描手法,巧妙地将塞外景物全景式立体呈现在同一个画面中,气势高远旷阔,意境雄浑苍凉。历来有不少学者提出质疑,“黄河远上白云间”不符合塞外物候特征,黄河之水明明是倾泻而下,怎么会直上白云间呢?据此认为原诗应为“黄沙直上白云间”,黄沙随着狂风漫卷直上苍穹,才更符合凉州以西玉门关一带春天的景象。但诗歌作为一种抒怀的主观艺术,将情思自然地融入景物,逻辑须服从诗歌的艺术境界,实不必字字落实来处。自明清以来,各种诗歌版本均固定为“黄河远上白云间”,一千多年来,《凉州词》自身发展演变的历史,本身就是艺术形象和整体意蕴的最好证明。全诗意象连贯,境界阔大,极富想象力。苍莽的黄河之水蜿蜒盘曲伸向远方,景象壮美荒凉而风骨内敛,让我们感受到黄河奔流不息的壮阔雄伟,心中激荡起祖国河山壮美无比的磅礴诗情。
“一片孤城万仞山”——孤城,这里指玉门关。一个“孤”字,笔触虽简单,但神采灵动,衬托出塞外地势之孤绝,景色之萧瑟苍凉,也表明了戍边战士处境的艰辛,词情慷慨地引出“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之句,“春风”作为一种诗歌意象,也常常代指君王,这里也可以理解为皇恩。春风原本是明媚的,富有生命力之事物,可惜偏偏吹不到玉门关,君王的恩泽远在万里之外,照拂不到边关的戍守士卒,“怨”就变成了的一个动态过程,画面和情感明暗交织,弥漫着征夫戍卒满腔哀怨,渲染了无尽的怀乡之思和羁旅征戍之苦。
诗歌是否有隐射对皇帝的埋怨,暗藏了作者意欲唤起朝廷对边塞将士们艰苦生活的关心和抒写胸中不平之意,就不得而知了,但诗歌格调是豁达的,并无颓丧之感,千载之下犹能引发我们的无限感怀。
▼
推荐阅读 湖南的她一夜爆火,网友炸了:从来没这么想去见一个女人……
杨子类的「NPD」为什么在我们身边越来越多?
首届“循光·湘藏少儿美术作品展”有奖征集开启!
你的在看,我还能拥有吗?
你的在看,我还能拥有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