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二百年前的长沙
远离中原政治中心
难抛西南蛮夷之名
文不出色,武不过人
这样的长沙却迎来了贫病交加的诗圣
更是成为了他最后的归宿
那么,杜甫为什么会来到长沙
在这片土地上,又曾发生过什么?
公元768年
安史之乱已结束五年
李唐王朝的掌控力远不如前
兵燹阻断了杜甫北归的步履
他一家衣食无着
只能选择折返湖湘,投亲靠友
{
南征潇湘
}
杜甫戏称这次远游为“南征”
半年里
杜甫自公安经石首至岳阳,一路颠沛
登临岳阳楼后,继续南行
过洞庭湖,宿青草湖、白沙驿、铜官渚……
不夜楚帆落,避风湘渚间。
水耕先浸草,春火更烧山。
——《铜官渚守风》
铜官石渚柴火盛
这里开启了诗文题瓷的先河
透过普通百姓日常所用的碗碟瓶罐
我们看到的,是那个诗文耀目的时代
短暂停留潭州后
杜甫去往衡阳投奔旧友韦之晋
谁知旧友已调任潭州
他自衡阳回棹时
韦之晋却已卒于任上
痛心疾首之际
老病、饥贫、丧女也轮番折磨他
而杜甫,仍不吝于把饱满的诗情留在这片热土
公元769年的夏天
杜甫终于结束漂泊
在湘水边安了一个家
这是乱世流离里唯一的慰藉
也是他的创作之源
此后,“江阁”开始频繁出现在他的诗中
“江阁嫌津柳,风帆数驿亭。应论十年事,愁绝始星星。”——《喜观即到复题短篇二首》
旧友往来唱酬,偶尔倾杯以乐
驱散了他的病痛与忧愁
让他暂得心灵的安宁
这份安宁
或许源自杜甫顽且坚的精神
也或许来自长沙这片土地的滋养。
{
江南逢友
}
公元770年,杜甫生命的最后一年
他遇见了同样流落四海的故人
太宗皇帝面前的红人——李龟年
杜甫看着曾在叱咤风云的李龟年
两鬓斑白
他吟出了那流传千古的名句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江南逢李龟年》
此时的潇湘大地
兆亿百姓皆在水火之中
即便目睹过安史之乱的惨象
他仍被臧玠之乱所惊
仓皇逃难之际,他以诗代信
将烧杀百姓、屠戮命官的罪行
书予衡州刺史中丞
期望有兵马救潭州于水火
此时的他虽已不是帝国的官员
但仍是那个心系家邦的国民
重镇如割据,轻权绝纪纲。
军州体不一,宽猛性所将。
嗟彼苦节士,素于圆凿方。
寡妻从为郡,兀者安堵墙。
——《入衡州》
没有杜甫
百姓或许只是史书中“人相食”寥寥几笔冷峻字眼
有了杜甫
我们能触摸到那个封建时代最底层人民的创深剧痛
{
志遗湖南
}
公元770年的秋天
杜甫或感自己将不久于人世
他在湘江上写下了绝笔之作
翻遍《风疾舟中伏枕书》
尽是遗憾二字
他知道他“致君尧舜”之愿再无法实现了
轩辕休制律,虞舜罢弹琴。
尚错雄鸣管,犹伤半死心。
——《风疾舟中伏枕书》
在生命的最后一刻
他决定将家国之忧、尧舜之愿
付与湖南亲友
托于湖湘大地
期望他们能解天下之难
救百姓于水火
2002年,长沙人民在湘江岸边上
修建了一座仿古园林建筑——杜甫江阁
谓之忠君爱国,每饭未忘伤世忧民,
毕生不改;德高行范,奉为诗圣。
——《杜甫江阁记》
曾经的杜甫用50余首诗
让长沙再次闪耀于中国诗歌史
给长沙留下耀熠千年的诗心文魂
如今杜甫江阁已成为长沙的重要目的地
越来越多的人来到长沙
他们在傍晚时分高举手机
等在杜甫江阁下
等待江阁的灯一层层点亮
记录下这绚丽的一幕
仿佛在和杜甫说
这繁华的盛世,杜甫你看到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