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风集》序|行走在自己的诗行里

文化   2022-08-01 19:26   安徽  




☆☆☆



诗藻一囊锦绣篇

途程三纪崎岖路

行走在自己

诗行里



人,是一种物质的存在,更是一种精神的存在。物质是不灭的,但物体是极易转化的。转化了的物体再也不是原来的物。作为物体形态的人,要想不被转化,永恒存在,只有靠精神。两千多年前,春秋时期鲁国大夫叔孙豹提出了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之说,指的都是精神层面。

精神也可以依赖物体而不朽,古代就有金石之学,镌刻在青铜和石头上的文字,历经岁月的沧桑,依然焕发着烟霞。精神也可转化为特殊的物质,让人顶礼膜拜。典型的例子恐怕就是大德高僧的舍利子。精神和物质的交界处出现了混沌状态,比如道家所说的气

精神的高妙处在于,不信赖于物质而永恒。立德有点玄虚,立功需要条件,立言人人可为,化而为文字就是文章。曹丕说,文章是“不朽之盛事”。杜甫说,“文章千古事”。故而秦火烧得毁文献,烧不毁五经。即使片简不留,只字不剩,也不影响文章的不朽。

在不朽的文章中,有一个魂魄,那就是思想;有一个精灵,那就是诗意。帕斯卡尔说,人是会思想的芦苇。荷尔德林说:“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海德格尔认为,“真正永恒的语言工作,只能由诗人奠定。”在我看来,人之异于禽兽者,在于人创造并享受着精神产品。精神产品的核心要素就是哲学和诗。实际上哲学和诗是一个东西,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诗是哲学的载体,哲学是诗的精髓。诗比文字更早,与语言同时发出,而诗意比语言更早,与生命同在。夏歌曰:“陶乎予心。”生命的本质就是一首诗。不懂哲学,生而无意;不懂诗,生而无趣。从生命中抽出哲学家和诗,剩下的只有日子。这种日子是不值得过的。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从三百篇开始,定型于大唐,以至于词曲等各种形式的演化,绵延至今。诗是中华民族传统的矿物质,是文人士大夫的精神家园。关于诗,孔子说得非常到位,他说,《诗》可以兴观群怨,可以事父母,可以增长见识。《礼记》曰:“温柔敦厚,诗教也。”《毛诗序》曰:“故正得失,动天地,感鬼神,莫近于诗。先王以是经夫妻,成孝敬,厚伦理,美教化,移风俗。”强调了她的社会功能。诗是战斗的武器,是政教的载体,是美育的土壤。

非常可惜,当下国人恰恰忽略了诗。

在物质和精神之间,我们偏重于物质;在中西方文化之间,我们本能地盲目偏向于西化——尽管我们对西方文化只有一鳞半爪的了解;在传统文化的礼教与诗教之间,我们因为自身诗意的退化而偏向礼教。大多数所谓的文化名人不会做诗,大多数文学学者教授解说古诗词头头是道,自己却做不出像样的诗。在“诗言志”的时刻,在“歌咏言”的场合,衮衮诸公,哑然无诗。玩古董的人多,玩古诗的人少。从烟酒甚至毒品中寻找幻觉的人多,对古典诗词涵泳咀华,品尝出其中超乎寻常的美妙并且嗜之成瘾.创作成癖的人少之又少。古典诗词的创作已经边缘化、小众化、圈子化。由此导致了古典诗词的“歌德体”(歌功颂德体)、“老干体”和“拟古体”占据主导。此三体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是虚假,脱离了现实的鲜活的真实的生活。歌德把自己的自传叫《诗与真》。没有艺术的真就没有李白,没有生活的真就没有杜甫。

诗是艺术,也是文学。艺术的本质是通情,文学的本质是达理。作为艺术,它包含的辞藻美、音乐美、意境美,是跨越时空的;作为文学,它总在人生的第一现场,直面渗淡的人生,发出心中的呐喊,而不是“为赋新辞强说愁”。

孔子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就是说,诗的文化价值和社会价值就在于倡导一切人一切事正道而行,不走邪路。不仅仅是思想纯正,更是行为正直。诗的高贵就在于此,诗人的高贵也在于此。

我的这些胡思乱想是在拜读了我的老师陈恩洲先生诗集《荷风集》的过程中感悟的。我感到特别钦佩,特别羡慕,也特别欣慰。在遥远的故乡,我的老师涵养和保持着高品位的人生境界,有了这样一本诗集,与我们的生活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常言道,学无常师,能者为师。我有很多老师,但是,恩洲先生是我真正的受业恩师。

那是1978年,我就读于严桥中学。我的班主任、语文老师就是恩洲老师。他给我总的印象是老成持重,近乎沧桑。

从此,我们的小船渐渐地划进他的精神湖泊。恩洲老师把我们带进了语文天地,带进了文学花园,带进了自然、社会人生。我们有了因,有了缘,有了果。

后来我上了中专,毕业分配到无为县水产局工作。以后又进了县委办公室。我在无为工作十年,我的每一次变迁,都引起了恩洲老师的关注。我们见面的机会不多,匆匆聚散,但总是那么脱俗,那么自在,那么诗意。

今年六月的一天,恩洲老师来电,要我为他的诗集《荷风集》作序。我既是窃喜,又很为难。我可以最先读到老师的诗集了。但是,这篇序不好做。以我的水平,无异于佛头著粪,对老师是有伤大雅,对他的诗友是贻笑大方。收到诗集以后,我如饥似渴地阅读。阅读是有快感的。但是,一块石头总是压在我的心头。踌躇之际,贱躯有恙,住院三周,耽搁了时间,心中常常愧怍。

剪一段时光缓缓流淌。

      流进了月色中微微荡漾。

弹一首小荷淡淡的香。

      美丽的琴音就落在我身旁。


《荷风集》汇集了老师的诗词曲赋。收集最早的是1990年,那时应是恩洲老师的知天命之年。这是颇具意义的。“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标志着老师从此揭开了新的人生篇章。

诗集中的《读史百章》和“中华文化名人剪锦”,计一百六十多首。这些诗,老师肯定是花了大气力的。他以现代的人文情怀,把历史名人和文化名人梳理了一遍。以诗论史,总体上立论正中公允,不轻易做翻案文章,不标新立意,不哗众取宠。

诗集中,存有数首精彩的纪念诗,接着,便是一股清新之风。这是特别能体现恩洲老师诗才诗风诗韵的部分。写四时节令,写四季之景,最有味道的是那篇《雪中行吟五十韵》,真有乐天之风。

《读〈领导班子〉感怀并赠传真同学》十一首七律,全面解读和点评了《领导班子》,对我的创作主题是一次点拔的升华。重读之,依然令我感动而汗颜。

辘轳体诗《雨后繁花笑满山》,让我耳目一新。反复吟诵,叹服不已。2010年这个年份,恩洲老师与凌明生先生有不少唱和诗。一唱一和,看出两位先生的才华,也看出两位先生的友情。

《“金陵十二钗”叹》十二首,是最能引起用文人雅士共鸣的诗章。与沈汝葆先生的一组唱和诗,最是有风骨。论史讽今,针砭时弊,富有战斗力。

比这一组诗更关注现实的是“人间景点”组诗。十三首七绝,写农民工、清洁工、建筑工人、乘务员、钟点工等,像一张震慑人心的照片,表达的情怀与老杜的“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是一致的。

恩洲老师的词曲赋,精彩纷呈。我们学填词一般只会在小令中试一试,长调是驾驭不了的。而恩洲老师很多都是长调,即使是小令,也是一写就是一组。这说明恩洲老师才情丰沛,气势磅礴,一任迸发而不能自抑。小令组词中《忆江南·甲子拾零三十韵》和《如梦呤·忆旧》,最是亦庄亦谐,俏皮可爱,展现的是一种历经沧桑之后的睿智。

青山夕照,丹霞满天。老师行走在自己的诗行里。走得风雅,走得骚愤,走出了自己的性情,张显了自己的人生境界。对我们而言,则是“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令我们心旷而神怡。

最后,聊作一律,就教于恩洲老师:

世态多姿师道妍,李桃溯本水思源。
途程三纪崎岖路,诗藻一囊锦绣篇。
人事浮沉霜打草,天时驰骛霞盈天。
先生佳句枕边放,梦里纵横游故山。


是为序。

2016年8月26日于合肥

声明 公众号内文章未经允许,禁止转载、援用


   原创 /缪传真    编排 / 陈永昕


感谢您抽出  · 看完此视频

公子向北走了
遇见与目送 ☞ 做一个有思想有温度的人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