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而有研则深,研而有悟则进。我校数学组积极开展校级研究课展示及研讨活动。本次的研究课是李方西老师执教的《简单的周期》、刘肃萍老师执教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四至六年级数学老师和所有青年教师共同参与了活动。
1
《简单的周期》是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的规律探索课,属于“数量关系”学习主题的内容。
课堂伊始,李老师以转盘游戏导入,选用贴近生活的周期规律素材,瞬间吸引了学生们的注意力,激发了孩子们对探究规律的好奇心。接着,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在初步感知周期排列的基础上,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问题,而后“数形结合”对比,感悟不同方法中的相同点,凸显规律的本质。此过程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不断加深对算理的理解。本课习题也是亮点所在,李老师用心设计不同难度的变式练习题,从最初周期问题中“求第几个是什么”,到“解决每相邻两个紫灯之间有四个黄灯的周期问题”,最后再提升到”一组周期序列中某一种有多少个“。可以说是举一反三,层层递进,提高了学生的运用意识,体现了新课标理念。
2
刘肃萍老师执教的是《解决问题的策略——假设》,课堂以三个逐步递进的问题作为初始,开门见山地引入到本课的例题中来,让学生在三道题目的变化中感知要将两个未知量转化成一个未知量,为新授中讲解假设的策略做了较好的铺垫。刘老师课堂节奏紧凑,并且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性,引导学生积极表达解决问题的思路,从而逐渐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不断强化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践行了新课标中以学生为主体的要求。
研究课结束后,张锋主任组织评课,几位青年教师先发言,他们认为李老师本节课主线清晰,过程连贯,小组合作探究让学生有更多的空间表达想法,有助于后面自然生成除法计算方法。最后总结生活中的周期现象,让学生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同时认为刘老师的课内容充实,题目设计有层次,能对学生进行适时的引导与纠正,有效捕捉学生在课堂中生成的信息。
陆本林老师对李方西老师的课进行了评课,他肯定了本堂课的三大优点,一是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独立的思考;二是精准而精致的教学语言;三是有趣生动的变式习题,强化学生的应用能力。陆老师也提出了建议:在教学时,语态表情要更丰富,巧妙运用语态表情来控制课堂节奏,另外设计的计算口诀过于繁琐,最好能简便,重在好记好用。
施淑萍老师对刘肃萍老师的课进行了点评,施老师提出课题导入虽然直击课堂要点,但是也不容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建议可以在课前推荐相关的阅读材料,在导入部分引用与本课“假设”的策略相关的故事,在课后留有拓展的素材,从而增强数学教育教学的趣味性和丰厚度;同时板书时应尽量避免出现重复字眼,还需要提炼、优化板书内容。
张主任肯定了两位老师的授课,认为李老师精心设计课堂活动,充分体现趣味性和层次性,在教学新知时循循善诱,让学生体会到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并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对学生的即使评价具有发展性和激励性;张主任认为刘老师这节课结构完整,重难点清晰,同时教学时基于学生的生成,从画图到列式,由形象到抽象,提高学生的思维层次,并且在课堂中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从而帮助学生逐步掌握用“假设策略”解答的方法。张主任也给两位老师提出了建议:李老师可以在设计课堂学习活动时设置一个大情境,借以串联各学习任务;刘老师在板书设计上还应更精炼和简化,突出重点,分清主次。
教育之路漫漫,唯有秉承着不断钻研的心,才能知之愈明,行之更笃,引领学生们走向更加辽阔的远方。
【END】
图文:李方西、刘肃萍
编辑:刘肃萍
审核:张锋、施淑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