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丝路心相通”行动相继在多个国别持续开展
1月,中国和平发展基金会、缅中交流合作协会在仰光先后举办“丝路心相通”中缅友好文化教育交流活动和关爱未来捐赠活动仪式。3月,“丝路心相通”中柬友好物资捐赠活动在柬埔寨金边市恩德拉黛薇中学举行。4月,中国民间组织国际交流促进会在北京举办“丝路心相通”中马民间交流座谈会,就中马人文交流和民生合作进行深入探讨。5月,“丝路心相通”中匈合作驿站在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正式揭牌。这是“丝路心相通”的首个海外合作驿站,将为推动两国民间交流合作取得更多丰硕成果提供重要依托。5月,“丝路心相通”赓续中柬友谊捐赠物资交接仪式在柬埔寨首都金边举行。9月,中国民间组织国际交流促进会在北京举办“丝路心相通”中欧民间交流合作座谈会。与会代表围绕加强教育、旅游、医疗健康、经贸合作、国际志愿服务、运河文化交流等领域中欧民间交流合作。11月,中国民间组织国际交流促进会代表团在布宜诺斯艾利斯举办“丝路心相通”中阿民间交流活动。12月,中国和平发展基金会与柬中友好青年之家共同主办的“丝路心相通”中柬友好嘉年华活动在柬埔寨暹粒省举办。12月,“丝路心相通—2024年柬埔寨爱心物资发放仪式”在柬埔寨磅通省巴陵列奇小学举办。12月,北京平澜公益基金会在北京举办“‘丝路心相通’ 寻世遗吴哥 话无雷未来”公益沙龙暨可持续发展图片展。
“丝路心相通”国际志愿服务专项计划自启动以来,开展了多项活动。9月,由中国志愿服务联合会、世界运河城市Canal Walk行动组委会主办的“丝路心相通”国际志愿服务专项计划品味绍兴——Canal Walk国际志愿服务绍兴行活动在稽东拉开帷幕。10月,“丝路心相通”国际志愿服务专项计划“品味福州——青年汉学家三坊七巷行”在福州举办。11月,中国民间组织国际交流促进会、世界运河城市Canal Walk行动组委会、中国志愿服务联合会和世界运河历史文化城市合作组织等机构,在阿塞拜疆巴库联合举办“‘丝路心相通’国际志愿服务专项计划—保护海洋活动”。
02
《慈善法》、《关于健全新时代志愿服务体系的意见》推动慈善组织和志愿服务走出去
4月12日,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健全新时代志愿服务体系的意见》。这是系统部署健全新时代志愿服务体系的第一份中央文件。该意见指出,要构建志愿服务国际合作交流新格局。以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等为重点开展国际志愿服务,实施国际志愿服务项目,讲好中国故事。鼓励国内志愿服务组织与相关组织、机构合作打造志愿服务项目,开展适宜的志愿服务活动。加强与国际性志愿者组织合作,积极参与双边多边志愿服务活动。鼓励中国志愿服务组织与联合国相关组织加强合作。9月5日,新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施行。该法中第一百零二条规定国家鼓励开展慈善国际交流与合作。慈善组织接受境外慈善捐赠、与境外组织或者个人合作开展慈善活动的,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履行批准、备案程序。
03
中国民间组织在联合国和C20等重大多边会议期间组织多场主题边会
5月9日,2024年联合国民间社会会议在肯尼亚内罗毕召开。此次会议汇集了来自全球2750个民间社会组织参加,重点为联合国撰写“未来契约”提供重要的民间社会建议。由中国民间组织国际交流促进会、中国国际交流协会、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中国国际民间组织合作促进会等机构共同举行了“为下一代创造更美好未来”主题边会。与会嘉宾就保护儿童和青少年权利、发挥民间社会组织重要作用等交流经验,为联合国“未来峰会”积极建言献策。此前,3月28日,2024年联合国民间社会会议(中国预备会议)在北京顺利召开。9月20日至21日,联合国秘书长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召开“未来行动日峰会”。会员国、民间社会、私营部门、学术界、地方和区域当局、青年等各界的代表将齐聚一堂,共同参与行动日活动。峰会期间,中国民间组织国际交流促进会、中国国际民间组织合作促进会、平澜公益基金会等机构联合主办的“迈向更加包容的未来”系列边会在纽约举办。
11月13日,2024年二十国集团民间社会会议(C20)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办。此次民间社会会议重点讨论了抗击饥饿与贫困、全球治理改革等关键议题,并强调社会组织在促进社会经济和人权发展中的团结合作精神,以及建设和平、公正和包容性社会的重要性。中国民间组织国际交流促进会、中国国际民间组织合作促进会首次受邀参加了C20指导委员会的闭门会议。多家国内社会组织代表出席了此次大会。11月14-16日,G20社会峰会(Social Summit)首次举办。中国民间组织国际交流促进会副会长李军作为唯一中方代表同巴西总统卢拉共同出席闭幕式。中国民间组织国际交流促进会、中国国际民间组织合作促进会、巴西非政府组织联合会等5家中巴社会组织共同举办了“凝聚减贫合力,为可持续发展贡献民间力量”主题边会。
此外,中国民间组织通过发言或者组织边会等形式参与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第55届、第56届、第57届会议。7月,中国民间组织国际交流促进会、北京国际交流协会参与在莫斯科举办的2024年金砖国家民间社会论坛。11月,我国有70多家民间组织赴阿塞拜疆巴库参加《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九次缔约方大会(COP29)。除了环保领域民间组织,社区发展、河流保护、灾害救援等领域的民间组织也开始参与其中。中国民间组织在中国代表团的场地“中国角”以及联合国官方平台上举办了主题多元的系列活动,包括主题边会、新闻发布会和主题展览等。
04
多个省份成立民间组织走出去的枢纽组织或者平台网络
6月20日,河北省国际交流促进会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暨成立大会在石家庄召开。河北省国际交流促进会由省内具备开展国际交流合作能力和意愿的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自愿共同发起的全省性、联合性、非营利社会团体,旨在推动全省各领域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助力全省高质量对外开放。目前,河北省国际交流促进会共有137个会员单位。9月22日,广州市社会组织联合会成立三十周年庆祝大会举行。广州社会组织对外交流合作平台作为广州社会组织高质量发展综合平台先期设立的子平台,在此次大会举行了启动仪式。该平台通过参与外事部门和业务主管单位组织以及民间开展的合法合规的国际性活动,将广州城市发展优势的社会服务、产业创新、传统文化传播出去,讲好新时代广州故事、中国故事。
12月12日,公益时报可持续发展研究院与中国对外书刊出版发行中心联合发起的中国企业公益出海支持网络项目在北京举行的第十二届中国企业全球形象高峰论坛上正式发布。项目由北京中道公益基金会中国企业公益出海发展专项基金承办,致力于通过资源整合与智力成果建设,解决国际通行框架与跨文化沟通中信息差异,支持中国企业与社会组织携手走出去。12月26日,上海市社会组织国际交流促进会成立大会举行。上海市社会组织国际交流促进会作为该市专门从事国际交流与合作的社会团体,致力于广泛联系国际国内有关民间组织和人士,推动全市社会组织参与国际非政府组织的交流与合作,增进各国人民间的友谊,会员涵盖经济、科技、文化、体育等各领域。
05
第七届中非民间论坛、第七届中非青年领导人论坛在湖南举行
7月24日至26日,第七届中非民间论坛、第七届中非青年领导人论坛在湖南举行。论坛由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中共湖南省委共同主办,主题为“携手现代化 共谋新发展 凝聚共筑高水平中非命运共同体的民间力量”。此次论坛共举办9场平行论坛,包括中非人文交流合作、国际志愿服务、中非经贸合作和企业社会责任、中非媒体智库交流、妇女儿童与残疾人事务合作平行论坛、公益慈善与中非减贫合作、青年发展与创新创业、绿色发展与环境保护、新型工业化发展平行论坛。论坛发布了《丝路心相通——中非民间友好伙伴计划(2024-2026)》,包含中国民间组织国际交流促进会向国内社会组织、媒体、智库、企业等征集的务实合作成果共89项。同时,由中国民间组织国际交流促进会、中国志愿服务联合会共同发起的“丝路心相通”国际志愿服务专项计划正式启动。
9月5日,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在人民大会堂开幕。峰会通过《关于共筑新时代全天候中非命运共同体的北京宣言》《中非合作论坛-北京行动计划(2025-2027)》。在北京行动计划中提出深入开展“百企千村”活动,在妇幼健康、教育培训、乡村发展、清洁饮水等领域实施500个公益项目。同时要加强“中非民间论坛”机制建设,推动“丝路心相通”行动和“丝绸之路沿线民间组织合作网络”在非洲国家落地。
06
两国总理见证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与埃塞第一夫人办公室签署合作谅解备忘录
9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强同来华出席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并进行正式访问的埃塞俄比亚总理阿比·艾哈迈德举行会谈。会谈后,两国总理共同见证签署17项双边合作文件。陈红涛秘书长代表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与埃塞俄比亚联邦民主共和国驻华大使塔费拉·德贝·伊马姆共同签署了《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与埃塞俄比亚第一夫人办公室合作谅解备忘录》。双方签署谅解备忘录的目的是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伙伴关系,相互支持双方在埃塞俄比亚开展公益慈善项目,确保持续支持弱势群体在教育与健康等领域的发展。
07
积极开展多项文明交流互鉴活动
10月19日至20日,在中国民间组织国际交流促进会、江苏省体育总会的指导下,由爱德基金会、江苏省人民对外友好协会等机构主办的第五届“爱德杯”国际乒乓球公益赛暨“聚焦美好江苏”——在江苏外国人乒乓球友谊赛在南京成功举办。本次赛事主题为“丝路心相通,为爱益起乒”,共有包括中国、美国、日本、马来西亚等32个国家的141支队伍、866人参赛,创下历届“爱德杯”参赛人数之最。其中外国友人约160名。
10月27日,以“读懂中华文明,携手促进世界现代化”为主题的第二届世界汉学家大会在福建省南平市开幕。此次会议由中国国际交流协会和福建省人民政府共同举办。会议期间还举办了“融通中外文明的使者”主题分享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等活动。与会人员围绕“中华文明赋予中国式现代化深厚底蕴:汉学家的视角”“中国式现代化赋予中华文明现代力量:汉学家的思考”“融通中外文明,携手同行现代化之路:汉学家的智慧”等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来自60个国家的政要、汉学家、专家学者、非政府组织代表和国内相关部门代表、文化界人士等200余人现场参会。
08
中国民间组织国际化发展基线调研项目报告发布
10月22日,《爱心筑民心:中国民间组织国际化发展基线调研项目报告》在北京发布。由中国民间组织国际交流促进会指导,阿里巴巴公益基金会支持,北京平澜公益基金会、中国农业大学国际发展与全球农业学院联合13家国内民间组织、学术机构共同发起了中国民间组织国际化发展基线调研项目,在一带一路沿线15个国家展开实地调研。该调研项目是国内首次从一带一路沿线多元主体的域外视角对国内民间组织国际化的效果进行系统评估。该研究报告先后通过第四届民间组织国际化论坛、2024减贫与发展高层论坛、第二届亚洲公益论坛等重要平台进行传播,并得到中国日报、光明网、中国网、中国社会科学网、公益时报、新京报等媒体重点报道。
09
第二届亚洲公益论坛在海口顺利召开
11月27日,由中国民间组织国际交流促进会、海南省民政厅指导,海南亚洲公益研究院联合海南省慈善总会、海南省国际文化交流中心等单位主办的第二届“亚洲公益论坛”在海口市顺利启幕。第二届“亚洲公益论坛”以“多元合作、永续发展”为主题,论坛期间还同步举办12个平行论坛和2场边会。论坛现场发布了三大“亚洲公益项目典范”,发布九个“亚洲公益项目案例”,并为八位“亚洲公益人物”授牌。国际民间减贫合作网络——亚洲行动计划签署仪式成功举行。大会吸引了全球18个国家和地区的公益慈善组织以及24个国际组织的代表,近400人参加会议,共同探讨交流亚洲公益发展的新趋势和新使命。
10
中国民间组织在海外积极开展“小而美”民生项目
2023年7月,在外交部和中国红十字会总会的指导下,中国红十字基金会与联合国难民署达成首次务实合作——共同发起设立“阿富汗危机响应行动”项目,致力于整合国际红十字运动和联合国两大世界性组织的优势与网络,为受危机影响的阿富汗及周边五个邻国被迫流离失所家庭提供包括核心救济物资和现金援助在内的人道主义紧急援助,在满足基础生活需求的同时,为不同受益家庭提供医疗、卫生、教育等方面的个性化援助。截止到2024年底,累计动员47万人次参与支持,3096个被迫流离失所家庭获益,受益家庭主要包括含残障人士、儿童、老人、病人和女性户主的家庭。
2023年10月起,北京同心圆慈善基金会携手中巴青年交流小组、知信行爱心团队、苏州乐助慈善基金会、高温青年等民间组织持续开展巴勒斯坦人道主义援助。此次援助采用了“小规模、多频次”的捐赠模式,确保每一批物资都能精准送达加沙地带。截止 2024年 11月 21日,中国民间组织已向加沙地区发出了74批援助物资,向黎巴嫩也成功送出了首批援助,已累计为近540000人次提供过包括柴火包、粮食包、馕、蔬菜包、热食、安全饮用水、鞋子、健康服务等在内的各种人道主义救援。同时在 2024 年六一国际儿童节当天还组织加沙地带的孩子们与志愿者在废墟之上进行了游戏互动并给孩子们送上了儿童节礼物。在古尔邦节当天给加沙地带的难民发放了55只羊,共计为38500人提供了羊肉。
来源:“NGO观察”微信公众号
浙江省社会组织总会新年度首场工作座谈会暨 “和美装饰,美好生活”第44期共享沙龙活动顺利举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