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里,有CEO(首席执行官)、CFO(首席财务官)、CTO(首席技术官)、COO(首席运营官)……他们分管不同领域,发挥各自职能。
首席质量官即CQO,指的是对质量安全和质量发展全面负责的高层管理人员,由企业聘任并授权其开展工作。
在浙企,他们如何引领“质”胜之道?
1月14日,由浙江省市场监管局指导、浙江省质量协会主办、中国计量大学承办的全省首席质量官质量变革案例大赛举行。当日现场,来自全省各地、不同领域的企业首席质量官们,纷纷带来了各自的质量创新故事。
一个个先进质量理念、一场场质量变革背后,是企业对于新质生产力的孜孜以求,也折射出创新浙江经久不息的澎湃脉动。
“他们,为提升含‘质’量带来深刻变革。”
扇动翅膀的“蝴蝶”
作为企业“第一质量人”,首席质量官的主要职责是围绕全面质量管理和预防、降低、减少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组织开展产品和过程的质量策划、审核、分析和改进,加快推进企业质量建设,助力企业增强质量竞争力。
对企业而言,他们就像扇动翅膀的“蝴蝶”,为提升含“质”量带来深刻变革。
从田间一粒米到餐桌一滴酒,如何实现全产业链质量管控?浙江古越龙山绍兴酒股份有限公司给出的答案是:“数字化+”赋能。
“我们通过对精建原料基地、精益传统工艺、精细品质管理和精心市场服务等核心环节开展全链条管控,把‘第一车间’建在田间,前置质量管理,依托大数据动态分析延伸产业链,推动黄酒由粗放生产向精细化管理转变,从而形成以全产业链管控为依托的质量保障模式。”大赛现场,企业首席质量官钱斌说。
在古越龙山公司,首席质量官享有建议权、监督权、审批权,负责主持企业内质量考核,如果发现质量安全问题,还可行使“一票否决”。
短短时间里,就有一个带着“身份证”的汽车轮毂从浙江今飞凯达轮毂股份有限公司的智能化生产线上诞生。
这张“身份证”,是一个刻印在轮毂内侧的二维码,和每个轮毂一一对应,集成了轮毂所有的生产工艺过程和数据。即便轮毂出厂后被安装在了汽车上,一旦在使用中发现问题,也可以通过扫码实现质量追溯,包括尺寸检测、平衡性等在内的关键数据都有登记且可查询。
行业首创轮毂全生命周期质量管理系统,源自该企业的一项重要质量变革——打造质量工坊。
“它可以说是企业质量体系中的最小单元。”今飞凯达轮毂公司首席质量官李文彩透露,通过建设集首席质量官机制展示、质量人才培养、质量技术管理创新、质量文化传播等为一体的质量工坊,企业高质量发展的“细胞”不断被激活。
眼下,质量工坊模式已实现复制推广,相关团体标准的研制也正在进行中。
身为浙江派尼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首席质量官,陈军不仅要负责所在企业的日常质量监管工作,还要推进质量战略的制定和实施,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实施和改进,帮助企业实现产品质量提升。
在他的带领下,派尼尔科技公司凝练出了一套具有特色的质量变革模式——“船艇理论”。
“我们构建了由3种质量攻关方式、5种先进质量管理方法、5级管控架构实施专业精准管理、5个质量管理循环组成的‘3555’质量管理模式并在企业内开展实施。”陈军介绍。
得益于变革带来的高质量,如今的派尼尔已经成长为国内环保园林工具行业、船用发动机行业的知名品牌。
“浙江获得了‘3+1’的佳绩
典型案例入选数与广东并列第一。”
好点子,结成“金果子”
诚如上述企业。在浙江,首席质量官的创新变革,无不来源于生产管理一线,也精准应用于生产管理一线。
“此次全省首席质量官质量变革案例大赛共收到申报案例52个,通过专家组对申报材料进行初步审核评定,择优20个案例进行现场发布。”省质量协会相关负责人介绍。
大赛现场,企业首席质量官们依次对质量变革案例的背景、实施过程、创新点、成效等予以展示。现场评审组专家从创新性、实用性、推广性等方面进行评价,并提出改进建议。
经过激烈角逐,3个案例获特等奖、5个案例获一等奖、12个案例获二等奖、30个案例获三等奖,十佳首席质量官质量课程也正式“出炉”。
“通过案例交流发布,可进一步推广先进质量管理理念和方法,提升企业质量管理水平,促进浙江经济高质量发展。”采访中,评审组专家、中国计量大学经管学院院长乐为说。
对话与碰撞,带来不一般的火花。聚焦质量变革,企业的一个个好点子也不断转化成“金果子”——
在刚刚发布的2024年全国企业首席质量官质量变革创新典型案例征集活动中,浙江获得了“3+1”的佳绩,典型案例入选数与广东并列第一。
其中,巨石集团有限公司、浙江银轮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嘉兴隆基乐叶光伏科技有限公司等3个案例入选典型案例,浙江世友木业有限公司案例被评为入围案例。
据悉,省市场监管局此前即按照评选活动的程序和要求,在全省范围内积极动员,召开线上质量变革创新典型案例申报辅导会,对全省54家申报企业统一进行辅导,并组织省质量协会、中国计量大学的专家开展典型案例初步评审,对通过初评的12个案例开展一对一辅导后统一申报参评。
入选的典型案例中,质量变革的成效几何?其中,银轮机械公司自建立首席质量官制度、以YBS模式打造卓越质量生态以来,企业销售和净利润复合增长率均在25%以上,质量损失率每年下降10%到20%。
“这些案例,体现了首席质量官在组织企业开展质量管理模式变革、质量技术创新、质量文化建设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是企业首席质量官制度实施成果的全面展示。”对此,省市场监管局质量发展处相关负责人表示。
“明确工作目标,不断完善首席质量官培育、聘任、履职和管理制度。”
再添一把“柴”
经济发展,关键在质量
质量进步,首要在人才
2023年2月,《质量强国建设纲要》发布,其明确要求“健全企业首席质量官制度”。
作为示范引领区,浙江始终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开展质量提升行动、建设质量强国的决策部署,积极推进实施企业首席质量官制度。
在政策引导层面,省市场监管局将企业首席质量官培育作为市场监管领域“三支队伍”建设的重要任务,专门发布《全面推进企业首席质量官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构建了“统一标准、三级协同”培训机制以及“线上+线下”“理论+案例”相结合的梯队分类教育模式。
不仅如此,市场监管部门还制定全省统一的培训标准课程和课本,成立了由70余名专家组成的培训师资库,为其提供支撑。
截至目前,全省累计开展企业首席质量官“线上+线下”培训380余场,超25000余人参加培训,经考试合格的企业首席质量官达13347人。
及至各地,围绕首席质量官制度的创新探索也蹄疾步稳——
杭州积极开展“十佳企业首席质量官”评选,湖州组织首席质量官到省外优秀企业参观学习,金华为首席质量官进行星级评定,衢州针对省级培训优秀的“首席质量官”给予奖励。
嘉兴等地则推出“首席质量官贷”等金融激励政策,为首席质量官提供资金支持,促进优质企业和质量人才良性循环,实现优质人才和优秀企业的“双向奔赴”。
此外,优先推荐建立首席质量官制度的企业参评本级政府质量奖,也成为全省多个市、县(区)的创新尝试。
一直以来,首席质量官制度的落地实施,对浙江企业提升质量管理水平、增强质量竞争力以及促进行业、地区质量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接下来,如何为这支队伍建设再添一把“柴”?
省市场监管局将加强系统部署,推动各地制定首席质量官制度建设方案,明确工作目标、层层分解任务,不断完善首席质量官培育、聘任、履职和管理制度,在制造业领域全力推行首席质量官,并带动服务、建筑、农业等其他行业试点开展。
同时,强化资金、项目、人员、技术等资源保障,推动力量统合、资源整合、功能聚合,纵向构建起省市县三级穿透的工作执行链,横向构建起政府部门、高等院校、行业协会、社会力量多方互联的业务协作链。
聚焦首席质量官建设,浙江还将总结和提炼好经验、好做法,讲好质量人才成长和助力高质量发展的精彩故事,形成一批具有地方特色和市场监管辨识度的创新实践案例,不断提升传播效果和影响力。
浙江省质量协会是浙江省社会组织总会会员单位,正式登记成立于1992年4月,是由全省致力于质量、品牌、合格评定事业的组织和个人自愿结成的专业性社会团体,2013年、2018年、2024年三次获评5A级评估等级,章一文担任会长。协会坚持以质量第一为价值导向,坚持以传播先进质量品牌理念与方法为使命担当,坚持以改革创新激发质量事业发展新动力,为提升全民质量品牌意识,提高各类组织质量品牌发展水平和竞争力,推动合格评定技术和能力提升提供专业化服务,为深入实施质量强省、标准强省、品牌强省战略,打造“品字标”区域公共品牌,促进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来源:《市场导报》
浙江省社会组织总会新年度首场工作座谈会暨 “和美装饰,美好生活”第44期共享沙龙活动顺利举办